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州詞
唐·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雲間, 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 春風不度玉門關。
涼州,即今天甘肅省武威縣,是唐代的邊塞。唐代有一種宮調曲稱為《涼州》,王之渙的這首《涼州詞》是按曲制詞。
這首詩以開闊的視野,宏大的氣勢,描繪了涼州一帶雄渾寥廓而又凄涼荒寒的自然景色。試看:滔滔黃河從它身邊流過,那高高的河床,雄偉的大堤似乎拔地而起,波濤翻滾的黃水好象從天上流過,一直消逝在東方飄渺的白雲中間。涼州城座落在萬丈高山之側,高山大河更襯托出涼州的雄渾、險峻和孤寂。第二句中一個“孤”字,情不自禁地流露出作者凄涼、寂寞、感傷的心緒和情懷。
在這樣的氛圍中,他又聽到了悠揚的羌笛聲。笛聲吹奏的是《折楊柳》曲,其聲肅殺哀怨,如泣如訴。《折楊柳》曲今天已經失傳,我們當然無從領略它的情調了。但北朝樂府《鼓角橫吹曲》中有《折楊柳枝》的歌詞:“上馬不捉鞭,反折楊柳枝。蹀座吹橫笛,愁殺行客兒。”從這歌詞中可見《折楊柳》曲是充滿離愁,怨恨,思鄉之情的哀歎調。而這曲調又是最适合用羌笛來吹奏的。所以李白的《春夜洛城聞笛》一詩中說:“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然而,王之渙卻正話反說,他沒有直寫聽《折楊柳》曲後的感受,而是用勸慰的委婉口氣,告訴吹笛者:不必用《折楊柳》曲來表達胸中的憂怨吧,春風本來是難得吹過玉門關的。玉門關,在今天甘肅敦煌縣西,離涼州不遠,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春風不度王門關”一句既是寫實,寫出了塞外的荒涼和寒冷,當中原已是百花競開,楊柳吐穗的時候,塞外依然是一片蕭索的殘冬景象,楊柳枝恐怕尚未返青。另外,這句詩又有着微妙的象征意義;春風暗指着朝廷的恩澤和溫暖,朝廷忘記了守邊戍卒的艱辛,戍卒們無可奈何,隻得借唱《折楊柳》曲來表達怨恨之情,吹笛者吹出了每一個戍卒的心聲。作為邊塞詩來看,王之渙的《涼州詞》是一首難得的佳作。它對甘肅一帶自然風光的生動描繪,它對守邊戍卒們艱辛生活的委婉反映,都給人留下了深刻而難忘的印象。尤為難能可貴的是,詩中寫景處處從大處着筆:大河、白雲、高山、孤城,無一不呈現雄渾之美,崇高之美。寫情則細膩曲折,怨而不怒,有着柔婉之美,含蓄之美。今天讀來,依然給我們以無窮的美感享受。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