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會2020之秋》第10篇:上篇咱們聊完了蛤蟆壩,這篇聊聊桦木溝。按照寫作計劃,這篇文章應該是昨天發的,可是,昨晚下了班,整理一下照片、梳理一下思路,剛寫了個開頭就困了。一看時間才8點多。對于飽受失眠困擾的我,已經沒有挑選睡眠時間的勇氣了,能睡會兒就比不睡強啊,而且,按照以往規律,睡兩三個小時準醒,然後就再也睡不着了。反正也沒啥好辦法,能睡就睡吧,醒了再接着寫。連電腦都沒關就睡了,哪成想,再一睜眼,已經是早晨七點半了,我居然睡了11個小時!已經記不清有多久沒有睡過整宿的覺的。能保證睡覺固然是求之不得的好事,可寫作計劃怕是就難以完成了,畢竟白天上班、晚上寫作,時間是有限的。趕上這兩天雙休日,抓緊時間往前趕一趕吧,還有一周時間,怎麼也得把《約會2020之秋》寫完,至少也要把北方的烏蘭布統寫完才行。
【旅行相對論:廣義烏蘭布統,狹義桦木溝】
看到一位網友在評論區說:“蛤蟆壩和桦木溝是什麼關系?去了一次沒弄懂。”坦率地說,這個事兒我從來沒有想過,對于在那一帶得瑟了10年的我來說,這還有啥問的嗎?出于認真負責的态度,我想找些官方的依據,來支撐我把桦木溝、桦木溝林場、老桦木溝穿越路線和大家講清楚。可哪成想,上網一查,居然把我給整糊塗了,也完全颠覆了我一直以來對桦木溝的定義。咱們先看一些資料:
看到上述這些信息,這個本來不是個事兒的問題,還真的是個事兒了,原來桦木溝國家森林公園并不是我一直認為了桦木溝林場那一小片,而是比烏蘭布統要大得多,蛤蟆壩、公主湖、盤龍峽谷都是桦木溝森林公園的範圍。
按照标注的主要景點,我在地圖上劃了一個大緻區域圖:
右上紅色圈子是桦木溝所列景點範圍,左下藍色圈子是烏蘭布統幾個售票處連線圈起來的範圍(一般意義上說,售票處以内的區域才是景區),很明顯,桦木溝要比烏蘭布統大得多。
按照百度上标注的經緯度,我從地圖上标注出了兩個景區的四角位置,桦木溝比預想得還要大,烏蘭布統景區幾乎全被包在了桦木溝景區内:
我平時認為的桦木溝是哪裡呢?就是下邊這張圖,從烏蘭布統景區售票處出來,一直到桦木溝林場場部,最多沿經烏線跑過那個大彎一帶,我想很多網友和我的理解是一樣的:
查了這些資料,本來想說清楚蛤蟆壩和桦木溝的關系,可現在,連桦木溝和烏蘭布統的關系都說不清楚了,越說越複雜。再加上烏蘭布統公布的這張景區圖,居然把穿達裡湖的黃芩塔拉都算上了,到底哪兒是烏蘭布統、哪兒是桦木溝,就越發說不清楚了。
去蛤蟆壩買票的地方,地圖上标示的是“桦木溝國家森林公園”:
越查越糊塗,越想越不明白。看來這位網友的問題,俺是回答不了了,哪位大俠知道還請指點一二。
話又說回來,整明白了有啥用?那一120元門票不還是照樣得掏?蛤蟆壩、公主湖、盤龍峽谷、透風溝是烏蘭布統的還是桦木溝的,還不是一樣的玩兒?不過,區别還是略微有一點的,再不花錢去蛤蟆壩、公主湖、盤龍峽谷、透風溝,心裡起碼沒有逃票的負罪感了,本來嘛,這裡就不是烏蘭布統景區。
這筆沒啥意義的糊塗賬咱還是别算了,書歸正題,說咱的線路、玩法和景色吧。畢竟有了這個大前提的影子,咱就烏蘭布統理解為“廣義的烏蘭布統”,把桦木溝理解為“狹義的桦木溝”吧,否則,介紹的所有景點,就都成了桦木溝了。
【桦木溝的路線和玩兒法】咱今天聊的桦木溝的範圍是”狹義的桦木溝“,就是下邊這張圖标示的位置:
主要包括以下幾個點:
咱們一個點一個點的介紹:
【老桦木溝土路】
老桦木溝土路就是圖上标注的黃色路線,從烏蘭布東北角售票處出來,過了白家窩鋪岔口不遠,有一個左轉的土路岔口,拐進去就是老桦木溝,總裡程不到12公裡,出口是桦木溝林場場部。其實這條路就是原來的老經烏線,後來新修改道,這條路就廢棄了。
這條路的路況還算可以,秋天不下雨的話,轎車可以對付着走,如果剛下過雨,有些路段會有積水和泥濘,兩驅車盡量謹慎,四驅SUV通行沒問題。
這條路雖然緊挨着經烏線,但知道的人很少,一般不會有遊客從這兒走,所以,裡邊非常的原始,是個鬧中取靜的好地方。比較值得關注的三個點:
一個是可以穿越到白家窩鋪,距入口大概3公裡到4公裡的位置,挺明顯的左轉路口,進去之後,就一個感覺:更原始。那路似乎沒啥人走過。
另一個是途中左側有座山坡,上滿了白桦樹,很是漂亮,可以走進白桦林,體驗白桦林深處斑駁的光線,也可以回望對面山坡上那燦爛的秋色。我覺得,這裡應該就是最早人們叫起來的”桦木溝“吧。
第三個就是烏蘭布統的紅色植物一般紅栌比較多,暗紅,并不是很豔,很少有紅得極為豔麗的植物,就像長白山白桦林裡那種,我叫不上名字來,這些年隻在老桦木溝看到過,趕上好天氣,紅白黃對比,很是搶眼。
【經烏線賞秋大彎】
這個大彎介紹經烏線的時候其實已經介紹過了,這裡說下距離就OK了:距蛤蟆壩岔口大約3.5公裡。
【經烏線高坡拍攝機位】
這個機位應該是比較冷門兒的一個地方,既不是景點,也沒有标識,就是經烏線路邊的一座山,山上有個信号塔,是多年前一個朋友帶我去的。那山很高,坡度很陡,不過沒有超出車的爬坡角度。當時我們是直接把車開上山頂的,那種一覽無餘的感覺真的爽透了,不僅能夠看到這一帶的無邊秋色,居然能看到紅松窪的大風車陣。
兩年前我自己又去那裡,山角被挖土機挖開發,車上不去了,這兩年沒再去,不知道情況有沒有變化,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距蛤蟆壩岔口将近5公裡的距離,就在紅松窪岔口的對面。
【經烏線及老桦木溝沿途可穿越野路岔口】
這一帶可以下路穿越的野路子岔口有三個,都是土路,不建議轎車走,如果下過雨,兩驅SUV需要謹慎,四驅SUV通行沒問題,這一帶的路都是硬底,一般不會陷車,但有泥的話會很滑。在過泥濘路段的時候,注意控制油門,不要用力過猛,防止側滑出危險。穿白家窩鋪和紅松窪的岔口位置上邊都說了,還有一個是四旗拔路口:
這個路口距烏蘭布統東北售票口10公裡,距蛤蟆壩岔口9.5公裡,路邊有”四旗拔“的指示牌。這條路有好幾個出口,可長可短,有黑土地(真的是黑色的)、有白桦林、有山谷(秋色相對要晚一些),如果從經棚方向過來,運氣好的話,還會意外地”晃“進烏蘭布統景區。
路的入口是這樣的,是不是有點”荒煙漫草“的感覺:
獨樂樂不如衆樂樂,我是靠譜的胖駱駝,下期分享啥目前還沒太想好,進了烏蘭布統景區,景點就小了、密了,單獨分享意義不大,不行就切段組合分享吧。喜歡的朋友歡迎關注、轉發!需要哪個景點信息的,也可以留言。我的一貫宗旨是:有言必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