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宿舍矛盾從哪裡來?弄清成因,中學生、大學生宿舍就會更和諧。
讀大二的孩子打來電話,訴說寝室内的矛盾,讓支招想辦法。他們寝室共4名同學,周内還好,因為學習任務和作業,大家作息都還比較規律,可到了周末,除了談戀愛不回寝室的那個同學,其他兩名室友都是通宵打遊戲。
孩子承擔有班級和院系的一些活動,周末都特别忙,休息時間本就不足,晚上兩個室友又通宵打遊戲,睡不好覺。經過正面交涉,兩個室友也沒有什麼改觀,孩子感到很是苦惱。一番開導下來,孩子還是決定退一步,周末通過自費租住單間來解決。
像這樣發生的學生宿舍裡的矛盾,如果處理不好,勢必影響全寝室同學相互間的關系。要解決學生宿舍的矛盾,首先就要認識宿舍矛盾的成因所在,具體有4個方面。
學生缺乏必要的規則意識不管是小學、初中、高中階段,還是讀大學生、研究生,學生宿舍都是學校管理工作的一個重點,都有一系列明确的管理制度。
大學、研究生階段的管理可能要松一點,但也是有明确的規章制度,浙江大學曾經女生宿舍留宿男生,鬧得社會沸沸揚揚,就是很好的例證。
中小學校的學生宿舍管理更加嚴格,學生起床時間、晚上熄燈時間等等,不但有嚴格的規定,還有專門的生活老師負責監督管理。
要是每一位住宿在寝室的同學,嚴格按照宿舍管理制度、按照寝室公約規範自己的宿舍行為,不說大家一定會和諧相處,至少不至于産生激烈的矛盾。
不少的寝室矛盾,都來自于個别寝室成員違反宿舍管理規定,本質上就是學生缺乏必要的規則意識,要麼是不懂規矩、忘記規則,要麼就是藐視規則、踐踏規則。
除個别條件好的高校,在讀博士有獨立宿舍,對于絕大多數大中小學生來說,宿舍都是多人間。自家孩子中學階段就讀于私立學校,住宿條件相對較好,也都是4人間。
二人成雙,三人為衆.一間住有4人甚至更多人的學生寝室,它就是一個小集體,代号就是寝室的番号。學校檢查宿舍或者清潔衛生時,往往也是以每間宿舍為單位。
但是,在這個小集體裡,由于入住學生性格特征、生活習慣、思維方式等的差異,個别同學仍然堅持以自我為中心,缺乏必要的集體意識,不把寝室的整體利益、室友的個人利益當回事,我行我素,有的甚至直接影響或者損害室友的切身利益。
著名的央視主持人白岩松曾講,打死我也不讓孩子上寄宿制學校。個人理解這不是白岩松對寄宿制學校有偏見,而是更多考慮到中小學生處于行為習慣養成的關鍵期,自律意識還沒有完全養成,還需要家長的引導、監督和提醒。
自律的學生在集體宿舍裡,往往會遵守宿舍管理制度,會照顧寝室内其他同學的感受;相反的,缺乏自律意識和能力的學生,往往忽略其他同學的感受,自己想幹什麼就幹什麼,根本不在乎其他同學的反應。
比如開起音響通宵打遊戲等,深夜還大聲喧嘩、唱歌等,這樣的行為勢必引起其他同學的反感,甚至是直接導緻矛盾和沖突。
宿舍内的同學,來自四面八方。中小學階段,住宿的學生雖然來源地域相對集中,但大家在生活習慣等方面也還是有一些小差别;大學、研究生階段就不用說了,來自全國不同地方、不同民族的學生,可謂極為正常,大學在語言、習慣、偏好等方面,差異就更加顯著。
個别室友的行為可能是自己不喜歡的、看不慣的,甚至是讨厭的,這個時候,就需要擁有一個寬闊的胸襟,拿出一顆包容的心,通過溝通交流,求同存異,包容理解,努力謀求最大公約數。
可是,不少學生就是缺乏這樣的包容意識,有的耿耿于懷、懷恨在心,有的直接針鋒相對、拍案而起,其結果不但會形成寝室矛盾,有的還會激化矛盾,甚至會釀成惡性案件,令人痛心。事實上,很多時候選擇互諒互讓,忍一忍、笑一笑,也就過去了。
弄清楚了學生宿舍矛盾的成因,就是抓住了宿舍矛盾的本質。
不管是中小小學生,還是大學生、研究生,隻要積極強化規則意識、集體意識、自律意識、包容意識,堅持友誼為重、溝通交流、求同存異、嚴格自律,不管是哪個學習階段的學生宿舍生活,都會是一派和諧,都将是一生中最為寶貴的成長記憶。
(圖片源于網絡,若有不妥,聯系即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