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6日18時許,牛改仙和她的20名隊員集合完畢。“今天咱們再站一下隊形,記住耍镲時動作要誇張、有力度……”這是牛改仙帶領小站營文藝隊正在為晉源區2019元宵節社火巡演做準備呢!
20名隊員都是女性
今年53歲的牛改仙是山西省鑼鼓協會副秘書長,兼任小站營文藝隊隊長,同時也是太原市非物質文化遺産太原鑼鼓傳承人。“小站營文藝隊成立于1990年,成員始終保持在20人。目前,隊員最大的68歲,最小的31歲,都是女性。”牛改仙說,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太原鑼鼓起源于晉源,距今有千年曆史。相傳公元947年,後漢高祖劉知遠的妹妹嫁居于晉源區古寨村,為彰顯皇家氣派,皇姑一出動,必用鑼鼓迎送,演奏的曲調便是流傳至今的“流水”,寓意“福如東海長流水”。
作為太原鑼鼓的代表,晉源鑼鼓的最大特色在于相互對抗。這種對抗似兩軍對壘,遇強則強,雙方互不相讓,一曲接一曲,一陣急一陣,相咬相鬥,決不歇手。晉源鑼鼓氣勢磅礴、威武雄壯,節奏歡快熱烈,呈現出粗犷、豪放、剽悍的精神底色。“咚咚锵,咚咚锵……”隊員們意氣風發,手腕飛舞,镲和钹、鼓的聲音相互呼應,節奏明快且有力。“這邊揮舞的要有激情,大家都要面帶微笑……”牛改仙邊接受采訪邊指揮。
邊看娃邊打拍子
“平常我們每周排練三次,演出前,會臨時加強排練。”牛改仙說,隊員們有的上班、有的看孩子,可一說要排練,90%的隊員都能到場,“因為大家喜歡鑼鼓”。
“對,我們是真喜歡鑼鼓。”李福珍、聶天蘭等7名隊員異口同聲地說。牛改仙說,她們隻要一敲鑼打鼓,就什麼煩惱都沒了。
這幾位“奶奶輩”的隊員,平日在家得帶孫子,遇到排練時,常常是一手抱孩子,一手則在大腿上打着節拍。“孩子得看,手裡又不能拿镲,但不能誤了學習新曲目呀。”隊員張秋梅說。
有幾位年輕的隊員為了排練,連到飯店洗碗的工作也“暫停”了。“愛敲鑼打鼓,心裡放不下啊!”31歲的隊員王小麗說。
牛改仙的徒弟郭秀霞更是讓大家佩服。排練前一天,她的腰扭了,本以為她不能參加排練,結果第二天她的愛人攙扶着她按時到達了排練場地。“隻要手能動,我就繼續打镲。”郭秀霞這一句話,感動并鼓舞了更多的隊員。
還曾參加國際演出
“绛州的鼓、威風的鑼、太原鑼鼓舞大钹”,這是人們對山西三大鼓種的贊譽。以铙、钹的特有聲響為主體構成鑼鼓曲,是太原鑼鼓的最大特征。作為隊長,牛改仙編排了符合該隊伍表演的曲目和動作,主要是融合了三大鼓種一些不一樣的欣賞内容,“有利于從廣場的形式演變成舞台的形式”。
太原鑼鼓的曲牌結構别有特色:對奏相擊,一呼一應;一唱一和,相輔相成。單樂句鑼鼓曲牌是太原鑼鼓的主要曲式結構之一,是指某種單一樂句構成的鑼鼓曲。它以某一句幅較短、自成主題的樂句,不斷進行反複演奏,曲調具有回旋連貫的藝術特征。樂句鑼鼓曲牌、曲譜看似簡單,卻常以多種演奏方法來表現,曲調生動多彩,變化多端,是太原鑼鼓衡量其基本功高低的基礎曲譜。此外,還有由多種不同樂句構成的鑼鼓曲牌等。
太原鑼鼓現存較有名的套曲有七套,常用曲牌50餘首。最有名的曲牌包括《流水》《雙一二五》等。所用樂器分為大小兩組,其樂器為大鼓、大铙(镲)和大钹,其中大鼓為領奏。
為了增加節目的觀賞性,富有女性的魅力,牛改仙将一部分跳躍、跨步、揮舞手臂等動作引入表演中,讓整個隊伍更具靈性。“表演時,我把歲數大、樂感好的隊員安排在隊伍裡,主要負責打镲,她們的作用是壓住節奏。”牛改仙說。為了照顧年齡偏大的隊員,牛改仙會讓這部分隊員扭秧歌。年輕隊員則主要負責耍動作、玩花樣,這樣,整支隊伍就富有生機。每年都有新隊員想加入小站營文藝隊。目前,文藝隊不隻表演鑼鼓,還排練了民間演出,如豬八戒背媳婦、媒婆說媒等。更讓大家自豪的是,部分優秀隊員還曾遠赴韓國和埃及參加國際表演,并捧回了獎杯。“2月17日,晉源區2019元宵節社火巡演上,這支鑼鼓隊将負責300餘人秧歌方隊的鼓樂。”牛改仙說。
晨報記者高慧娟文/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