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歸文化】
——歸于南 行于心 向南而歸 南歸已來
(一)生老病死
生,是母親懷胎十月,剪斷臍帶後伴随着一陣啼哭,來到人間。
老,是行動遲緩,是反應變慢,是皺紋,是囿于輪椅,甚至床榻。
病,是不斷記起拿到診斷書的畫面,是醫院消毒液和針水的氣味。
死,是隻剩三秒的走馬燈,是枝條寥落,是不斷接近重生。
生老病死,是人這一生經曆相同的開始,不同的過程,相同的結果。
(二)心中所懼
與其說人類恐懼死亡,不如說是恐懼未知。
我們不知道死了之後會怎麼樣,不知道會去哪裡,變成什麼,一切都是未知的。
在中國文化裡,死亡代表着不吉祥。我們依附于大社會而生,整個社會的價值觀都會對人産生影響。
在海南的日常生活中,人們更是十分不願意談論死亡。甯願逃避,也不願直面。
死亡莊重而嚴肅,海南對“白事”的重視程度極高,喪禮的風俗複雜繁多。
(三)海南喪禮
以下内容整理自天涯論壇 伊秋雨
一、淨身
在海南,人死後第一件事要做的是為死者淨身。淨身要用溫水,仔仔細細地為死者擦洗全身三遍,完後,為死者穿戴壽衣、壽鞋等。
二、出堂
淨身後,便把屍體擡出正堂。讓死者頭朝内,腳朝外,躺在正堂中央的地闆草席上。
三、鳴炮
出堂後便燃放鞭炮。一是向死者緻哀,二是相當于向外人宣布死者逝世的消息。
四、報喪
死者一旦逝世,即使是在深夜死亡,也必須即刻托人去向親人報喪。在以前,農村沒有電話的時候,不管路途多遙遠都必須上門去報喪。
五、做齋
“做齋”是海南話,是為死者超渡亡魂的法事。“做齋”包括起齋、守夜、入棺、蓋棺、過橋。禮節繁多,場面莊嚴
六、出屋
出屋即出殡。起程時燃放鞭炮,擡棺材的路上吆喝聲聲,親人們跟在後面,一路上燃放鞭炮、揮撒冥紙,哀聲連連,為死者送行。
七、入土
到達墓地後,死者棺材被放進事先挖好的墓坑中,親人們各掬一把土灑到墓坑中,然後揮鏟填土。至此,死者正式入土為安,親人返家。
八、頭七
按照習俗,死者逝世七天後,親人都要回來哀悼。在這期間,其家人不能到别人家去,必須等死者過了“七日”後,才可進别人家的門。
九、百日
死者逝世滿一百天後,又是一個祭期。這一天,親人們也都要回家哀悼、蔡奠亡魂。
十、三年
死者逝世滿三周年後,又到一個祭期,親人們同樣都要回來拜祭。
注:“七日”、“百日”和“三年”祭期,親人們都是在死者家中哀悼和拜祭,并不到墳地去。而且死者的墳墓也必須滿三年,也就是死者“三年”祭期過後才能掃。
(四)面對死亡
西方的宗教信仰認為,人死後會去往天堂,那是一個可能比現在還要更好的地方。
而在我國,能不談死亡就不談死亡。
我們對死亡的認知是十分淺薄的,也不會向孩子們教育相關知識,久而久之,形成一種避而不談的“默契”。
我突然想起傳統的納西村落文化。
在納西村落中,死亡不僅僅是死者個人的事,也不僅僅是死者一家的事,而是整個村子的事。全村人(當然也包括孩子)目睹、參與、陪伴老人的死亡,他們知道自己将怎樣死,死後将會去哪裡。建構着自己的生死觀。
死亡,隻是生命的一部分。
我想,生命有終點,但是每個人對自己人生的定義,是不一樣的。
END
#你如何看待死亡#歡迎評論,和我們分享你的看法
【南歸文化】
帶你了解海南,不止這吃喝玩樂穿住行
同你分享海南,普通真摯不做作的快樂
和你感受海南,市井生活下的人間煙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