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行走的滴滴。
從“大年初一,一站封神”到“十月一日,太公歸來”,從春節檔調整為國慶檔,延遲了250多個日夜的動畫電影——《姜子牙》,終于和大家見面了。
剛一上映,就取得了不菲的成績。
國慶檔想看第一、影視動畫想看第一;國慶檔首日預售票房TOP1、國慶檔預售總票房TOP1。
首映票房破2億,截止10月3日票房破8億,直接刷新了動畫電影的首周票房成績。
就目前來看,《姜子牙》絕對算得上是一部叫座的電影,但就觀衆的反應來說,它并不算是一部叫好的影片——評價兩極分化的現象十分嚴重。
區别明顯得一如其最新熱搜下面的兩條熱門評價:
究其原因,在我個人看來大抵逃不過偏離觀衆心理預期和劇情缺陷兩點。
從去年暑假檔觀衆在《哪吒》的片尾看見了《姜子牙》的預告,得知其将在大年初一上映開始,成千上萬被《哪吒》吸引的觀衆就對《姜子牙》抱有期待。
以為出現在《哪吒》片尾的《姜子牙》會和前者一樣精彩。笑點淚點燃點緊密相連,是一部可以帶上老人孩子全家出動觀看的影片。
加上在前期宣傳時,《姜子牙》和《哪吒》曾有過多次聯動:
哪吒看上了“四不相”、哪吒和姜子牙一起比試踢毽子、和大聖一起組團出道的消息層出不窮,讓觀衆越發錯以為“姜子牙和哪吒關系密切”。
這其中,一起吃年夜飯的視頻更是引得觀衆眉開眼笑,徹底笃定《姜子牙》和《哪吒》是一樣的。
甚至不乏有觀衆誤以為《姜子牙》和《哪吒》由同一個導演執導,是續集的關系,而哪吒也會在《姜子牙》中出場。
抱着這種心理預期走進電影院的觀衆,發現影片和自己所想的内容大相庭徑。由此難免會生不少疑惑:
怎麼在《哪吒》裡還是一副反派嘴臉的申公豹,到《姜子牙》裡徹底變成了能舍己為人的正面形象?從他出場就等着看他幹壞事的觀衆,眼睜睜目睹了他為替姜子牙争取時間,死在九尾爪下;
在《哪吒》裡本該成為最後一位十二金仙的太乙真人,是不是真的變成了《姜子牙》中帶着面具,如傀儡一般的所謂的“神仙”?
更别提還有家長專程帶着孩子去影院觀看,結果小孩被吓哭的鬧心事件。
心理落差可想而知。
即使事後慢慢回過神來,得知《姜子牙》和《哪吒》不一樣,是兩個獨立的電影,觀衆一時半會兒也難以接受。
可就電影本身而言,最受觀衆诟病的還得是劇情上的缺陷。
如果說《哪吒》是笑點淚點燃點緊密相連,讓觀衆的感情随着劇情發展不斷變換,牢牢抓住觀衆的心神,借此赢得了口碑的話,那麼《姜子牙》無疑就是輸在了這一點上。
《姜子牙》的場面非常宏大,突顯燃點的畫面不少且十分震撼,可《姜子牙》沒有笑點,淚點也不多。嚴格來說,是沒有那種能讓人笑出聲的地方,也沒有哭到需要紙巾的情節。
與《哪吒》相比,《姜子牙》要嚴肅得多。影片以“一人,蒼生,孰輕孰重?”為題,講述了一個有關善惡是非和個人立場的故事。其中有人堅守,有人被救贖,也有人信仰崩塌。
即使某個畫面引得觀衆一笑,也隻是嘴角微揚的釋然與感動,心裡并不輕松;即使少許情節戳中了觀衆淚點,也隻是被當時氛圍感染和帶動,時間并不長久。
整場電影看下來,觀衆的情緒起伏并不大。
缺乏了笑點和淚點的鋪墊,導緻場面宏大,一個賽一個燃的場景撲面而來時,觀衆難免會疑惑:“這是在燃什麼呢?”
看得懂劇情在表達什麼的觀衆覺得内容深刻有價值,是值得一看的好電影,一點不比《哪吒》差;看不懂的觀衆,出了影院之後腦海裡的所有印象,就隻剩下場面宏大,特效牛逼,劇情……一言難盡。
如此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影片能在短時間内取得如此高的票房,評價卻兩極分化如此嚴重。
覺得好的無疑會認為《姜子牙》實至名歸,覺得不好的無疑會認為它是《哪吒》在頂流帶飛。
最後,歡迎小夥伴們在下方留言讨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