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職場

 > 蘇轼樂觀幽默

蘇轼樂觀幽默

職場 更新时间:2024-08-01 05:15:35

我是赫赫有茗,點擊上方“關注”,每天為你分享茶知識

但凡愛好文學的人,便都知道東坡居士。至于那些不知道東坡居士的人,卻又都吃過東坡肉。

蘇轼樂觀幽默(斜杠青年代表蘇轼)1

東坡肉

蘇東坡就像一個斜杠青年,多面的個性,多重的身份,使得社會各界人士都能找到喜愛他的理由。林語堂先生在《蘇東坡傳》中曾經這樣寫道:

我們未嘗不可說,蘇東坡是個秉性難改的樂天派,是悲天憫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畫家,是偉大的書法家,是釀酒的實驗者,是工程師,是假道學的反對派,是瑜伽術的修煉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書,是飲酒成癖者,是心腸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堅持己見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詩人,是生性诙諧愛開玩笑的人。可是這些也許還不足以勾繪出蘇東坡的全貌。

的确,以上這十九種身份仍不足以勾勒蘇轼的全貌。我是晚學後輩,萬不敢說是替林語堂先生補充。但起碼看起來,蘇東坡茶人的身份,語堂先生還未曾提及。

事實上,蘇轼确實是一位造詣深厚的茶學家

蘇轼是茶學家,以何為憑?

蘇轼的職場和生活的反差有多強?

怎樣的心境才能荒城煎茶?

今天就和我一起從一首茶詩中開啟蘇轼的傳奇茶生活。

職場失意

蘇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東坡,四川眉山人。生于宋仁宗景祐三年(1037)十二月,卒于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1101)七月,享年64歲。

蘇轼樂觀幽默(斜杠青年代表蘇轼)2

蘇轼像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他的曾祖、祖父都是布衣。蘇轼在《西樓帖·家書》中,曾自诩為“寒族”。蘇轼的父親蘇洵,雖然是布衣之身,卻自青年起即發奮讀書,最後終成一代散文家與學者。

蘇轼與弟弟蘇轍,少年時就以父親蘇洵為師,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蘇轼中進士,自此開始了宦海沉浮的一生。

其實當蘇轼中進士時,北宋王朝已經建立了一百餘年,政治與經濟的危機可謂一觸即發。在這樣的背景下,王安石變法轟轟烈烈地展開了。蘇轼在仕途數十年,浮沉不定,幾經入出朝廷,都與這次變法有關。

第一次重大打擊,發生在宋神宗熙甯九年(1076)。

王安石二次罷相之後,變法派與保守派之間的鬥争日趨激烈。這時的鬥争,已經與國事無關,而是變質為裹挾着大量個人恩怨與偏見的黨争。

蘇轼因被指控寫了譏諷當局的詩而入獄,史稱“烏台詩案”。在這次事件中,除去蘇轼外,包括司馬光、張平方、範鎮等一批官員皆被牽連。政治鬥争,波谲雲詭,蘇轼險些丢了性命。

第二次重大打擊,是在宋哲宗元祐八年(1093)。

這一年的九月,高太後死,哲宗皇帝親政。守舊派下台,已經變了性質的變法派上台。

蘇轼被作為守舊派的重要人物,接二連三地遭到打擊和貶官。先是去定州,後又貶惠州,再貶儋州。降職一次比一次狠,貶官一次比一次遠。開始是到了嶺南,後來幹脆轟出中土,一口氣将蘇轼趕到了海南島上。直到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蘇轼才得以渡海北歸。

但一切都太晚了。

同年,蘇轼病故于北歸途中。

蘇轼樂觀幽默(斜杠青年代表蘇轼)3

蘇轼一生足迹

如果我們整理蘇轼一生的足迹,就會發現,他的人生,真的足夠坎坷離奇。

我們讀蘇轼詩,感覺他的生活是載歌載舞、花團錦簇。很少有人能想象得到,他的職場生涯是如此的坎坷不平。蘇轼,總能在憂患面前一笑置之,對待生活仍能飽含熱情。他面對宦海沉浮豁達樂觀的态度,便是無數中國讀書人為其傾倒的原因了吧。

這種樂天知命的性格,也在其一生的茶事中體現得淋漓盡緻。

蘇轼一生,為茶寫的詩不少,為茶填的詞更多。早期有“戲作小詩君一笑,從來佳茗似佳人”,中期有“何須魏帝一丸藥,且盡盧仝七碗茶”,後期有“活水還需活火烹,自臨釣石取深清”,今天就來講最後兩句出處的詩歌《汲江煎茶》。

生活得意——荒城也煎茶

《汲江煎茶》

宋·蘇轼

活水還須活火烹,自臨釣石取深清。

大瓢貯月歸春,小杓分江入夜瓶。

茶雨已翻煎處腳,松風忽作瀉時聲。

枯腸未易禁三,坐聽荒城長短更。

題目隻有四個字,描述的是飲茶的場景

所謂“汲江煎茶”,就是從江中取水來煎煮茶湯。

蘇轼樂觀幽默(斜杠青年代表蘇轼)4

東坡煮茶圖

開宗明義就說出了茶事用水的來源,這本身就是一種茶學修養的體現。

自陸羽《茶經》起,發起了關于茶與水的千古話題。

水對于茶,相當于宣紙對于國畫。

再有能耐的畫家,也不能在報紙上繪出水墨丹青。

再有本事的茶人,也很難用自來水泡出優質的茶湯。

但時至今日,有不少的愛茶人對于水的重要性認知仍很不夠。

有人願意花大價錢去購買名茶與名器。回到家裡,卻還是用龍頭裡的自來水泡茶。結果可想而知,隻能是前功盡棄。

全篇茶詩,就從泡茶用水的問題開始讨論。

第一部分,突出了一個“活”字。

先是活水

我們都有這樣的生活經驗。三五知己,結伴出遊。于山清水秀之處,取鮮活靈動之泉水。這樣的泉水,不要說泡茶,就是空口飲用也是極為甘冽。先不要說城市的管道水,就是瓶裝的礦泉水,也要甘拜下風。

原因何在?

答:水活。

隻要有時間,我便到各大超市中去觀察,進而發現了有趣的現象。

消費者買奶,一般都要仔細檢查生産日期。

消費者買水,一般沒人仔細檢查生産日期。

可其實,超市礦泉水的生産日期同樣重要。要是罐裝超過一年的水,雖然不至于變質腐敗,但也絕對算不上活水了。這樣不活的水,不論産自何地,泡茶都不會太好。

蘇轼是茶學家,深知活水的重要,這才要“汲江煎茶”。

再是活火

唐代趙璘《因話錄》中,已有關于“活火”的定義:

活火,謂炭之焰也。

換言之,活火是蹿着火苗的炭火。

這裡涉及煮水的加熱問題,屬于更深一層的讨論。加熱源的不同,确實會有不同的效果。

為說明問題,不妨再來聊聊做飯。

柴火蒸飯和電飯煲蒸飯,就不是一個味道。

大竈炒菜和電磁爐炒菜,也不是一個風格。

究其原因,就是加熱方式的不同。

到底是什麼樣的活水,還一定要用活火去烹呢?

第二句給出了答案:自臨釣石取深清。

所謂“自臨”,表現了親力親為。至于“釣石”也可稱“釣碣”,是江邊上突出來便于垂釣的石頭。清代錢謙益《吳門送福清公還閩》詩之七中,也有“釣碣自攜新煉石,卧床還弄舊書雲”的詩句。

為什麼要在釣石上汲水呢?因為蘇轼要的是“深清”之水。

《茶經·五之煮》裡寫道:

其江水取去人遠者,井取汲多者。

古人在江邊難免要洗衣淘米,對水自然有一些污染。所以茶聖陸羽才提出來要取“去人遠者”,從而獲取高質量的江水。看起來,蘇轼不光深谙茶事,更應是熟讀《茶經》了吧。

江水汲取上來,還需要先行兩步處理方可烹煮名茶。

第一步,大瓢貯月歸春甕[wèng]。

将汲取的江水,一股腦地倒入大甕之中。此“春甕”不光是貯存江水,更會對江水質量有所提升。因為再“深清”的江水,也難免帶有些泥沙雜物。若是直接煮水烹茶,顯然要影響茶湯口感。先把江水放入“春甕”中數日,以達到沉澱雜質的功效。

我小時候住在北京南城的四合院裡,記得就在院子牆根處一直擺有一口水缸。那時自來水還沒有普及入戶,老人們總是把從胡同水龍頭裡打回來的自來水先倒入水缸中,并且嚴詞告誡我們這些小孩,絕不許去水缸裡瞎攪和。現在想起來,老人們便是在利用水缸來沉澱水中的雜質。

第二步,小杓分江入夜瓶。

杓與瓶,都是宋代常用的茶器。

宋代的杓,是一種分水、分茶用具。

做分茶用具,宋徽宗《大觀茶論》中記載:

杓之大小,當以可受一盞茶為量。過一盞則必歸其餘,不及則必取其不足。傾杓煩數,茶必冰矣。

蘇轼樂觀幽默(斜杠青年代表蘇轼)5

宋徽宗《文會圖》中童仆拿杓舀茶入盞

宋代的瓶,是煮水與點茶注水的用具。

蔡襄《茶錄》中記載道:

瓶要小者易候湯,又點茶注湯有準。黃金為上,人間以銀、鐵或瓷、石為之。

蘇轼樂觀幽默(斜杠青年代表蘇轼)6

宋《攆茶圖》中仆人拿湯瓶注水

将在大甕中沉澱過的清水,分入湯瓶中使用,本是平常的茶事行為。但經蘇轼的才情一寫,卻充滿着詩意般的美感。富有藝術感的茶事白描,是蘇轼茶詩的魅力所在。

茶雨已翻煎處腳,松風忽作瀉時聲。

五、六兩句,講的都是煮水點茶時的場景了。

但關于文本問題,卻存在着一些争議。

中華書局版《蘇轼詩集·卷四十三》“汲江煎茶”篇目,作“茶雨已翻煎腳處”。可其實原詩“茶雨”處,作“雪乳”二字。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清代查慎行校勘這首詩時,不解“雪乳”二字之意。而有的版本,也寫作“茶乳”二字。查慎行認為“茶雨”二字,才更與下文“煎處腳”有關聯。

其實,查氏是不懂宋代茶法,才誤将“雪乳”改作了“茶雨”。

宋代流行點茶法,茶湯以擊打後呈現有乳白色的泡沫為美。宋徽宗《大觀茶論》中便寫道:

乳霧洶湧,溢盞而起。周回凝而不動,謂之咬盞。

由此可見,蘇轼筆下“雪乳已翻煎腳處”才正是好茶之相呢。

蘇轼樂觀幽默(斜杠青年代表蘇轼)7

點茶之雪乳

中國飲茶習慣幾經易變,這也成了理解茶詩時的難點之一了。

行文至此,描述的都是東坡居士的飲茶生活。先是取活水,再是生活火。歸春甕後又入夜瓶。

一切都是那樣講究精緻,讓人豔羨不已。可最後兩句,卻使劇情急轉直下。

枯腸未易禁三,坐聽荒城長短更。

原來蘇轼寫作這首《汲江煎茶》時既不在首都汴梁,也不在蘇杭二州,而是流落在一座荒城之内。

翻閱文獻這才發現,此首詩大緻寫于北宋元符三年(1100)正月到八月間。蘇轼在北宋紹聖三年(1096)自廣東惠州再次遭貶至海南儋州。寫作《汲江煎茶》時,蘇轼已在海南島上待了三年有餘。要知道,宋代海南還是個荒蕪之地,與詩中的荒城吻合。

蘇轼樂觀幽默(斜杠青年代表蘇轼)8

海南東坡書院

宋哲宗在元符三年正月去世,享年二十四歲。這位皇帝隻有一子,還在幼年早夭。皇位隻能由他的弟弟繼承,也就是後來的宋徽宗。

當然,宋哲宗剛去世的半年内,朝廷由皇太後執政。所有元祐年間的老臣都得以赦罪,蘇轼也得以昭雪。

不過根據記載,蘇轼大緻是在元符三年五月才知道遇赦的消息。

寫作這首詩時,很可能蘇轼仍處于海南島的貶官生活當中。

但即使貶官荒城也沒影響他仍要汲江水而用心煎茶。

煎茶有多精緻,荒城就有多荒涼,就如報國之志有多熱血,朝廷就有多搖搖欲墜。

職場越失意,生活就越要活出詩意來,這就是蘇轼的人生觀。

寫在最後

縱觀蘇轼一生,一直深陷在政治漩渦當中。但是他卻光風霁月,一直超脫于蠅營狗苟的政治勾當之中。

少年時讀蘇轼,愛他的才情萬丈。

成年後讀蘇轼,學他的超然物外。

忙時一杯茶,閑時一杯茶。

順境一杯茶,逆境一杯茶。

生活,就是一杯茶,接着一杯茶。


好文推薦:

武夷岩茶1.0時代是怎樣的?這首茶詩告訴你

全篇沒有一個茶字,卻寫清了茶的妙用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職場资讯推荐

热门職場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