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農業文化遺産#
随着農村人口的外流,如今的農村再也見不到昔日田間地頭勞作繁忙的景象了,耕地無人耕種,房子無人居住長滿雜草,這樣下去村莊可能會最終成為荒涼之所。青中年人中絕大多數到城市、縣城或鄉鎮打工、經商或開公司去了,并目很多人已在工作地買了住房。随着時間的推移,老年人逐步減少,兒童被父母接走,村莊空心化會成為農村最終命運。現在堅守農村的群體主要有兩類人:
60歲以上的老人和年幼的兒童。
老人為啥要到了60歲還要去外地打工呢?我想有以下幾個原因:
1、一切都為了兒子的幸福
2、無兒無女生不由己
3、迫于經濟壓力
人老一定要有三寶,有老伴,有社保,有醫保。有經濟可以幫兒女在城市買房,沒能力老房子一定不能賣,錢自己保存起來,家裡有困難拿一點錢出來幫忙,退休了就要有個好身體,讓自己的心輕松生活,而且還發現了人到了年紀不出去上班兒女有時候還會給個幾百到一千的紅包,兒女會去努力賺錢買他們自己需要的房子和車子
養老問題并沒有城鄉之分的,城裡老人大多也是居家養老自食其力的!因為生活節奏太快,年輕人基本都是自己顧自己的工作生活家庭孩子,哪有幾個能陪在父母身邊的,農村老人身體好的,做點農活隻當鍛煉身體了,城裡老人閑來無事還不是廣場舞、棋盤室或者讀書寫字。
今年春節期間跟我父親交流老房子重建問題,房子已經三十年了,按照三十年前條件,其實不像現在那麼結實,左右兩邊跟鄰居共用泥牆,水泥用的少,牆體磚牆還是空腔,用水泥闆。我跟我弟弟都不在農村。翻修的錢,我們兄弟出。我的目的很簡單:我們每年還要回去,随着孩子長大,住不下了。當然可能内心深層次還存在面子問題,村裡新蓋的也有不少。
我父親意見:不重建,我們老兩口住完就行了,你們兄弟兩個都在外面,老了不會回來了。
當然我能理解,從我父親的面子來講,不想讓我們回去,會讓村裡人覺得是外面混不下去了才回去。另外他覺得花幾十萬重建,完了還是要荒掉的,不如你們兄弟兩個自己花錢,在外面過的更好一些,所以,最終尊重我父親意見,不翻修。
其實我覺得人過了一個甲子年應該采取以下辦法來養老:
1,以村為單位建立養老場所,養老院這名稱不合适,因為老年人不願意讓人說進了養老院,可以叫“村民大食堂”。這樣能解決吃飯問題,減輕一家一戶做飯的麻煩。
2,建立老年人活動場所,都是熟人,能避免進養老院互相不認識的問題。
3,設立獨立房間,按家庭為單位入住,安排專人值班,解決老年人一旦有急病,無法及時就醫問題。
4,每天有專人對老人進行血壓測量,對症用藥,會大大減少偏癱的發病率。
5,費用由家庭、國家、集體按一定比例分擔,這樣會大大減少一家一戶伺候老人的成本。
綜上所述,筆者覺得人到了一個甲子年就不要再折騰了,不要去外地打工了,好好在家養老吧,這是給自己也是對女兒負責,大家認為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