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宅基地蘊藏鄉村振興巨大潛力

宅基地蘊藏鄉村振興巨大潛力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23 06:47:55

宅基地蘊藏鄉村振興巨大潛力?作者:楊璐璐(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共同富裕研究院執行院長),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宅基地蘊藏鄉村振興巨大潛力?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宅基地蘊藏鄉村振興巨大潛力(宅基地改革賦能鄉村振興的思考)1

宅基地蘊藏鄉村振興巨大潛力

作者:楊璐璐(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共同富裕研究院執行院長)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是一個“活化”土地、勞動力、資本和技術等要素的過程,當前,農村建設用地中70%是宅基地,大約13萬平方公裡,承載帶動生産要素在城鄉之間自由流動的責任。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通過的《深化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方案》,通過宅基地“三權分置”還權賦能,将在産業落地空間、基層自治、社會保障、村莊建設和鄉風文明等方面為鄉村振興提供土地紅利。

2020年新一輪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工作啟動後,湖南省繼續發揮改革主動性,将試點範圍擴大到浏陽市、汨羅市、甯遠縣、鳳凰縣4個地區,各試點地區因地制宜聚焦重點,制定試點方案和任務清單,完善制度體系,實化改革舉措,圍繞宅基地規範管理、多元化盤活利用、農民權益保障和基層自治的“四條主線”,形成宅基地改革試點與鄉村振興融合推進的“六種模式”,充分釋放改革紅利。

“信息共享”“數字智治”

湖南4個試點地區均建成縣級農村宅基地信息共享管理平台,将農村宅基地資格權認定、房地一體确權登記頒證、“多規合一”規劃編制、基礎信息調查等相關數據導入,該平台集成地理信息、衛星遙感、導航定位、無人機等空間信息調查技術手段,包括“三權分置”管理系統、“一張圖”GIS管理系統、宅基地審批管理系統等18個模塊。形成便民服務“一雲端”、申請審批“一條鍊”、巡查監管“一張網”、數據管理“一個庫”、綜合利用“一中心”的“五個一”大數據統一管理,為規範宅基地審批管理和綜合利用提供平台支撐。

建立産權交易市場平台。汨羅市成立縣級農村産權交易中心,在全市推行以統一監督管理、統一交易系統、統一信息發布、統一交易規則、統一交易流程、統一收費标準、統一交易鑒證、統一交易結算的“八統一”整體運營标準,開展農村産權交易一站式服務。

建房審批通過信息管理系統平台在線完成。申請建房的農戶可通過APP在線申請,村和鄉鎮相關審批部門在線進行審批和聯審聯辦,通過平闆電腦APP和GPS硬件實行“四到場”制度的全過程監管。實現“一個窗口對外受理、多部門内部聯動運行”,簡化審批流程,方便群衆辦事,做到“不見面審批、最多跑一次”。

“規劃先行”“一張藍圖”

規劃引領是湖南宅改走在全國前列的法寶,也是湖南宅改充分發揮政府主導作用的體現。試點一年時間,村莊規劃編制完成比例達到80%以上。規劃編制模式步調一緻,根據集聚提升、城郊融合、特色保護等不同村莊類型分類編制,浏陽市實施“市鎮同步、鎮村一體、鄉鎮連片”的規劃編制模式。規劃内容切實可行,在新規中堅持“多規合一”的原則,嚴格控制建築面積,加強空間距離管控,農房風貌管控,制定農村住宅設計風格推薦圖,預留新增用地空間。規劃成果實際運用方面,将村莊規劃作為閑置、超标宅基地退出以及新建住房審批、規範管理的依據和抓手。

在閑置宅基地退出方面,汨羅市長樂鎮青獅村按照新規劃退出破舊殘破房、空心房及圍牆,複墾複綠,用于停車場、休閑廣場、公園等公益設施,優化農村人居環境。在農民建房方面,浏陽市、汨羅市打造的集中居住點建設均堅持依據規劃統規統建。在閑置宅基地盤活再利用方面,充分發揮“規劃先行”的作用,以“美麗屋場”激活“美麗經濟”,充分發揮村莊建設對産業振興的促進作用、助推鄉村産業高質量發展,形成了具有鮮明特色的“閑置農房 社會資本 風貌管控”的湖南農房盤活模式。

“化散為聚”“現代格局”

湖南在充分尊重農民意願,不強制農民搬遷和“上樓”,不提倡、不鼓勵在城市和集鎮規劃區外撤并村莊建設大規模的農民集中居住區的前提下,探索布局富有湖南地域特色和鄉土人情的村民集中居住點。同時,率先在全國提出“村民建房建築風貌管控”,引導村民建房按住建部門設計圖集和外牆裝修要求進行主體建設和室外裝修,建設主體建築安全适應、外牆風貌美觀大方的農村村民住宅。形成了集農房風貌管控、閑置宅基地和農房盤活、村民适度集中居住、城鄉合作建房于一體的“湖南村莊建設模式”。

浏陽市沿溪鎮沙龍村蝴蝶花園現代化小區總規劃面積15.6公頃,建成村民别墅86棟,住戶413人。荷文公路完成沿線37公裡、480棟農房的風貌改造,被譽為“湖南最美鄉村公路”。張坊鎮田溪村54棟農村居民房屋改造後,白牆黛瓦、客家風韻,并繪以風景、民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牆畫,有效植入“旅遊 ”“生态 ”“文化 ”等模式,串點連線成片打造美麗宜居村莊,全方位提升村民居住環境和精神文化生活。

汨羅鎮武夷山村農民建房剛需大,但因處于城鎮建設區内,無法獲批新的建房地,集中打造集中建房點,規劃布局“化散為聚”,通過統一圖紙、統一設計展現、統一風貌,解決村組環境、建房、設施等問題,騰退宅基地459畝,流轉土地近1000畝。

“市場放活”“要素活力”

湖南積極探索“三權分置”,創制資格權和使用權證認定憑證,明确産權關系,充分利用使用權流轉制度、抵押制度、有償退出機制和有償使用制度的宅基地制度改革探索空間。

形成“跨區流轉 擇位競價 合作建房”的住房供地模式。浏陽市建立縣域内(跨村組)取得、流轉宅基地的渠道,采取擇位競價,異地集體成員可以通過有償使用的方式跨村組使用宅基地建房。同時允許依法不享有農村宅基地資格權的城鎮居民、法人或其他組織與農戶合作建房。

形成“土地 資本”的集體經濟發展模式。以出租、出讓、入股、合作、自營等方式發展鄉村旅遊、餐飲民宿、文化研學、遊樂園等項目,既有以村委會牽頭、農民強強聯合的自籌聯合開發模式,也有與社會資本(旅遊公司)合作聯合開發模式。汨羅市長樂古街、青獅村飛翔傘項目、“羅城故事”網紅打卡農家樂;浏陽市張坊鎮田溪村“松山屋場”農耕文化研學、“紫陽灣移民幸福屋場”親子遊樂園;鳳凰縣“竹山鄉居”旅遊景區等已經成為全國鄉村振興的示範典型。同時,浏陽市農商行拓展農村宅基地使用權和農民住房财産權抵押貸款業務,有力地保障了農民發展相關産業的資金需求。

形成“有償使用”的曆史問題處置模式,保障市場公平。甯遠縣細分六類曆史問題。汨羅市充分尊重群衆主體地位,實行階梯式收費,逐步解決因曆史原因形成的宅基地超标準占用、閑置浪費等問題。

形成“騰退指标 集體收儲”的閑置土地整治模式。對大面積閑置、廢棄的宅基地以及附屬配套設施用地進行集中整理開發,實施“增減挂”;零散的閑置宅基地由集體收儲,統一開發或原址改造,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發展文旅産業。

“規範使用”“合法有序”

湖南宅改工作始終堅持保障農民土地權益為根本,不盲目追捧大拆大建和盲目流轉土地,而是将引導村民有序規範建房作為重點工作,形成“先批後建、聯審聯辦、責任包幹動态巡查、專事執法、強化質量”的強政策環境,從行為端口遏制無序建房、亂占耕地建房、質量隐患等違建亂象發生。

審批環節建立聯審聯辦機制。建立申請、受理、勘察、會審、審核、審批、複核“7環審批”程序,由鎮長一支筆把控,按照戶申報、村初審、鎮長審批的程序,一戶一檔,六次到場,四輪公開,确保陽光進行,先批後建。

監管環節建立“網格監督、村組管理、綜合執法、分片督導、科技支撐”相結合的網格綜合監管體系。建立“包幹 巡查 執法”的宅基地監管機制,組幹部、共産黨員、縣和鄉鎮(街道)人大代表、黨代表包戶;村“兩委”幹部包組;鄉鎮(街道)班子成員包片區;鄉鎮長(街道辦主任)負總責;縣級領導包聯系鄉鎮(街道),把規範村民建房納入各級幹部的績效考核。建立常态化動态巡查台賬制度和定期通報制度。成立農村綜合行政執法局,内設宅基地執法中隊,負責全縣域農村宅基地和村民建房巡邏執法工作,各鄉鎮成立了鄉鎮綜合執法隊伍,甯遠縣制定了執法“十二步”流程。縣、鄉鎮(街道)全面推行利用無人機、視頻監控等科技手段進行動态巡查監管,及時發現、堅決遏制新增宅基地違法行為。

湖南強化村民建房施工安全監管,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對農村建築工匠免費提供培訓、“石匠資質”認證,建立信用檔案。鳳凰縣開展“工程師”“設計師”下鄉。

“收益共享”“共同富裕”

湖南将集體經濟壯大、農民富裕、鄉村文化社會效益、生态效益作為宅基地制度改革的出發點。

将改革紅利直接“裝進”農民的腰包,大大增強了農民的獲得感、幸福感。農民工不僅通過宅基地和農房出租獲得資産性收益,而且在“村鎮 公司 農戶”的合作開發模式中,獲得分紅收入。鳳凰縣探索農村閑置宅基地和農房盤活利用“三資模式”,2021年盤活利用閑置宅基地368宗56畝,實現旅遊分紅447.8萬元;提供就業崗位457個,人均月工資2500元,村民工資年收入共1370餘萬元;傳統村落村集體資源入股年收益達5萬~30萬元;僅宅改參與的鄉村旅遊直接帶動群衆就業3000人以上,實現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

對承載厚重曆史元素的宅基地資源,實行保護優先、原址開發、修舊如舊,傳承曆史文化、紅色基因,留住鄉愁記憶。甯遠縣全縣已開發建設14處紅色文化教育基地,打造精品景點16處,籌資開發建設村使館、農耕文化展示館36處。鳳凰縣開發少數民族村落旅遊路線,建設農耕文化實景體驗場、鄉村文化舞台、非遺傳承展示展演基地,在農村土地開發中很好地保護了傳統村落及其文化。

綜上所述,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事關廣大農民切身利益、事關社會和諧穩定大局,湖南以宅基地制度改革為主線,統籌空心村治理、農房改造、金融改革、集體建設用地入市等農村綜合配套改革,在統籌謀劃協同推進美麗鄉村建設、鄉村振興示範區,實現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和農民增收緻富,助力鄉村振興方面為全國打造了“湖南樣闆”,貢獻了“湖南經驗”。

來源: 民生周刊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