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顔勤禮碑》的内在氣質
顔體這種氣質具體表現為:
1、 莊嚴正氣,這就是上面所說的顔體氣質。
2、偉岸飽滿,顔體一反唐初書法勁瘦内斂為主的特點,寫出豐腴厚重外拓來。字形有左右外脹的感覺。
3、元氣充沛,表現在:
(1)用筆:顔體的筆劃豐滿渾厚,不能寫輕飄,無論粗細裡面務必要貫有氣力。不僅是運筆中間,就是到末端出鋒處也不可用手腕、手指輕輕掃出,要筆筆力送至末梢。
(2)結構:不但是筆劃,就是空白之處,也要布白勻稱并想象裡面有大氣充盈之感,寫出空間場的感覺。而不使一處狹窄拘緊、這就是古人既要寫黑(用筆)、也要寫白(空白)的精髓。
二、《顔勤禮碑》的筆法
臨摹毛筆可選狼毫、兼毫和羊毫,筆宜大不宜小。開始可用手工紙的元書紙、毛邊紙,因其表面毛糙、有滲水性。格子可折8-12厘米大小為好。以後逐漸可混用宣紙,以訓練适應宣紙的能力。
1、橫
右尖橫:斜切筆後,向右略斜慢慢提細到尖,不能過快,要求力送到尖。如“直”第一橫、“日中間橫。


左尖橫:輕觸紙後,向右漸行漸重,不可起筆就向右掃,這樣以後寫行草時會露尖,最後逆收,如“左”數橫及“行”橫。


長橫:一種起筆如右尖橫,中間腰部略細,後面又略粗,到結尾處不向下墜逆鋒收筆。如:


另一種一直提細到最後再加重逆收:


2、豎
懸針豎:起筆斜切向下略加粗,到三分之二處時再逐漸提細至尖,尖處不可飄。


垂露豎:斜切筆後向下行,中間略向左漲,結尾處提向右下後再逆收。如“依”左豎,“館”右 “官”左豎。


3、撇
短撇:斜切後向左下方慢慢提細運行,力送到尖。


長撇:斜切後慢慢向左下送至筆尖,由于筆劃長,所以要求控制住。


柳葉撇:尖起後向左下行時,中間略粗,收筆再細。


豎撇:斜切豎行,有捺交叉時,交叉前均要直行,交叉後再向左下撇出,如“史”。


作勾的撇:将撇的寫法寫成勾。


4、捺
斜捺:起筆處有細起和粗起、直下和從下而上再轉彎行筆兩種;收筆處有缺口和無缺口兩種。顔真卿當時用硬毫,所以用力按後彈起自然會出缺口,今天大都用軟毫,就要按後再提筆向右平出。


起筆細後面有缺口。起筆從下而上再轉彎後有缺口。


後端無缺口。


起筆粗。走之捺:起筆一般均上行後再向右行,走到三分之一處就開始加重,形成獨特效果。走之捺基本都一波三折。

5、鈎
顔字的鈎是很有特點的,亦有缺口的和無缺口的兩種,結尾處均要按後略提回鋒鈎出,亦要力到尖不可太快。
寶蓋鈎:

無缺口寫法同短撇。

有缺口。
豎彎鈎:


結尾處略提回鋒向上鈎出。
豎鈎:右邊略加粗,有外弧線,結尾處略提向左鈎出,注意鈎出時不要過分向上。
豎鈎亦有彎度較大的,如“子”、“司”。


卧鈎:鈎時要略向左上方


斜鈎:斜切後向右下行,中間可略細,下部可略粗,略提後回鋒再向上鈎出。


橫折鈎:鈎法同前,隻是在轉折處有兩種處理方法,一是另起筆,豎高出橫,形似聳肩;一是順勢向下,形似塌肩。


豎高于橫。


順勢連寫。
6、點
點分長短點,無論何種點,都要求寫的飽滿,最好一筆完成,不要修補。
短點:“小”的右點,“守”下面“寸”的點。


另“小”的左點要向左漲出,而“守”寶蓋左點向右漲出。
長點:


寫顔體時最好都能中鋒,以肩肘帶腕來書寫,不用手指撥筆,以免造成出鋒處虛飄。寫字時不要屏住呼吸,全身要松弛,握筆也不要太緊,要感受筆尖對紙的摩擦。用筆和結構不可偏廢,臨習前後要仔細與帖對照,盡量寫像,這樣才能較快地學好顔體。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