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創,作者唐辰。
共享經濟這個概念真的爛大街了,從讓人耳目一新的共享汽車、共享單車,到逐漸讓共享走下神壇的共享雨傘、共享充電寶、共享籃球甚至共享馬紮,這麼多名目讓人看得眼花缭亂,傻傻分不清真僞。而這一次,被推到風口浪尖的是手機,電商巨頭和一些創業公司開始借着共享經濟的由頭再次炒活了“手機租賃”這檔生意。
電商巨頭紛紛入場,場面很熱鬧
吸引試水者的是商家的宣傳“分期付款,減輕一次性付款壓力,以租代購,年年都能用新款。”聽着非常的美好,而且這種操作看起來也很方便,随着當下消費者換機速度加快,似乎前景不錯。
當此時,電商巨頭先後入場。阿裡巴巴旗下的支付寶進來的比較早,在今年2月,就悄然上線信用租機業務。之後,機蜜、趣先享、樂租4家租賃平台相繼入駐到支付寶,這些平台利用支付寶完善的信用體系開展手機租賃業務,隻要芝麻信用達到一定數值即可申請。6月,京東跟進,推出“京東保租”。用戶在平台上選擇手機的品類、容量、顔色等,确定了租期,簽署電子租賃協議,再用信用卡完成支付就可租賃手機了。
目前市場主流手機租賃玩家
相比之下,國美的動作更大,宣布全國1600多家門店均上線“國美租租”,并拿出iPhone7(32G)使用權作為宣傳亮點,聲稱,消費者隻要月付330元、每天花11元就可以獲得一年使用權。這對一些手機換新需求較高、全額支付有一定壓力的消費者來說,能以更低的成本獲得更高端、更新的産品,還是有很大吸引力。目前國美租租業務範圍已涉及蘋果iPhone、華為、三星、魅族等品牌的高端旗艦手機。
除這些巨頭外,還有不少創業公司闖入,其中還有團隊獲得資本市場的青睐。此外,移動通信連鎖企業迪信通日前也宣稱,今年iPhone8上市後,也将推出相應的租賃服務,這樣看來,整個市場熱鬧非凡。
手機租賃生意為何不能像共享單車一樣做大?
部分人會樂觀的把手機租賃生意類比大火的共享單車,電商巨頭、創業公司以及資本的湧入,會很快催生出一個龐大的商機。但實際上,手機租賃行業的前景,取決于市場需求。從市場反饋來看,消費者對手機租賃業務的關注度并不高,手機租賃生意為何不能做大呢?
媒體在分析原因時,重點聚焦在兩個方面:
1、價格是制約該行業發展的重要因素。有消費者算了一筆賬,在國美租租上租用一部32G版本的iPhone7,日租金為11元,租賃一年需支付3960元,該手機在國美售價為4988元。表面看,租賃費用比購買費用少了1000元左右。但消費者對手機隻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一年租賃期滿後,手機需要歸還給平台,或者續租,亦或者補齊差價買斷。續租或者買斷明顯不劃算,但歸還平台也不見得能占到便宜。鑒于iPhone良好的保值性,一部iPhone7在使用一年後,二手市場至少還能賣2000元以上,而且商家可以選擇繼續将該機器标價租賃。在京東上也是一樣,這對消費者來說,價格優勢并不明顯。
2、隐私和安全是繞不過去的重大命題。移動互聯網時代,手機已經不僅是一個簡單的通訊工具,也是一個保存有照片、短信、聊天記錄、郵件甚至個人财産信息的隐私保險櫃,具有極高的隐私性。因為手機丢失或者專賣造成的個人信息洩露的事件不在少數,比如豔照門、個人财産被盜等不絕于耳。盡管手機可以進行恢複出廠設置,進行信息清楚,但通過專業的軟件還是能夠進行手機中的所有資料。一旦信息外露或者商家意圖不軌,将帶來巨大損失。
其實,還有兩個容易被忽視的環節将限制手機租賃行業的發展。
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電商平台分期支付門檻大大降低。最常用的便是支付寶花呗分期、京東白條分期。以支付寶花呗分期為例,一部魅族PRO 6 plus,在各種優惠後,售價2379元,花呗最高12期免息,也就是說每期隻需要支付198.25元即可獲得新機器,在“買新不買舊”的數碼産品消費思維下,相信更多消費者願意以這樣的方式獲得手機的所有權,而非通過租賃,在有心理負擔的情況下,僅僅隻享有使用權。
另外,手機同質化嚴重,消費者的換機欲望降低。手機産品的叠代速度明顯加快,但同質化現象卻越來越嚴重,新旗艦也隻是在舊機型上進行小規模升級。比如,手機行業革命者iPhone在iPhone5之後,被質疑缺乏創新,幾代iPhone幾乎沒有太讓人振奮的升級,用戶的換機欲望降低。這對手機租賃行業也是一個打擊,消費者沒必要花一份冤枉錢,去嘗試一部和自己持有手機基本相似的手機。
基于以上原因,手機租賃行業想做到共享單車的規模,幾乎是不可能,這個市場的成長空間十分有限。
手機租賃是一盆被反複炒的冷飯
手機租賃并不是一門新生意。在智能手機剛普及時,嗅到商機的線下門店就有所嘗試,隻是用戶的使用習慣和消費理念還處于比較原始的狀态,并且當時智能手機的價格也不是普通老百姓能接受的,故而規模未能做大,漸漸就有點偃旗息鼓了。
近來手機租賃這股風又起,但基本模式未發生變化,還是将全新、二手智能手機分期租賃出去,用戶需要預付押金、信用抵押,商家收取相應租金。租期到後,消費者可以選擇買斷、續租或者歸還機器。而實際上,手機租賃不過是重新入鍋的冷飯,沒有太多新意。在共享經濟概念盛行的風頭上,不少商家還是投入巨資抛出誘人的噓頭,希望有更多的人入局,而這也隻是一個炒作出來的風口,很快就會面臨共享充電寶、共享馬紮的尴尬境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