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日曆 DAY 28
哈喽,同學們大家好,我是奇奇,歡迎來到我的穿越之旅。我有一個不能說的秘密,每天醒來時我都能穿越到一個特别的地方,今天我又會從哪裡醒來呢。
奇奇:咦,看她們是在幹什麼?一個男人跪在地上,面對着一個女人和一個嬰兒,看起來女人一定有着很高的地位吧。
啊,我想到了,這權高位重的女子是聖母,而他懷裡抱着的一定就是聖嬰了。跪在地上的男人叫做羅林,他擔任波格涅和布拉邦特大臣,他的兒子擔任波格涅的奧童主教堂的主教,他委托了畫家艾克繪制了這幅畫,捐贈給了教堂。
誰是艾克?
揚·凡·艾克, 尼德蘭畫家,是早期尼德蘭畫派最偉大的畫家之一,也是十五世紀北歐後哥德式繪畫的創始人,尼德蘭文藝複興美術的奠基者,油畫形成時期的關鍵性人物,因其對油畫藝術技巧的縱深發展做出了獨特的貢獻,被譽為“油畫之父”。
艾克一生留下的作品并不多,其中一部分還是和他的哥哥——胡伯特·範·艾克共同創作的。
他的作品包括世俗和宗教題材,其中有委托畫像、資助畫像、大型和可轉移的祭壇畫。
這個人和其他許多畫家不同,他在生前就赢得了金錢和榮譽,走上人生巅峰。
先說說讓他名聲大震的代表作——《根特祭壇畫》
《根特祭壇畫》全景
《根特祭壇畫》,又名《神秘羔羊之愛》,是在位于根特的聖巴夫主教座堂完成、存放的(雖然之後颠沛流離過,最後還是回了家)。
這是一副“開閉形”的組合油畫,一般隻有在禮拜盛會時,人們才能看見全貌。
這一組畫,是由範·艾克兩兄弟共同繪制,哥哥中途去世,揚·範·艾克最終獨自将這幅作品完成。
它采用了新式的油畫顔料(畢竟自己發明的),較之過去的顔料色彩更鮮豔,保存更持久,細節更豐富。
采用油作為隔絕空氣的介質,顔料幹得慢,給了畫家更多時間去思考和創作。
這種繪畫技法上的突破甚至開創了歐洲藝術新紀元。
從繪畫角度來看,這幅作品内容龐大,人物刻畫極為精細、生動,細節極為豐富,描繪的内容是對現實世界的肯定和贊美。這組畫,不論是藝術價值還是曆史價值,都可算的上是一流名作。
畫筆即相機
《阿諾芬尼夫婦像》
你也許不知道揚·範·艾克是誰,但你一定見過這張《阿諾芬尼夫婦像》,它幾乎出現在所有的藝術教科書裡,還曾被搬上《V字仇殺隊》大熒幕和《絕望主婦》的片頭。
15世紀,哥特式藝術随“黑暗時代”消逝,就像烏雲随風散去。黑死病面前,歐洲人連信仰都被粉碎了,開始重視現實生活和自我感受,複興古希臘人文精神,也就是我們今天說的文藝複興。
那時候荷蘭還不是一個國家,達·芬奇還沒有出生,中世紀末的歐洲宗教戰争和皇室關系就像宇宙星雲一樣混沌,距離結婚照的出現,還隔着四個世紀,也隻有範·艾克這個細節控,用畫筆和油彩事無巨細地記錄一切。
這張名畫是商人阿諾芬尼家族一個成員的新婚場景。
交疊的手象征夫妻和順,室内點的蠟燭代表上帝之光,紅色的床鋪暗示愛欲交纏,景深最前方的小狗是忠誠,窗台上的蘋果是代代平安;妻子的絨裙是生育繁盛的綠色,臃腫不是因為懷孕,而是财富的一種象征。
歲月靜好,但新娘新郎的臉上似乎還殘留着哥特式的僵硬和鬼魅。
夫妻背後的畫面正中,有一面小小的凸面鏡。隻有用顯微鏡看,才會發現它太陽光一樣的邊框,竟然藏着10幅耶稣受難的故事!
驚歎還沒結束,你又會發現鏡中竟然還有藍色衣服的範·艾克本人、紅衣主教和整個房間的三維縱深。
《阿諾芬尼夫婦像》局部
當時,畫師還隻是匠人,做工不能署名,不像今天曾梵志放個屁都是香的,但範·艾克就像是蓋章狂人乾隆一樣,愛刷存在感。
他在鏡子上方用飛逸的花體簽名:“揚·範·艾克曾在此”,以此聲明除了上帝,他也是這場婚禮的見證。
他把這個婚禮畫得就像《最後的晚餐》一樣充滿隐喻,令它成為千古謎題,讓你去猜。
小朋友們,你有沒有猜到什麼有趣的東西呢?可以和奇奇一起分享哦,看到好看的事物也要多拍照留念,看看自己能畫到和照片上的東西幾分神似!
今天奇奇帶大家的奇幻之旅就到此結束啦,不知道小朋友們有沒有什麼特别的收獲呢,可以和奇奇在留言區分享哦!期待我們明天的再次相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