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别的國家或民族的詩歌等文學作品,翻譯成中國古典文學形式,這個傳統由來已久。
專業人士在紙上經常幹過,非專業的網友在網上也經常幹過。
例如,西藏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的情詩,就被從藏文翻譯成多種版本的五古、七古或七絕;智利當代著名詩人巴勃魯·聶魯達的詩歌,也被人這樣翻譯過。
在網上浏覽到一個關于詩歌英翻漢的帖子,内容好像幾年前就有過不同版本,不過最近有點重新熱起來的感覺。帖子中,各路高手将一首英文小詩翻譯成多種文體,最具代表性的有普通版、文藝版、詩經版、離騷版、七言絕句版、七律壓軸版等等,被戲稱為“神翻譯”。請讓我們一路慢慢欣賞下去。
You say that you love rain,
but you open your umbrella when it rains.
譯一(普通版)你說你愛雨,/但當細雨飄灑時你卻撐開了傘;
你說你愛太陽,/但當它當空時你卻看見了陽光下的暗影;
你說你愛風,/但當它輕拂時你卻緊緊地關上了自己的窗子;
你說你也愛我,/而我卻為此煩憂。
譯二(文藝版):你說煙雨微芒,蘭亭遠望;後來輕攬婆娑,深遮霓裳。
你說春光爛漫,綠袖紅香;後來内掩西樓,靜立卿旁。
你說軟風輕拂,醉卧思量;後來緊掩門窗,漫帳成殇。
你說情絲柔腸,如何相忘;我卻眼波微轉,兀自成霜。
譯三(詩經版):子言慕雨,啟傘避之。子言好陽,尋蔭拒之。
子言喜風,阖戶離之。子言偕老,吾所畏之。
譯四(離騷版):君樂雨兮啟傘枝,君樂晝兮林蔽日,
君樂風兮欄帳起,君樂吾兮吾心噬。
譯五(七言絕句版):戀雨卻怕繡衣濕,喜日偏向樹下倚。
欲風總把绮窗關,叫奴如何心付伊。
譯六(七律壓軸版):江南三月雨微茫,羅傘疊煙濕幽香。
夏日微醺正可人,卻傍佳木趁蔭涼。
霜風清和更初霁,輕蹙蛾眉鎖朱窗。
憐卿一片相思意,尤恐流年拆鴛鴦。
二翻譯的原則是“信、達、雅”。信是準确性,落實到字詞要準确無誤;達是直觀性,切忌詞不達意,要表達出作者的真實觀點;雅是文學性,在信和達的基礎上,力求語句、文章的優美。
對上述英文詩歌的原文未做考證,如同它的譯一(普通版)那樣,中規中矩、周周正正,文字直白淺顯,但詩歌的意象清晰,詩味綿密悠長,能夠引起讀者情感上的共鳴。
譯二(文藝版),文字優美婉約,内容有所擴充,豐富了情節,不足之處在于第二行與第三行的結語,“靜立卿旁”遊離原詩内容,是本來沒有的事;“漫帳成殇”語句不通,“殇”,本義是未成年而死或為國戰死者(如國殇),現代新解有“悲傷、傷感”之意,總覺得不倫不類,亦如“明日黃花”與“昨日黃花”之争扯不清了。
譯三(詩經版)和譯四(離騷版),内容嚴格遵照英文原詩,譯文形式也基本符合想要表現的文體要求。後者将窗戶改譯成欄帳,有生造之嫌疑。
譯五(七言絕句版)和譯六(七律壓軸版),讀到這裡,我和我的小夥伴們都驚呆了。
七言絕句簡稱七絕,和七律(七言律詩)都屬于近體詩,另外同屬于近體詩的還有五絕和五律。近體詩是相對于古體詩(分為五言古詩、七言古詩、雜言古詩)而言的,有嚴格的平仄、粘對、韻式等規定。
譯五中,既無七絕句中的平仄聲交錯,也無句與句之間規定的相對、相粘,最好玩的是第一、二句“戀雨卻怕繡衣濕,喜日偏向樹下倚”,除了“衣”和“偏”兩個字是平聲,其餘十二個字全是仄聲,讀起來拗口。
譯六中,除了譯五的毛病,還有個最大的毛病,就是缺少了兩個對仗聯句。
從形式上說,這兩首詩歌都隻能算是古體詩,從内容上說,這兩首詩歌都完整準确表達了原詩的意思,譯五算是直譯,譯六算是意譯。
總體來說,一、三、五體現了信,四體現了達,二、七體現了雅。我個人偏好譯二和譯六。
三現在我們再回過頭來讀一讀原詩,這首英文小詩兩句為一節,共分為四小節。從每小節内容來看是鋪陳白描且轉折(賦);從各小節句式來看是反複、排比(興);從全篇篇章來看,前三小節是并立分述,第四小節是總合陳述(比興)。
總之是綜合運用賦、比、興的修辭手法,既直白而又不失委婉的表達出欲言之心聲。
我們再看譯詩中主人公的身份,三、四、五是女性身份,二、六是男性身份,那麼原詩和譯一中主人公的身份是男是女呢,我們且用“有道”來硬譯:
你說你喜歡雨,/但下雨時你打開你的雨傘。
你說你喜歡太陽,/但是你當太陽照耀時找一個影子的地方。
你說你喜歡風,/但當風吹你閉上你的窗戶。
這就是為什麼我害怕,/你說你也愛我。
在這裡,我更願意把詩中的主人公當作一個心思細密的熱戀中的女性。
三個“你說”的反複,既像是喃喃自語,又像是與對方嬌羞追問。同時,既是描寫自然界的雨、太陽、風,也是女主人公的自比,形式并立,意象遞進,春雨如愁的纏綿,夏日炎炎的濃烈,秋風凄凄的哀怨……
在這漫長的過程中,男主人公既有三個順次的“喜歡”,同時又是三個“但……”的轉折,表現了對女主人公熱戀的态度,既有熱烈的回應和向往,又有内在、隐約的擔憂。
男主人公的遲疑和猶豫,從而引發女主人公吐露最終的心聲:“這就是為什麼我害怕,你說你也愛我。”
不是不願聽到“我愛你”三個字,而是害怕“但是”兩個字,更有它後面的節外生枝。這一對癡男怨女不是不愛,是擔心這份濃烈的愛會失去,因為人世間的種種幹擾。
難道這便是傳說中的患得患失麼,距離?門第?抑或不自由之身?
四前文中,譯六作為壓軸版,但卻不是七律,近體詩有嚴格的平仄、粘對、韻式、對仗等規定,
布局還要講究所謂的“起承轉合”,一時技癢,隻好貂尾續狗呵:
春愁漠漠生春雨,飄向江南傘不通。
妾意漸成三夏日,君身何避九原叢?
淚依楚嶺新斑竹,恨閉蕉窗殘葉風。
千種相思也如夢,天涯相隔永難逢。
五
在帖子轉載傳播中,不僅内容,還有其中的兩個标題引起我的興趣,就是“神翻譯,中文之美難以言喻”和“漢語之美,令我無法用漢語形容它的美!”原帖在結論中寫道:“漢語之美,是夜空中那一片冰月,清淡而豔麗……漢語之美,是汪洋國那一掬清水,透明而沉重……漢語之美,是群山中的珠穆朗瑪,穩重而脫俗……”
漢語是我的母語,對于上面這些贊美詞句,我百分百認同。我隻是想說,大多數語言,在千百年的流傳中永不磨滅,一定都有着博大精深的内涵,例如英語,不僅産生過莎士比亞優美動人的十四行詩,也産生過令某主持人惱羞成豬的英雄雙行體,哪怕是英語的繞口令,它的音韻和節奏也會令小夥伴們舞之蹈之、歌之詠之的。
原帖在結論中還寫道:“夜闌人靜,獨守一隅,指尖輕輕劃過泛黃的紙頁,潔白的思緒便展開了使般的翅膀,在漢語中方塊字裡飛翔。此時,僅需一杯清茶,伴着書香流入心田,就可以領略到漢語的無窮魅力……”
對于這些感悟,我同樣百分百認同。但是,當我想到極品網友對唐詩宋詞的總結,我和我的小夥伴們又笑了。
唐詩基本可以總結為:田園有宅男,邊塞多憤青。
詠古傷不起,送别滿基情。
宋詞基本可以總結為這八句話:小資喝花酒,老兵坐床頭。知青詠古自助遊,皇上宮中愁。
剩女宅家裡,蘿莉嫁王侯。名媛丈夫死得早,美眉在青樓。
調侃歸調侃,熱愛漢語的心是萬古不變的,隻是想辯明世界上所有的語言都是人類智慧結晶的一部分,互有長短處各有優缺點。漢字有偏旁部首,可以見字辨義,英語單詞其實也有前綴、後綴和拉丁語詞幹,同樣可以見詞辨義的。
記得很久以前,某人誇耀漢語的美妙,大意說看到“玫瑰”兩字,仿佛會看到嫣紅嗅到芬芳,雲雲,我倒想反問一句,難道英國長毛女人念到“rose”的時候,不是會看到嫣紅嗅到芬芳,而是會不由自主懷念死去的秦始皇麼?
歡迎大家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創作出屬于自己的驚豔版本。,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