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羽毛媽媽
“紅臉”和“白臉”京劇臉譜裡“紅臉”象征忠義、耿直、有血性,如關羽;而“白臉”則表現奸詐多疑,如曹操。
百度文庫解釋:“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比喻在解決矛盾沖突的過程中,一個充當友善或令人喜愛的角色,另一個充當嚴厲或令人讨厭的角色。
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很多家庭都習慣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
在我們家,我是比較嚴厲批評孩子的,所以常常唱“白臉”,而孩子爸爸比較随和親切,所以常常唱“紅臉”。
很多人都說家庭教育中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容易讓孩子意識混亂,親“紅臉”恨“白臉”,還容易制造家庭矛盾。
關于這些憂慮,其實很多父母都沒有真正理解這“紅白臉”背後的原則。
雖然我們引用了京劇的“紅白臉”,制造出“嚴父慈母”和“嚴母慈父”的教育方式,但是原則一定要堅定和清晰,給孩子樹立起懲罰和鼓勵的家庭規則。
京劇臉譜
熱爐法則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家裡的規則一般都是由家長制定的,但是家長制定了規則以後就要嚴格遵守。
什麼時候唱“紅臉”,什麼時候唱“白臉”;誰來唱“紅臉”,誰來唱“白臉”,一定要堅定不能随意更改,否則孩子就不會遵守家裡的規則。
“玉不琢不成器”,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如果犯了錯誤,就需要我們做家長的來對其進行“打磨”,也就是所謂的“懲罰”。
行為心理學家認為,懲罰是人類行為的一個基本準則,人的錯誤行為因為懲罰的存在導緻将來出現的可能性減少。
其實,這也是熱爐法則所告訴我們的:當人用手去碰燒熱的火爐時,就會受到“燙傷”的懲罰。
熱爐
如何正确懲罰,唱好“白臉”。1.警告性原則:經常對孩子進行規則教育,勸誡孩子要遵守,否則就會收到懲罰。
熱爐火紅,不用手去摸也知道爐子的溫度很高,是會灼傷人的。熱爐代表規則,違反了規則就像觸碰了熱爐。
教育孩子時,我會提前跟孩子講好規則,例如去超市買東西,孩子可以買一件自己喜歡的玩具,但是每次隻能買一件。
每次去超市孩子都會撒嬌地問:“媽媽,我買兩個好不好。”每次我也會堅定地拒絕回答說:“不好,每次隻能買一個。”有時候孩子會發脾氣耍賴不肯走,這時候我就警告她:“隻能買一個,否則就什麼都不買。”
孩子看到每次我堅定的拒絕、嚴肅的警告,她就知道了去超市隻能買一件玩具和零食,以後都不再吵鬧了。
媽媽帶孩子在超市買玩具
2.及時性原則:每當孩子犯錯時,我們要馬上進行糾正,不能拖延。
當你碰到火紅的熱爐時,立即就會被灼傷。這啟示我們:懲罰必須在錯誤行為發生後立即執行,絕不能拖泥帶水、絕不能有時間差,以便達到及時改正錯誤行為的目的。
孩子畢竟是孩子,有時候他們不能意識到錯誤的嚴重性。當孩子再犯同樣的錯誤時,我們就要馬上糾正,否則孩子們會一而再再而三地違反規則。
例如在家看電視前,我和孩子約定先把地上玩具收拾好:收拾好玩具才可以看電視,這是我們家的家規。
孩子比較懶,一開始總是說:“媽媽,你幫我收。”或者“媽媽,我看完電視才收。”
我每次都堅定的回答:“不行,說好的收拾好玩具和你自己的東西才可以看電視。”
但是不是一開始就見效,孩子以為父母總是寵愛和遷就的,所以會耍脾氣和哭鬧:“嗚嗚嗚,我就是要看電視!我就是要看電視!”然後就一直哭,不肯收拾玩具。
這時候孩子爸爸出來唱“紅臉”:“寶寶,你要聽媽媽的話,把玩具收好先。”看見孩子還是不肯,他也沒有馬上發脾氣,而是建議一起收玩具。
孩子有台階下了,收拾了幾件玩具,但是大部分玩具都是爸爸收的,然後我就沒給她看電視,因為她沒有做到家裡的規定。如果每次都這樣,規定就沒有約束,孩子每次都可以挑戰規定。
那次以後,孩子要看電視不會再哭鬧了,乖乖地把玩具收好再看電視。
孩子看電視
3.一緻性原則:隻要違反規則,“白臉”一起唱,一定會受到懲罰。
隻要一碰到火紅的熱爐,就會被火灼傷。這啟示我們:“說”和“做”是一緻的,規則“說”到就要“做”到,隻要觸犯規則,就一定要按規則進行處罰。
雖然我們家有人唱“紅臉”有人唱“白臉”,那是為了給孩子一個台階下,不能把氣氛搞得太僵化,不利于家庭和諧。但是當孩子做錯了,違反規則了,我們會一起唱“白臉”,一定會讓孩子受到相應的懲罰。
孩子吃飯的時候喜歡玩米飯,吃的飯菜總是掉在桌子上、地上、衣服上。于是我們教導她要認真吃飯,不能浪費糧食。如果不認真吃飯,把飯掉出來就不能吃了。
孩子總是喜歡和家長作對,挑戰家長的權威和規則。當孩子吃飯又把米飯弄得到處都是的時候,我們一緻決定懲罰她,不讓她繼續吃飯了,即使喊餓也不給。
當餓了幾頓飯以後,孩子終于明白爸爸媽媽都是一樣有原則的人,沒有人偏袒她,也就自動的遵守規則和約定了。
孩子不認真吃飯
4.公平性原則:家庭成員在規則面前人人平等,隻要違反規則就要受到懲罰。
不管男女老少,誰碰到火紅的熱爐都會被灼傷。這啟示我們:對于規則,不論是孩子還是家長,隻要觸犯,都要受到懲罰。
家長是孩子的表率,想讓孩子遵守家長約定的規則,家長自己應該先模範執行,這才能體現人人平等的公平性原則。
如果家規一味地針對孩子,隻有孩子受到懲罰,久了會造成孩子内心的厭倦和反感,也會形成父母權威式的教育模式,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
所以,當家長也不小心違反了規則,我們隻有認真接受孩子的指正和接受懲罰,才能讓孩子感受到公平公正,更好的遵守和維護規則。
客觀上來講,适度、巧妙而藝術地運用懲罰,對孩子來說是一種喚醒、一種鞭策、一種激勵,也是一種壓力之後的進步。
家長錯了也要懲罰
超限效應從心理學的角度講,同樣的刺激在持續一段時間後,對刺激者的作用會逐漸減弱,甚至出現負效應,反而引起孩子更大的逆反心理。這就是超限效應。
在家庭教育模式中,孩子做錯了我們要懲罰,孩子做對了我們也要表揚。
凡事都有個度,一味的懲罰會導緻孩子自卑、懦弱、膽小,所以家長還要幫助孩子樹立起自信心,保持一直積極良好的狀态,向着美好的方向發展。
但是如果家長認為“隻要不斷表揚、鼓勵孩子就會樹立起孩子的自信心”,那麼就錯了。
古希臘哲學家德谟克利特所言:“當過度的時候,最适宜的東西也會變成最不适宜的東西。”
朋友是小學教師,班上有一位非常調皮的男生,以前家長老是批評他,所以他對所有老師和家長的批評根本不當一回事:你們說你們的,我做我的,依然調皮搗蛋。
在進入朋友這個班集體以後,朋友發現他身上一些“閃光點”,如勇于表現、大膽活躍等。
于是朋友讓家長停止批評改為表揚,這個男生開始很感動。但是久了後發現父母濫用表揚,明明就是做錯了還鼓勵支持,這分明就是哄騙唬弄他。所以當他再聽父母表揚時就會惡心惱火,不聽勸教。
表揚要有超限效應
如何合理表揚,唱好“紅臉”。1.鼓勵孩子要把握時機。
當孩子遇到挫折和失敗時,特别容易低落出現負面情緒,如果父母還要繼續挖苦或嘲諷,隻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但是這個時候父母能夠及時給孩子多點鼓勵和表揚,唱好“紅臉”,就會為孩子打開一扇“别有洞天”的窗戶。
2.表揚要适當留白。
過多重複的表揚會适得其反,産生超限效應,引起孩子的厭煩和抵觸情緒。“酒裡的水多了,味道也就淡了。”表揚的時候要點到為止,避免啰嗦,符合實際。
3.不吝啬鼓勵也不輕易表揚。
不要事事都表揚,過多廉價的表揚不僅不會對孩子産生積極的作用,反而會讓孩子養成淺嘗辄止和随意應付的習慣。不付出努力、唾手可得的表揚孩子是不會珍惜的。
4.表揚也要講究藝術。
如果表揚和鼓勵方式單一,每次都是“你很棒、你能行”,孩子就不懂得成長、思考。如果父母針對孩子的每件事進行表揚:“你這次畫畫很認真,沒有畫錯線“、“你吃完飯幫媽媽擦桌子了,是個小幫手”等,孩子就會特别受鼓舞,每次做事情都會很積極。
京劇《三娘教子》
在孩子漫長的教育過程中,不僅需要我們父母的批評和懲罰,更需要我們的表揚和鼓勵。
京劇是我們的國粹,我們要學會唱好“紅臉”、“白臉”,把握好這門藝術,讓它在孩子身上發揮出最佳的效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