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格講述人生的階段?你平時做夢嗎?會有記錄夢境的習慣嗎?這本書的主人公——榮格,就經常記錄和分析自己的夢境,以期能更好的了解自己,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榮格講述人生的階段?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你平時做夢嗎?會有記錄夢境的習慣嗎?這本書的主人公——榮格,就經常記錄和分析自己的夢境,以期能更好的了解自己。
這是一本人物傳記,作者将榮格的一生分為童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五個階段來進行描寫,詳細記錄了榮格的一生。
在這本書裡,榮格不再是那個高高在上的心理學家,而是一位和我們一樣,有着成長的各種苦惱的有血有肉的人。他也會自卑,也會被原生家庭所影響,也會和老師産生矛盾,也有各種各樣的苦惱。
如果你想更好的了解榮格以及榮格心理學派,那這本書一定不能錯過。本書截取了榮格一生中最重要的30個夢境,并逐個進行分析,帶我們走進榮格的内心世界,了解榮格的一生。他的理論以及對夢境的分析相對而言是比較枯燥的。但是作者卻能娓娓道來,不僅詳細分析了他的夢境,也對他的成長曆程做出了比較好的整理。
這本書對我影響最大的是他的自性化理論。
自性化是指一個人個性充分發展,成為一個完整的人。用通俗的話說,就是自成一體、自性圓滿、自由自在的意思。
自成一體:有自己的主張、理想和價值判斷體系。
自性圓滿:有充分的自我接納能力和自我滿足能力。
自由自在:敢追求自由并善于追求自由,無論什麼情況都可以自由自在。
由于早熟,榮格在少年時期就已經有了自性化體驗。但是,在少年階段的自性化體驗并不成熟,帶着對“造物”的不屑一顧。
到了青年階段,榮格把他的自性化曆程投射到了精神病學上,用自我療愈、自我超越的力量去學習精神病學。
中年的榮格,經曆了老師弗洛伊德的分道揚镳。由于過于痛苦,他的自性化之路格外艱難。為了緩解這種痛苦,他用寫作的方式來療愈自己,逐漸走向圓滿。
到了老年,榮格的自性化已經比較圓滿了。具體表現在對國家的身份認同和對世界和他人更多的包容和接納等等。
人的成長過程其實就是不斷自性化的過程,榮格的自愈與成長之路是艱難的,每個人都是。在閱讀的過程中,對照自己的經曆,不斷的進行反思,也是在自我治愈的過程。
向外看的是夢中人,向内看的是清醒者。榮格的一生是探索的一生,從小時候的第一個夢境開始,那個黑暗的、方形的黑洞,到臨死前最後一個夢,那個方形黑洞變成了具有容納功能和養育生命功能的森林,他的一生充滿了對自我的探索,而夢境則是自我分析的重要工具。
讀完這本書,也讓我開始記錄自己的夢境,這也是和自己的潛意識對話的過程。感謝榮格,讓我在閱讀的過程不僅也進一步治愈了自己,也學到了用夢境來分析自己。
這本書的閱讀門檻相對較高,在閱讀過程中幾度想要放棄,感謝自己堅持了下來,确實是本不可多得的好書!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