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是繼孔、孟、朱熹之後的儒學大師,并稱"孔孟朱王",這是公認的。
不過,因為王陽明自幼沉迷道家,一生與道家有緣,筆者(@王陽明心學智慧)參考了王陽明一生修道的曆程,再結合他内心境界的變化,綜合分析後認為:
雖然王陽明一生入世為官,并自稱"笃信儒學",但從本質上來說,他是一個道教高人。
本文就從王陽明一生的道教淵源談起,讓我們一起走進王陽明的内心世界,看一看他入"道"有多深。
|01從出生伊始就與道家結緣王陽明的祖母岑氏做了一個夢,夢見天上陽光明媚,霞光萬道,瑞彩千條,祥雲缭繞之間,很多神仙身披绯紅色的衣服,擊鼓吹箫,仙樂悠揚,各位動聽。
其中一位仙人懷抱一個嬰兒,腳踩祥雲,自空中徐徐而下,徑直來到王家,把嬰兒送到岑氏的懷中。
仙人對岑氏說,把這個孩子送給你。岑氏回到說,我已經有兒子了,我兒媳婦非常孝順,請把孩子送給她吧。
仙人說可以。随後岑氏忽然聽到嬰兒啼哭的聲音,一下子從夢中驚醒,果然兒媳分娩了,生下的嬰兒就是王陽明,此時院子裡仿佛還有仙樂回蕩。
故事聽起來有些離奇,但這并不奇怪,聖賢偉人的誕生一般都會伴有一段奇異的傳說。
王陽明是神仙送來的,當然神仙屬于道教,這似乎預示着王陽明本就是道教中人,而且一生都要和道家結緣。
|02少年時曾沉迷于研習道教
10歲的時候,在鎮江金山寺,有人出題讓王陽明即興作詩,題目是"蔽月山房"。
王陽明不假思索,随口答道:
"山近月遠覺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若人有眼大于天,還見山小月更闊。"
詩中的山和月,由于觀察者的心境不同,呈現出大小差别。山和月的對照,大和小的對比,暗合了《莊子·齊物論》中的思想,可見道家思想已經深深根植于王陽明的内心深處了。
據《皇明大儒王陽明先生出身靖亂錄》記載,一天王陽明在街上玩耍,遇到一個"麻衣神相"道士,看到王陽明之後非常驚訝,出錢給王陽明買了一隻麻雀。
然後摸着王陽明的臉說了一番話,大意是讓王陽明記住他說的話,以後王陽明日後會成為道家高人,可以在丹田結聖胎,煉成金丹,達到聖境。
這又是一次奇遇,也是發生在王陽明10歲的時候,正是剛剛要懂事的時候,就及時有道士提示他,日後會成為道家的高人。
所以說,王陽明從10幾歲開始就沉迷于道家功夫修行,不是沒有原因的。
|03新婚之夜和道士對坐練習引導術
17歲時,家裡給王陽明說了一門親事,按照當時的禮儀,到女方家下聘禮,于是王陽明就來到了江西省布政司參議,諸養和的府上,準備迎娶諸氏小姐。
諸養和也是餘姚人,和王陽明的父親是至交,雙方家長是同鄉至交,又都在朝為官,算是門當戶對。
婚禮當天,王陽明信步逛街,偶然間發現一個道觀,叫鐵柱宮,不由得好奇地走進去。
看見一位眉毛粗厚,頭發花白的老道士正在打坐。王陽明向道士叩問,得知老道士沒有姓名,人稱無為道人,已經九十六歲了,家在四川,雲遊來到鐵柱宮。
王陽明見他雖然年近百歲,但身體硬朗,氣力旺盛,聲如洪鐘,覺得肯定是一位世外高人,于是就向他請教神仙養生之術。
因為一直患有咳血的毛病,所以王陽明面容稍顯憔悴。無為道看王陽明這個樣子,就教給他道教導引之術,通俗來說就是一種靜心養生的呼吸方法。
王陽明學會導引術之後,立刻和無為道對坐練習。練習期間王陽明感覺恍恍惚惚之中似乎有一種頓悟之感,他越來越喜歡這種感覺。于是和無為道閉目對坐,如同兩個木雕泥塑,忘記了吃飯和睡覺,不覺天色已晚,就這樣一直靜坐。
當天正在舉行婚禮,諸養和家裡熱鬧非凡,可吉時已到的時候,突然發現王陽明人不見了。諸養和趕緊派人四處尋找,衆人找了一夜都沒找到,直到第二天早晨,才在鐵柱宮找到王陽明。
王陽明這才和無為道告别。道士臨别對王陽明說,二十年後會在海上再次相見,事實果然如此,二十年後,他們真的在海上再次相遇了。
能夠靜坐一夜,連結婚大事都忘了,這絕對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甚至連功夫不深的道士都難以做到,這說明17歲時,王陽明的道家修為已經很深了。
|04遊覽茅山和九華山求道訪仙
31歲那年,王陽明前往道教名山遊玩,偶遇了道家同修湯雲谷,了解了呼吸屈伸之術和凝神化氣之道。王陽明和湯雲谷一起,踏訪道醫大家陶弘景的遺迹,飄然有脫俗人間之感。
從茅山下來後,王陽明有上了九華山。在化城寺留宿時,碰見一位姓蔡的道士,蓬頭垢面,衣服破爛不堪,似癫若狂。
蔡道士在王陽明的一再求教下,告訴王陽明一句話:"我看你一副官相,說甚神仙?"
後來王陽明有冒着危險,一路攀岩爬到山頂的一個洞裡,因為王陽明聽說,這有一個坐卧松毛,不食人間煙火的老道士在裡面修行。
老道士發現有人進來,非常驚訝,就問王陽明:"如此危險,安得至此?"王陽明回答:"欲與長者論道,不敢辭老也。"
老道士被王陽明的誠心打動,傳授了很多道教要義。
王陽明28歲中進士入朝為官,經過幾年官場洗滌之後,31歲時拜訪道教名山,尋求道教高人,請教更高深的道教修行之法。
17歲時王陽明的道家修為已經到了很高的境界,10幾年以來他一直用功精進,越是到了高水平的階段,越是感到自己的不足,更想學習提高,王陽明當時應該就是這樣的狀态。
王陽明在王草堂修習引導術,感到元神已經能夠從身體自由出入,而且還能預知未來。
有一天,他對身邊的仆人說,有4個朋友來訪,讓仆人到五雲門迎接。仆人來到五雲門等着,不久之後,果然看到4個人前來拜訪。
雖然王陽明自己說:"隻是心清。"其實修行人都知道,王陽明已經修成了"天眼通",也就是俗稱的"開天眼"。
|05再次遇見無為道人
36歲這年,王陽明被貶龍場,在錢塘江假裝投河自盡,擺脫大内密探追殺之後,王陽明為了躲避官軍,隻好在睡在破廟裡。夜裡有一群老虎在破廟周圍咆哮,但沒有進廟。
第二天早晨,僧人以為王陽明被老虎吃了,進廟一看,王陽明安然無恙,非常吃驚。因為王陽明身下就是虎穴,但是老虎竟然沒有進來,想必王陽明不是凡人,于是請王陽明到了後院。
王陽明又看到了二十年前,在鐵柱宮打坐的那個無為道,他們二人的二十年之約果然應驗了。
無為道為王陽明指點迷津,王陽明不再迷茫,決定前往貴州龍場,臨行之際還寫了一首詩,題為《泛海》:
險夷原不滞胸中,何異浮雲過太空。夜景海濤三萬裡,月明飛錫天下風。
大意是說,我根本不在乎順境逆境,所有這一切都和天上的浮雲一樣,風一來,就被吹走了。月夜,我在靜靜的大海上泛舟三萬裡,那種痛快的感覺和我駕着錫杖、乘着天風,從高山之巅疾馳而下的感覺一樣。
字裡行間表現了王陽明"悟道自得"的高深境界。
|06為了傳播聖學笃信儒學并排斥佛道
相信有人會問,王陽明自己明确提出,擯棄佛道,笃信儒學,難道這還有假嗎?
這個不假,王陽明确實說過這樣的話,而且還公開批評佛道兩家的不足:把孝悌都看成是"假"和"空",他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才與佛道分道揚镳。
但我們仔細分析一下,當時的社會環境,和學術氛圍就明白了,王陽明要想生存,傳播聖學,達成聖人之志,就必須做出妥協。
王陽明提出心學挑戰朱子學,已經遭到傳統勢力的打壓了,如果再以道家自居的話,那就更沒有生存空間了。畢竟心學還屬于儒家的學說,如果王陽明說自己是道家,那肯定要被扣上"離經叛道"的帽子。
要通過現象看本質,我們不能因為王陽明笃信儒學就下結論,王陽明是儒家大師,而忽略他其實是道教高人的實質。
以上關于王陽明和道教淵源的分析,從出生開始,直到王陽明被貶到貴州龍場,也就是王陽明36歲的時候。
在龍場悟道之後,王陽明提出陽明心學,雖然在學說上屬于儒家,但是分析他的4句教時,我們就可以發現,精髓還是道家的。
比如4句教中"無善無惡心之體",其實和道家的"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意思沒有本質差别。
綜上所述,我們有理由相信:雖然王陽明外在是儒家大師,但實際上卻是一個道教高人。
說明:圖片來自網絡,侵删。
參考資料:
《王陽明全集》
《王陽明年譜》
《傳習錄》
作者簡介:向金-Kimi @王陽明心學智慧 主筆,曾經是武警老兵,今天在鬧市修行,和你一起修心,傳播正能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
2023-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