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推進共同富裕和現代化

推進共同富裕和現代化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3 22:49:25

推進共同富裕和現代化?作者:常慶欣(中國人民大學全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研究員,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推進共同富裕和現代化?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推進共同富裕和現代化(紮實推進共同富裕)1

推進共同富裕和現代化

作者:常慶欣(中國人民大學全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研究員,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莊嚴宣告:“從現在起,中國共産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标,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中國式現代化是結合自身國情和實踐、博采東西方各家之長逐步探索出的既順應世界曆史發展潮流又符合中國國情的現代化新路,是中國共産黨領導中華民族走向偉大複興的必由之路。黨的二十大報告将“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納入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這為我們理解共同富裕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全局中的地位作用,以及新時代下更加紮實推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提供了原則遵循。

“人民至上”立場和社會主義道路決定了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中國式現代化道路,首要本質特征就是中國共産黨領導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一方面,中國共産黨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自建黨以來就将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作為價值追求,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立場。在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中,中國共産黨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人民立場作為根本立場,把為人民謀幸福作為根本使命,把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根本宗旨,牢牢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這一原則,注重解決社會公平正義問題,保證全體人民共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成果。另一方面,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社會的本質要求,而我國是擁有世界上人口規模最大的社會主義國家。共同富裕和社會主義社會相伴相生,追求共同富裕和追求社會主義社會實現是同一過程的兩個方面。

中國式現代化是區别于西方現代化發展模式的現代化新道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對西方資本主義現代化“資本利益至上”的擯棄和超越。縱覽世界曆史,任何國家的現代化道路都不是定于一尊的,更不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長久以來,國際理論界認為後發國家要想實現現代化,就必須“照搬”西方發展模式,不僅經濟體制和市場化改革要全盤西化,社會制度和道路、文化價值觀等領域也要向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看齊”,即将西方化等同于現代化。然而,拉美國家現代化運動的實踐證明,西方現代化道路不僅不會推動後發國家步入現代化,反而使得第三世界國家成為由西方國家主導世界經濟循環中的“低端環節”,社會矛盾進一步加劇,社會貧富差距進一步拉大。我們走中國式現代化道路,走出了前人沒有走出的路,走出了符合中國實際的路,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是擯棄掠奪式的現代化,是擯棄資本式的現代化,是摒棄依附式的現代化,是擯棄照搬式的現代化。

西方現代化曆程伴随着資本主義生産方式的擴張。然而資本主義創造的物質财富卻沒有惠及無産階級,“一切發展生産的手段都轉變為統治和剝削生産者的手段”,資本主義社會生産力發展的必然結果是資本家和無産階級的貧富兩極分化。中國式現代化則不同,在社會主義條件下,正如馬克思所講:“社會生産力的發展将如此迅速,以緻盡管生産将以所有的人富裕為目的,所有的人的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還是會增加。”生産資料公有制的主體地位決定了生産力發展和現代化建設的成果由勞動者共享,可以有效縮小收入差距,實現共享發展。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上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對西方資本主義現代化“資本利益至上”的擯棄和超越。

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上紮實推動共同富裕,要把握好四個方面的關系和原則。

一是處理好現代化進程中發展與分配的關系。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沒有堅實的物質技術基礎,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發展生産力和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途徑與目标的關系。在推進現代化進程中,既要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産力,不斷創造和積累社會财富,與此同時又要防止兩極分化,切實推動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首先要把“蛋糕”做大做好,然後通過合理的制度安排正确處理增長和分配關系,把“蛋糕”切好分好。

二是認識到共同富裕是階段性與必然性的辯證統一。實現共同富裕是一個在動态中向前發展的過程。在時間維度上,共同富裕雖然是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但不是所有人同時富裕,實現共同富裕存在先後問題,不可能一蹴即至;在空間維度上,由于曆史原因和自然禀賦等差異,不同地區富裕程度仍會存在一定差異,所有區域不可能齊頭并進地達到相同富裕水準;在實現富裕的程度上,不同群體的富裕程度存在層次差異,不可能達到平均主義。我國仍然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産力發展水平還遠遠達不到馬克思所設想的未來社會,人民富裕程度也存在差異,但是唯物史觀告訴我們,随着社會生産力的不斷發展,人類社會必将走向實現共同富裕的共産主義高級階段,這是任何人都無法改變的規律。

三是發揮基本經濟制度對共同富裕的保障作用。生産關系決定分配關系,生産資料歸屬問題決定了勞動産品的分配問題。一方面,要大力發揮公有制經濟在促進共同富裕中的重要作用,極力縮小收入差距問題,提升人民群衆獲得感。另一方面,要牢牢堅持“兩個毫不動搖”,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在帶動就業、激發經濟活力和動能方面的積極作用。非公有制經濟是對公有制經濟主體地位的有機補充,這兩方面辯證統一,過分偏重一方、忽視另一方都不可取。此外,在加強對高收入規範和調節的同時,還要加大稅收、社保、轉移支付等調節力度并提高精準性,構築“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相協調”的基礎性制度舉措,從而向中間大、兩頭小的橄榄型分配結構轉變。

四是促進物質富裕和精神富裕相統一。馬克思認為在未來社會中每個人都将盡情施展其“自由個性”,達到精神上的充分富裕,未來社會下民衆的富裕是物質富裕與精神富裕的統一;而生産力高度發達、物質财富充分又為“自由個性”創造前提條件、建立現實基礎。新時代以來,人民群衆對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需求更加凸顯,對美好生活的需求不僅在物質上存在更高要求,而且對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指出:“促進共同富裕與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是高度統一的。”黨的二十大報告也将“豐富人民精神世界”納入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我們黨必須要牢牢掌握意識形态工作領導權,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指引人民群衆的文化建設。在文化事業建設上,要将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同時堅持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此外,還要加強促進共同富裕的輿論引導,為促進共同富裕提供良好輿論環境。

來源: 光明網-理論頻道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