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俗話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
作為年輕人,要善待老人,把老人當成家裡的寶貴财富。
可是,老人應該如何把自身的财富留給後人呢?大多數人以為,隻要留下一筆錢,還有房子之類的東西,就很好了。
古人說:“君子愛财,取之有道。”
如果一個人莫名其妙就得到了大量的财富,反而是小人的作為,甚至會因此滋生好吃懶做的習慣,從而變成敗家子。
以此可見,僅僅給兒女留下錢财,是不夠的,更何況有的老人,一直很窮,還得靠兒女給贍養費,哪能把錢财當成傳家寶呢?
今天,我和大家探讨一下,人老了,不管有錢沒錢,都要給兒女以下三種關愛,用情創造幸福生活。
02
第一,給兒女當家做主的機會,感悟生活。
明代作家馮夢龍寫了一個“滕縣尹鬼斷家私”的故事。
在香河縣,有一個叫倪太守的老人。妻子過世多年,兒子成家之後,還掌握着家庭的經濟大權。
有一次,兒子倪善繼說:“爹,你也七十多歲了,應該好好享福了。收租、管田、顧工的事情,還是我來吧。”
倪太守說:“在一日,管一日。直持兩腳壁立直,那時不關我事得。”
倪太守執意要管家,還再婚,娶了梅氏,生了小兒子。
一晃,又過了四五年,倪太守還未來得及安排好後事,就一病不起了。之後,倪善繼和梅氏争奪家财,還鬧到官府去了。
有道是,不當家不知柴米油鹽貴。
父母健在的時候,就應該教誨兒女,如何當家做主,要如何處理好家庭矛盾、财産等。有機會,還要把大家庭的事情,交付給某一個兒女。
《增廣賢文》裡寫道:“家有千口,主事一人。”
家庭裡,要是老人強勢了,兒女就弱小了。但是老人注定會走下坡路,不能一直保持年輕時的氣勢。把家長的位置交出去,兒女還能夠盡快進入“頂梁柱”的角色,也不至于慌亂。
作為父母,在必要的時候,還能指點江山,反反複複糾正兒女對大家庭的安排。兒女在大事上,才能做到處變不驚。
03
第二,給兒女行孝道的機會,不留遺憾。
在電視劇《三十而已》裡,顧佳有一段時間,都夢見父親。她認為,母親過世之後,父親一個人獨居多年,着實令人不放心。
打定主意,要接父親到自己家,父親卻不同意,還固執地說:“我去養老院。我沒要幫上忙,就算了,絕不能給她添亂。”
顧佳說:“你死活不願意搬過來,就是不想成為我的負擔。”
有道是,可憐天下父母心。
作為父母,怎麼不心疼兒女呢?可是,心疼兒女的方式有很多種。如果你一直故作堅強,不願意接受兒女的關照,那麼兒女會心存愧疚,認為自己是不孝順的人。
很多兒女,在父母過世之後,才說出一句——子欲養而親不待。其内心是何等的悲傷?
《菜根譚》裡有這樣一句話:“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縱作到極處俱是合當如此,著不得一毫感激的念頭。”
父母和兒女之間,就是血脈至親,不管誰對誰好,都是應該的,不要有愧疚,不要禮尚往來,過分客套。
很多老人,不好意思麻煩兒女,認為自己在兒女家,就是打擾了;老人堅強一點,兒女就自由了。
事實上,真正有孝心的兒女,因為自己外出漂泊,但是父母在老家留守,非常不放心;父母常常生病,兒女就不得不隔三差五從城裡趕回老家,送醫送藥,十分辛苦。
年紀大了,接受兒女的安頓。如果不能的話,就應該多商議,老人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來決定自己的歸途。
擔心兩代人在一起,會有矛盾,老人可以在離兒女不遠的地方,租房居住,也行。還有,兒女送來的衣服,該穿就穿,别舍不得;吃的東西,要開開心心吃,不要一直存放着。
04
第三,給兒女積攢福氣的能力,傳承家風。
古人說:“唯厚德者能受多福,無福而服者衆,必自傷也。”
金錢再多,如果家庭沒有道德,那就是“銅臭味”,一文不值。
好的家庭,有好的家風,每一代人的素質,都會有所提升,每一代人都對社會有貢獻。
《了凡四訓》裡記載,明代思想家袁了凡從小就立志,要做很多的好事。為了督促自己完成幾千件好事的任務,他做了一個小本子,記錄自己的言行舉止。
袁了凡的母親李氏不認識字,但是她努力幫助兒女們做好事,并且用鵝毛沾上墨水,用一個圈,來表示好事一件。有時候,一天可以畫十多個圈。
一家人都做好事,那麼很快就會形成這樣的格局: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老祖宗留下一句話:“積善之家出貴子,不善之家無此福。”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家裡有龍鳳出現,但是不做善事,怎麼行呢?除了幫助外人,還要家人團結友愛,互相幫助。
老人不能做轟轟烈烈的大事,但是可以力所能及地做好事,哪怕自己沒有得到善報,也是給兒女積德積福。
05
一日一錢,千日千錢;繩鋸木斷,水滴石穿。
一個家庭的福氣、錢财是有定數的。但是也有變數。
如果老人善于做人,有長遠的打算,那麼就及早安排兒女當家做主、及時行孝、多做善事。這是一筆無形的精神财富,花錢都買不到。
人老了,把愛的種子,交給兒女,一起播種,澆水施肥,春夏秋冬,家庭始終欣欣向榮。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于網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