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确定與不确定的關系

确定與不确定的關系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2 23:12:48

昨天,一個微信溝通多次但未曾謀面的朋友來辦公室,目的是聊他正在做的項目,增進彼此的了解。

文質彬彬的中年男子,帶了兩盒茶葉送我做見面禮。聊的過程中,因為要給他訂個工作餐,他拒絕,因為信佛,對飲食有很高的要求,便作罷。

業務其實并沒有太多的交流,資料慢慢看就可以了,大多是閑聊。誰曾想,就聊到了一個字,“欲”。起因是我提到了孔子的“随心所欲而不逾矩”,他便提問,與《道德經》裡的“欲”有什麼不同。我很詫異,他便說到了這句“固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我想,大約是我前面聊得比較有内容,讓他誤認為我是有點水平的吧。看得出來,他是誠心的,可能也是困惑他多年的問題吧。我也就申明隻是探讨,說出了我的看法。

孔子的“随心所欲”是發自自然天性的“欲”,簡單說就是“别控制”或者叫“不需控制”,有需求、有欲望就去做,畢竟70了,怎麼做都不會違背道德,都在常理的範圍(現在的老人碰瓷的,慢悠悠拄着拐棍闖紅燈愣是别停幾排車的不在此列)。比如,老爺子想唱歌了,一定不會在公衆場合突發這種需求,這是多年的素質使然,年輕時候,可能想唱就唱,不顧及别人,過了70歲,自然而然地知道什麼時間什麼場合做什麼事,非分的、不合理的欲望或者需求根本不會不合時宜地出現,這才叫真正的“随心所欲而不逾矩”,有篇文章中,我把這種狀态歸類為“天人合一”裡的一種表現。

那麼,《道德經》裡的“固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中的“欲”怎麼解釋呢?首先,我表明我的斷句觀點,是常無和常有,欲字在逗号後面,這很關鍵。老子在描述宇宙規律的時候,自己也不知道如何稱謂,于是“強為之名”,用了“道”這個字。所以,這個“欲”就有點勉強自己的意思,因為探索宇宙奧秘、追求道德境界不是每個人的自然天性,與吃飯、睡覺、求偶等等不同,是高層次的需求,這裡更有“勉為其難”的意思,要努力去發現“道”到底是個什麼東西。

總之,與他的交流非常愉快,我的觀點也僅供他參考。臨别,我送他一盒月餅,快到中秋節了,我強調叫做“禮尚往來”。

确定與不确定的關系(利用)1

今天,既然寫到這,我想說一下我對這句話的理解:常有,表明我們要講這個“道”,要用語言、文字等等地表述出來,就是建立了框架結構或者理論體現,就是這個“徼”,是能夠隐約觸碰到或者觀察到的。但要真正體會“道”,我們一定要摒棄一切幹擾、排空一切去冥想,所以就是想以這個“常無”來體會“道”的“妙”,這是無形的,所以老子又說“為道日損”,其實就是要将欲望一點點降低,達到無欲無求,這才是修道。

既然是“有”和“無”,都知道無中生有,有無相生,再舉個《道德經》中的例子: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就是我們把土制作成陶罐,真正利用的是陶罐的中空部分,用來儲存水或糧食等等,我們蓋房子開了門和窗,真正利用的其實是房子框架裡的空間。所以,我們能夠看到的輪廓是為我們提供“便利”的,比如陶罐外形、房屋外形,以及“徼”,而真正發揮作用的其實是無形的陶罐中空,房間中空,以及隻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妙”。

大約把有和無做了個人的解讀。真的是“道可道,非常道”。我個人觀點,讀書還是好的,否則,這位朋友來,聊的内容我啥也不知道,豈不尴尬?!

我在想,他拿這茶葉來,想和我增進友誼的“欲”是不是那種主動的,發自内心的,如同孔子的“欲”?我為了禮尚往來,送他的月餅,是不是就有點被動和勉強?

其實,月餅也好、茶葉也好,都是“相”,是“徼”,是“利”,真正的核心還是“用”。既然“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那麼,我們現在常說的“利用”一詞是否與此也有關呢?

确定與不确定的關系(利用)2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