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電解質與非電解質的比較
2,電解質與非電解質的判斷
(1)看種類:若為混合物或單質則不是電解質,也不是非電解質。
(2)看具體物質:一般活潑金屬氧化物為電解質,非金屬氧化物為非電解質,酸、堿、鹽等化合物為電解質,大部分有機化合物是非電解質,氨氣屬于非電解質,一水和氨是電解質。
(3)從是否自身電離看:電解質溶于水或熔融狀态時,電解質自身發生電離,有些非電解質如NH3、CO2等,溶于水也能導電,但都不是自身電離産生的離子。
3,常見電解質的導電條件
(1)酸——水溶液中。
(2)堿、鹽——水溶液中或熔融狀态。
(3)金屬氧化物——熔融狀态。
(4)水——液體。
4,電解質溶液導電能力的影響因素
(1)電解質溶液的導電能力與溶液中自由移動離子濃度及離子所帶電荷多少有關,離子濃度越大,離子所帶電荷越多,導電能力越強。
(2)判斷電解質是否導電,關鍵要看電解質是否發生電離産生了自由移動的離子,還要看電離産生的離子濃度的大小,如CaCO3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溶于水電離産生的離子濃度很小,故認為其水溶液不導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