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上海開始正式實行垃圾分類的日子,早在這條條例公布之日起,每個生活在、工作在,甚至來上海旅遊的人,談論的話題總繞不開“你,是什麼垃圾”。
今天是上海正式試行垃圾分類的第一天,也是全中國吃瓜群衆檢驗在上海工作生活學習的人的複習成果,全中國人這幾天都為上海的人民群衆操碎了心。吃完一頓飯,到底哪些是幹垃圾,哪些是濕垃圾,哪些是可回收垃圾,都是問題。
對于垃圾分類這一知識點,上海市綠化和市容管理局還發布了專門的“考試大綱”,垃圾分類的難度尚未超出我們的日常認知範疇,畢竟瓶子紙闆能賣錢、電池有毒不能亂扔,大家心裡還是有點數的,但是相比起日本和歐美等一些發達國家,我們的垃圾分類起步還是很晚。
說到垃圾分類的佼佼者,那就不得不提到日本,日本可是将垃圾分類做到極緻,所以每當我們到日本旅行時,都會感歎日本馬路之幹淨,幹淨到路邊連個垃圾桶都找不到,這也是國人初次到日本很難習慣的一點。
上世紀70年代,日本就開始實行垃圾分類回收,如今已經成為世界上垃圾分類回收做得最好的國家。目前,日本每年人均垃圾生産量隻有410公斤,為世界最低。更重要的是,垃圾分類投放已經成為日本民衆的一種自覺行為,即使沒人監督也會嚴格執行。
日本的垃圾分類非常細,除了一般的生活垃圾分為可燃和不可燃垃圾外,資源性垃圾還具體分為幹淨的塑料、紙張、舊報紙雜志、舊衣服、塑料飲料瓶、聽裝飲料瓶、玻璃飲料瓶等等。除此之外,更換電視、冰箱和洗衣機還必須和專門的電器店或者收購商聯系,并要支付一定的處理費用。大件的垃圾一年隻能扔4件,超過的話,要付錢。
不過日本人并不是沒有垃圾桶,隻是日本的垃圾桶相對比較少。日本在一些公共場所,還是有垃圾桶的。比如随處可見的便利店門口就擺放垃圾桶,在一些學校門前,也有垃圾桶擺放。
日本關于垃圾分類的考試大綱,注意事項就高達500多條,比上海來的要複雜精細的多。回收的時候,有些城市和街道的分類也不盡相同。
日本每個地方對于垃圾收集規定是不一樣的,日本有的地方垃圾分類達到20多個類目。
因為路邊垃圾桶特别少,所以日本人習慣把垃圾帶回家分類,就好比礦泉水,也是帶回家再用剪刀處理。
當然了,日本一開始也和上海的情況一樣,不是隻靠民衆的自覺性,才有今天按規則垃圾分類的。日本對違反者也是要罰款判刑的。日本有一項“廢棄物非法投放罪”,亂丢棄廢棄物者,将會被處以5年以下徒刑,并處罰金1000萬日元,這個可比上海的懲罰制度嚴厲的多。
如果社會想要進步,垃圾分類是必須要嚴格執行的,這樣我們的環境才可持續發展,除了上海,接下來還有更多的城市将面臨垃圾分類的執行,所以你做好準備了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