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日本的高端百貨店——高島屋,在深耕上海市場7年之後,依舊沒有熬過傳說中的“七年之癢”。
日前,有媒體報道稱,高島屋百貨宣布拟清算并解散上海高島屋百貨有限公司,店鋪随之關閉。對此,上海高島屋方面解釋道:因未能預料的消費結構變化、行業競争加劇、實體店消費低迷等原因,門店繼續經營下去已極為困難。
這家入華7年的高端百貨店,為何在中國市場混不下去了?
高島屋撤出中國
2012年12月,上海古北新區财富中心二期迎來一家新的百貨公司——高島屋百貨。這對大部分中國人來說,可能是一個陌生的名字。熟悉它的人都知道,高島屋是日本著名的大型百貨公司。與其他百貨公司不同,高島屋至今門店不超過30家,其中有20幾家分布在日本,海外市場僅在紐約、新加坡、台北、上海等四地有門店。
雖然如此,這家創立100多年的老牌百貨公司,在進軍上海市場7年之後,還是撐不住了。日前,有媒體報道稱,上海高島屋計劃于8月25日終止營業,之後公司進入清算程序。
對上海高島屋來說,這一天,或許遲早來到。自2012年開業以來,該店生意就不盡如人意,雖然經過幾輪品牌和業态調整,但依舊未見起色。正因如此,該店業績一直壓力很大。數據顯示,過去3年來,上海高島屋一直處于虧損狀态,其營業利潤分别為虧損5976萬元、6860萬元、5207萬元。
高島屋退出中國市場,跟百貨業面臨的下行周期密切相關。2012年以來,受電商和新型購物中心的沖擊,傳統零售商場的壓力與日俱增,許多成名多年的百貨品牌也開啟關店潮。這種背景下,複制日本經營理念到上海的高島屋,由于缺乏對本地消費需求的深度挖掘,導緻突圍變得困難重重。
在品牌設置方面,與東京高島屋以歐美高端品牌為主不同,上海高島屋多為日本品牌,價格高昂,但知名度與歐美高端品牌相比差距不小。在這樣的品牌差距背後,電商和跨境購的崛起,又蠶食了實體商業不少的消費能力。這種背景下,高島屋在上海的命運,已然難以改寫。
高島屋不是第一個退場的
電商和跨界購的崛起,不僅沖擊着高島屋。不少外資百貨品牌,在中國市場的日子都不好過,有的甚至早就退場。
公開信息顯示,被譽為“泰國零售代表”尚泰百貨,在進入中國市場5年之後,于2015年8月31日關閉了其在華的最後一家百貨店。
2016年下半年開始,英國老牌零售巨頭瑪莎百貨開始關閉在中國市場的門店,直到2018年1月,瑪莎百貨天貓旗艦店正式關閉,意味着瑪莎百貨徹底退出中國市場。
2015年,美國零售巨頭梅西百貨關閉其在上海的直營店,直到2018年12月,梅西百貨又關閉其天貓國際旗艦店,這意味着梅西百貨徹底敗走中國市場。
無論是尚泰百貨,還是瑪莎百貨、梅西百貨,其退出中國市場的直接原因,均是其業績下滑。在這背後,是電商的崛起讓不少傳統商業模式遭遇毀滅性打擊。
面對電商崛起,這些百貨公司們也曾涉水電商業務,然而,在這個競争加劇的市場,遲到就意味着出局。最終,他們的電商業務都毫無起色。
不過,在頭條菌看來,中國市場的消費能力仍然巨大,對這些全球頂尖的百貨公司來說,退出必然無法坐享市場紅利。那麼,這些傳統的百貨公司,是不是該想點創新性的辦法,來對抗電商帶來的行業危機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