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每日一詩讓我把經典讀給你聽元日

每日一詩讓我把經典讀給你聽元日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9-05 05:23:15

每日一詩讓我把經典讀給你聽元日(011每日一詩宋之問)1

每日一詩|腹有詩書氣自華

對于中國人來說,鄉土情結是刻在骨子裡的。無論走到哪裡,家,永遠是我們的溫暖的港灣;鄉,永遠是我們精神上的烏托邦。

古人常背井離鄉外出求學,也因此在詩壇上貢獻了衆多思鄉的名篇佳作。一句“月是故鄉明”道盡了杜甫對故鄉深沉的思念,一問“來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寫出了王維對故鄉濃烈的思念,“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勾勒了一幅李白月夜思鄉圖。

思鄉之情人皆有之,但人之體驗卻十有八九不同。譬如宋之問的《渡漢江》與前述的思鄉都大不相同。

嶺外音書斷,經冬複曆春。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注釋】

漢江:指漢水中遊的襄河。這是詩人返歸洛陽的必經之路。

嶺外:指大庚嶺以南,即嶺南,今廣東一帶。

經冬:經過了冬天。

厲春:度過了春天。

【釋義】

流放嶺南與親人斷絕了音信,熬過了冬天又度過了一個春天。越靠近故鄉就越是膽怯,不敢向從故鄉來的人打聽情況。

每日一詩讓我把經典讀給你聽元日(011每日一詩宋之問)2

嶺外音書斷

【賞析】

這首詩是宋之問因媚附武後的男寵張易之而被貶泷州,次年春天冒險逃回洛陽,途徑漢江時寫成。從被貶原因上看,詩人純屬罪有應得。但抛開這層,詩人所表現的僅是一個客居異鄉、久無家中音信的人,在行近家鄉時所産生的矛盾複雜的心情。

詩的前兩句交代了詩人貶居嶺南的背景,為下兩句的抒情作鋪墊。詩人被貶嶺南,又和家人音訊隔絕。在這種悲苦的心情中,詩人經冬曆春,熬過了漫長的時間。詩人通過“嶺外”、“音書斷”、“經冬”、“厲春”層層推進,不斷加深了一位漂泊在外的遊子遭貶蠻荒期間苦悶的心情,以及對故鄉親人的思念。

按照常情,越靠近故鄉應該越急切才是。正如王維對故鄉來人的态度,“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010每日一詩|王維: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故鄉的人和事。然而,宋之問所寫的卻出人意料,“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詩人為何“更怯”?為何“不敢”?

仔細尋味,又覺得隻有這樣,才在情理之中。詩人貶居嶺南,長期與親人斷了音訊。雖然詩人十分思念家人,但又時刻擔心家人因自己的牽累或其他原因遭逢不幸。詩人的思念與擔憂交織在一起,形成既切盼音書,又怕音書到來的矛盾心理。在這種心理作用下,“情更切”變成了“情更怯”,“急欲問”變成了“不敢問”。由此,我們可以強烈地感受到詩人内心強自抑制的急切願望和由此造成的精神痛苦。

全詩用淺近曉暢的語言,刻畫了一個長年漂泊在外、即将回家的遊子矛盾複雜的心情。抛開詩人特殊的經曆,這首詩對返鄉心境的描寫無疑能讓人産生某種共鳴。

遙想當年項羽不肯過江東,何嘗不是“近鄉情怯”,“怯”自己铩羽而歸辜負江東父老。

近思打工人蝸居北上廣深,何嘗沒有“近鄉情怯”,“怯”自己學無所成,勞無所得,“怯”雙親長輩音容笑貌逐漸消逝······

時光總把舊人抛,無論是“近鄉情切”,還是“近鄉情怯”,尋着機會,回家看看吧。

每日一詩讓我把經典讀給你聽元日(011每日一詩宋之問)3

宋之問|渡漢江


(一首詩,飽含古人的胸襟抱負、溫厚美德、日常哲思、閑情逸緻、含情脈脈,給予我們以思想共鳴、生活智慧和人生啟迪。每日讀一詩,但願生活添份詩意。共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