現在天空中有一顆很棒的能用雙筒望遠鏡看到的彗星—奈威斯彗星。一些富有經驗的觀測者直接用肉眼觀測。這很棒,但并非最佳。我們什麼時候能再一次看見大彗星呢?
來自Earthsky Community的照片。
2020年6月初,人們捕捉到了一張令人驚歎的彗星C/2020 F3(奈威斯)的照片。它雖然并非一顆十分完美的彗星,但它也很不錯。Alexander krivenyshev于新澤西的Guttenberg - 來自網絡
WorldTimeZone網站寫到:“盡管視野中有一層厚厚的雲層,我仍然能夠用視線捕捉到我人生中的第一顆彗星在2020年7月6日清晨的紐約。”非常棒的抓拍,Alenxander!非常感謝你。下面講述如何去觀測奈威斯彗星。
現在,我們受到了來自精彩絕倫的彗星照片的持續沖擊,其中包括本周即将出現的C / 2020 F3彗星(奈威斯)。
大多數照片來自擁有豐富經驗的天體攝影師,對于精美卓絕的天空,他們大都使用望遠鏡和現代相機,有時還會随之創建出合成圖像。 現在,我們有時也可以看到從國際空間站傳來的彗星圖像。 在此期間,我們僅僅從地面用肉眼就能觀看到嗎? 是的,奈威斯是一顆比較容易觀察的彗星。 不過大多數人還是需要雙筒望遠鏡才能看到它。
最後兩個大彗星-2007年的麥克諾特和2011年的洛夫喬伊-主要出現在南半球的天空下。 自從1996-97年海爾-波普以來就沒有看到北半球有如此宏偉的彗星。
更重要的是,有些觀測者甚至沒有将海爾-波普歸類為大彗星。 在這種情況下,在北半球我們可能不得不追溯到44年前,也就是1976年的西方彗星,以找到真正宏大的大彗星。 我們什麼時候才能看到下一個呢?
讓我們細想最近的一些不可思議的彗星和曆史記錄,以此來預測一下北半球和南半球何時會看到下一顆大彗星。
1997年,在海爾-波普彗星和星空下的夜晚。有18個月都可以用肉眼觀測它,北半球的許多人都看到了它。 圖片來自Jerry Lodriguss / .astropix已經許可使用
首先,我們要如何定義大彗星這個概念呢?這并沒有官方定論。大彗星這個标簽,是彗星的亮度,壽命和橫跨天空的寬度綜合決定的。
這篇文章就是來解釋南北半球的大彗星以及它們的頻率等相關問題。在我們看來,大彗星的明亮度可以和金星相媲美(-3至-4星等)。如果算上它的尾巴,它比金星還要明亮,可以照亮天空30度或者更多。
我們也可以讨論一些其他的主要彗星,比如1星等或者更亮的,也就是說它們的明亮度和天空中最亮的星星不分上下,算上星尾範圍在15度或者更大。這些主要的彗星有較長的可見度,因此很容易被地球上的居民觀察到。(不過有些特别的彗星在軌道末端,因此可視時間并不長,除了天文學家們,一般人幾乎觀測不到。)
這是1986年的哈雷彗星,在歐空局的喬托号飛船最接近它之前的幾秒鐘。插圖上顯示的是哈雷彗星在1910年出現時的景象。大有不同!圖片來自于Giotto/ESA
彗星67P/Churyumov-Gerasimenko在它近日2015年8月近日點(離太陽最近的點)的前幾天,正如歐洲航空航天局的Rosetta飛船
所觀察到的。(圖片被特意過度曝光來顯示塵埃噴流在彗星最活躍階段時離開其表面)
圖源:Rosetta飛船/OSIRIS圖像處理器馬克斯/普朗克太陽系研究所/
再想想看,人類觀察天空的能力在過去五十年間完全改變了。
在這段時間,太空旅行已經成為現實,固體電子學引起了攝影領域的全盤革命。我們數次向彗星發射太空探測器,最近的一次中,歐洲航天局羅塞塔号用兩年時間(2014-2016)深入探測了彗星67P/Churyumov–Gerasimenko。
晶體管和靈敏的固态探測器改變了天體攝影技術,使得業餘愛好者的觀測技術遠超現代電子技術發展前的專業天文學家。
大家都認為2011年的洛夫喬伊彗星是一顆大彗星。但是,它主要在地球的南半球被觀測到。在這張圖片中,在夜輝下的地球地平線附近可以看到洛夫喬伊彗星。這張照片是2011年12月22日,美國宇航局宇航員丹·伯班克,“遠征30号”的指揮官,在國際空間站上拍攝的。
Lovejoy彗星(C/2014 Q2), 2015年1月18日攝于奧地利。這并不是南半球所熟知和喜愛的2011年大彗星洛夫喬伊,而是2014年末和2015年初的相當壯觀的洛夫喬伊彗星,它因數字天文攝影技術的穩步發展而出名。圖片來自G. Rhemann
對彗星迷來說,1996-1997年都是關于海爾波普的年份。它主要是一顆北半球的彗星。一連幾個星期,海爾波普彗星一直是我們西邊天空的一個固定物體,它可能成為曆史上被觀看次數最多的彗星之一。
這顆彗星确實是一顆主要的彗星,但是是一顆大彗星嗎?
幾乎所有的彗星的能見度都很短。海爾-波普彗星打破了之前在我們的天空中1811年大彗星近兩個世紀的保持記錄。1811年的這顆彗星在9個月的時間裡都是肉眼可見的。海爾波普彗星在曆史性的18個月裡都能被觀測到,這确實是彗星中的小卡爾瑞普肯。
海爾波普在早期是明亮的,差不多但又不完全像金星那樣明亮。它的原子核的大小——彗星的冰核,在太空中飛馳——的速度估計為60公裡 /- 20公裡(37英裡 /- 12)。這使得海爾-波普彗星的彗核比哈雷彗星的彗核大6倍,是羅塞塔彗星的20倍,即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緬科彗星。
海爾-波普有一條長尾,長達30度,但是,幾乎在它的整個可視周期内,明亮可見的卻是相對較短的不超過10度的尾巴。是的,一些更早的大彗星也許并沒有30度長的尾巴,但他們卻十分明亮。
Bright通常意味着像金星一樣明亮或者更亮。海爾-波普就沒有那麼亮。一些大的彗星在白天可以看到,但是海爾-波普彗星卻不能。
最後,我們不得不承認海爾-波普跨越了“大”的邊緣。
1974年1月11日的韋斯特彗星和1973年的科胡特克彗星(插圖)。圖片來自亞利桑那大學/卡特琳娜天文台/美國宇航局
早在1973年,科胡特克彗星的首次發現就引起了天文觀測者的高度重視。根據它被發現的距離和亮度,天文學家預測這将是本世紀之最,也許是一生一遇的天文大事件。
然而科胡特克并未如料,它閃滅了。雖然這令天文觀測者很是失望,但對于專業的天文學家來說,對科胡特克的持續觀測是很有價值的。
天文學家們認為科胡特克給了他們一個教訓。那一年,很多天文學家們在戶外參加群衆的“天文社團”,試圖向失望的人們描繪那顆難以觀察到的彗星。
不幸的是,這一教訓使天文學家輕視了“大彗星”之名的另一個競争者——1976年的韋斯特彗星。這種忽視充滿了戲劇性:韋斯特彗星并沒有讓人失望,反之,這是一個相當驚豔的彗星!但是由于天文學家們悄無聲息加之媒體并未發布相關報道,很多普通的天文觀測者都忽視了它。因此韋斯特彗星并沒有像本該有的那樣被觀測和欣賞。
洛夫喬伊彗星(Comet Lovejoy)(2011),2011年12月22日攝于智利聖地亞哥
圖片來自Y. Beletsky (LCO)/ ESO
在韋斯特彗星之後,跳過海爾-波普,我們需要快進31年直達2007來欣賞下一顆真正的大彗星——它被超過50顆彗星的發現者,彗星獵手Robert H. McNaught挖掘。這顆彗星有時也被稱作“2007年的大彗星”。身在北半球的你不記得當年有這樣一顆大彗星?那是因為彗星軌道的傾角和高偏心率導緻很多彗星隻能從地球的一個半球觀測,這也是2007年彗星麥克諾特的情況。
2007年的彗星麥克諾特隻有南半球的天文觀測者有機會一覽芳容。四年後,也就是在2011年時,另外一顆大彗星洛夫喬伊彗星又一次在南半球的天空出現了。
北半球的觀測者隻能通過數字時代的技術手段遠距離來觀看者兩顆彗星。
或者,他們可以搭乘一輛昂貴的便車,将自己置于南半球,來親身體會這一美麗的景象。
因此,現在考慮下面的圖表,其中主要的大彗星的記錄可以追溯到1680年。請記住在大約200年前,這個天文記錄似乎就已經達到了一個很高的保真度了。從統計學上看這個數據,它揭示了什麼呢?
大彗星和主要彗星的年代表,1670年至今。大彗星用一個黃點标記,所有的彗星都顯示在相對于它們的能見度範圍内——北方、南方或兩者。圖片來自via T. Reyes/ Harvard University.
平均每五年,人們可以預期看到一顆從地球可見的彗星。然而這個平均值的變化(即一個标準差)大約也是五年。這就意味着,平均每5到 10年就會有一顆大彗星出現,有時它們還是“群體拜訪”,最典型的一個例子就是1910年和1911年,當時有四顆重要的彗星劃過天空。
數據還顯示,大彗星平均每20年回歸一次,用平均值的标準差展示,變化幅度是10年,所以實際上,大彗星可能每20到30年就能在地球上觀測到。有些世紀可能有兩次或者三次機會(19世紀),而另一些世紀可能有四次或者更多(20世紀)。
1861年的大彗星,也被稱為C/1861 J1或Tebbutt彗星。基于這些數據,天體攝像技術開始捕獲大彗星和一些主要的彗星。圖片來自E. Weiß/ Bilderatlas der Sternenwelt
從統計學上看,記錄彗星在250年間的活動次數,隻有38顆主要的彗星,這是一個很稀少的數據,但我們可以從中看出曆史的趨勢。如果數據顯示偏向一個半球,則可能指示了黃道平面以北或以南的奧爾特雲被一些物體所影響,比如一顆經過的恒星。但這個數據中并沒有這種迹象。
它回答了這個問題嗎?北半球是已經錯過了大彗星嗎?
最近南半球肯定是有一個大彗星的趨勢,這個數據揭示了南半球和北半球的長期趨勢,每25至40年會出現一次大彗星。
但是如果把海爾波普彗星排除在外,那麼北半球最後一顆大彗星就是44年前的西彗星。即使你把海爾波普彗星當作大彗星,距離它出現也已經過去了23年。從統計數據來看,北半球已經準備好迎接它的下一個大彗星了,放馬過來吧!
海爾-波普彗星耀眼的白色塵埃彗尾和藍色等離子體彗尾
E. Kolmhofer, H. Raab攝于奧地利林茨約翰尼斯開普勒天文台
總結:本世紀南半球發現兩顆大彗星:2007的麥克諾特彗星和2011的洛夫喬伊彗星。但是在北半球呢?我們最後一次廣泛的看到的彗星是1996-1997年的海爾-波普彗星。1976年的韋斯特彗星可能是我們最後一顆大彗星。我們開始準備了!
作者:Tim Reyes
FY:Astronomical volunteer team
如有相關内容侵權,請于三十日以内聯系作者删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并注意保持完整性和注明出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