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特約評論員 江城
讓無數大學生頭疼的論文答辯,現在輪到小學生了。
據報道,昆明市北清實驗學校日前舉行小學生論文答辯會,論文答辯内容包含保護生态環境的重要性、短視頻對小學生的影響、中國女子服飾變遷探讨、秦始皇的功績對中國曆史的影響等。這些話題對小學生來說都有些“超綱”,但從網傳視頻看,參加答辯的學生都是脫稿。
01:37
澎湃新聞記者:熊強 編輯:唐燕麗 素材來源:相關人士(01:37)
事件在網絡上引發了很大的讨論,學校也做出了回應。該校一老師解釋稱,在學生五年級時開始籌備,但和其學業成績并不挂鈎,培養他們的觀察能力,整個過程沒有任何家長是全程包攬的。從解釋看,這個畢業答辯主要還是圖個形式新穎,旨在培養能力。
論文答辯的題目被網友指摘為“過于成人化”,不過或許這些答辯題目倒也沒什麼。難道小學生就隻配談論“論海綿寶寶和派大星的真實關系”?這些開放性的話題小學生當然也可以讨論,秦始皇的功績、中國女子服飾,這些千百年都在讨論的話題,小學生從自己的角度參與一下,也未必不可以。
記得在2017年的時候,蘇轼的980年誕辰之際,國内某著名小學開展了一場關于緻敬蘇轼的活動。當時小學生交出來的作業包括《大數據幫你進一步認識蘇轼》《今人對蘇轼的評價和蘇轼的影響力》《蘇轼的心情曲線》《蘇轼的旅遊品牌價值》等等,一時間也頗為吸引眼球。
小學生讨論一些有啟發性的話題,而不隻是天天追偶像、打遊戲,無論如何也不是一件壞事。不過小學生畢業論文答辯,究竟哪裡讓人覺得怪異呢?問題可能出在“表演”。
從現場的狀況看,答辯在一個大禮堂舉辦,台下滿滿當當的人,前面一排則可以舉牌的校領導和老師。學生則拿着麥克風,穿着整齊的校服,完全脫稿,字字铿锵如背誦一般地闡釋自己的觀點。
這個陣勢,已經超過了99%的本碩博論文答辯。參加過論文答辯的都知道,真正的論文答辯沒有那麼多形式講究,也不需要脫稿,更用不着辦得像一場晚會。你全部的精力,就是應對各路老師的“發難”,知識與思路才是最重要的。
反過來看,這個小學生的答辯倒比真正的答辯更加形式化,更加宏大而“正式”。在這個場景下,學生并不像是自由探索,反倒是嚴絲合縫地完成一種角色扮演。不知不覺中,答辯的性質也異化了,不再是學生的思考與總結,變成了學校的成績彙報與展示。
這可能才是症結所在,整個答辯像是以鼓勵思考為名的文藝彙演。學生思考得不那麼純粹,表演得又不那麼痛快。這也是為什麼整場活動給人一種形式主義的觀感,也遭受了輿論的質疑。
我們不必小看今天的小學生,他們有着前幾代人不具備的信息技術條件,也有着遠超當年的信息采集能力,他們當然可以有一些遐思和玄想,觸碰一些“宏大主題”。但有一些原則又是共通的,少不更事的孩子,他們更需要的還是自由、寬松、不設限的學習環境,從根本上來引發興趣和開發潛能。
所以說,如何讓孩子真正沉浸在思考裡,在沒有束縛與負擔的狀态下認識世界,從這場引發熱議的論文答辯,人們應該得出一些思考。
責任編輯:李勤餘 圖片編輯:沈轲
校對:張豔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