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信陽農科院農技專家

信陽農科院農技專家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3 10:21:03

信陽農科院農技專家?來源:新華網新華社貴陽3月8日電(記者李春惠、肖豔)貴州省蔬菜專家、省農科院研究員李桂蓮緻力蔬菜科研工作50餘年,由她主持的早熟蔬菜、夏秋等反季節無公害蔬菜的研究、示範、推廣,累計輻射推廣6000多萬畝,産值超過3000億元,為貴州蔬菜産業發展、農民增收、農業增效做出重大貢獻如今,已經76歲的李桂蓮仍然風裡來、雨裡去,把心血和汗水灑在田間地頭,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信陽農科院農技專家?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信陽農科院農技專家(蔬菜專家下菜地)1

信陽農科院農技專家

來源:新華網

新華社貴陽3月8日電(記者李春惠、肖豔)貴州省蔬菜專家、省農科院研究員李桂蓮緻力蔬菜科研工作50餘年,由她主持的早熟蔬菜、夏秋等反季節無公害蔬菜的研究、示範、推廣,累計輻射推廣6000多萬畝,産值超過3000億元,為貴州蔬菜産業發展、農民增收、農業增效做出重大貢獻。如今,已經76歲的李桂蓮仍然風裡來、雨裡去,把心血和汗水灑在田間地頭。

記者近日跟随李桂蓮及其科研團隊,來到貴州省畢節市農村地區,見證了李桂蓮在菜地裡的工作。

“一到地裡就精神十足”

在貴州省威甯彜族回族苗族自治縣草海鎮卯關村的一片菜地裡,七八個村民忙碌着,有的在平整好的土地上鋪地膜,有的按照尺寸間隔挖窩窩,有的往窩窩裡撒蘿蔔種。

李桂蓮邁進地裡蹲下來,手捏泥土試幹濕度,伸開拇指和食指測量窩與窩之間的距離。一位村民看到李桂蓮,她放下手上的活兒,走到李桂蓮身邊和她并排蹲下,兩人俨然認識了許久。

“李老師,我想窩邊的土可以稍微多一點,形成一個坡度,下雨時雨水可以流到窩窩裡,你看行不行?”

“土不要蓋得太厚。土稍微有點幹,如果很快下雨應該沒問題。”李桂蓮說。

十幾年前,李桂蓮根據威甯高海拔冷涼氣候特點,提出利用天然空調種植夏秋反季節蔬菜,為此,她每年都來威甯蹲點,帶領團隊開展試驗、示範、推廣。每次來,李桂蓮都不忘到地裡給村民作指導,還把電話号碼留給村民。

“打電話咨詢的村民很多,快成為熱線電話了。”李桂蓮笑着對記者說。

“李老師太熱愛蔬菜事業了,說起蔬菜就神采奕奕,一到地裡就精神十足。”團隊成員、貴州省農科院園藝所所長王天文說。

“這塊地種成了‘反面教材’”

在威甯縣雙龍鎮大地村的一片菜地裡,白菜已全部抽薹,地裡開滿金黃色的菜花。李桂蓮搖頭、皺眉:“太可惜了,這塊地種成了‘反面教材’。”

“這塊地土肥,卻沒選對品種。”李桂蓮掐下一根白菜薹,攤開手掌,讓周圍的學生、當地農技人員、村民都能看到。

“這是去年9月撒下的種子,現在還沒包心就抽薹了,一棵白菜就得一棵薹,還沒開花的能掐尖賣,開花的就沒人要了。”

大家圍上來聽,稍遠些的伸長脖子聚精會神地聽着。

“要想種的菜值錢,品種要選對,播種期要合适,哪一環扣不上都不行。”李桂蓮說。

“這片地是農民自己買的種子,可能不知道有好品種。”站在李桂蓮身邊的威甯縣果蔬站站長董恩省插話。

“那就要動員大家種好品種。正季的白菜都在抽薹,但如果種我們選育的‘黔白五号’或‘黔白九号’,現在就不會抽薹,一棵能長5、6斤。”李桂蓮用兩隻手比劃着白菜的大小。

“不能光低頭搞研究,還要學會給農民算賬,把研究的成果變成農民的财富。”李桂蓮說,“黔白五号”一年可種3季,第一季3月10日左右開始播種,5月中旬到6月上旬,正是葉菜的淡季,能賣好價錢。之後再繼續種第二季、第三季。再瘦的土,一年的畝産值都超過一萬元,好土畝産值能達兩三萬元。

“算清楚賬,你說農民願意種不?”李桂蓮問。

“李老師肚裡有真才實料,她教的知識學不完。”董恩省相當服氣。

“老百姓能增收我就高興”

團隊在威甯縣的相關工作結束,準備返回時,一位農技人員說,相鄰的黔西縣有一片2000多畝的香蔥基地不錯,還安裝了自動噴淋設施。李桂蓮聽見了,手一揮,“走,先去看看那片地。”

兩小時後,團隊來到位于黔西縣金碧鎮紅寨村的香蔥基地。放眼望去,連片的香蔥長得郁郁蔥蔥,幾十個村民正在一塊空地種蔥苗,田間地頭一片繁忙。

“這片地從什麼時候開始種蔥的?”

“去年。”地裡的一個村民回答,過去這裡都種稻谷,每年9月收割完後,來年5月再進行翻犁栽種,每年有8個月田地是閑置的。去年3月起,金碧鎮進行産業結構調整,這片地種上了香蔥。

聽說地裡來了專家,基地管理人員、紅寨村村民何耀學一溜小跑,從旁邊蔥地跑到李桂蓮跟前。

“品種上還要優選,要選耐抽薹的。”李桂蓮抓緊傳授。

何耀學連連點頭。

“現在種的蔥苗是無性繁殖的,長期種植會退化,蔥長不大,産量越來越低。”

“那怎麼辦?”何耀學睜大眼睛看着李桂蓮。

“建議搞一部分種子繁殖,也就是有性繁殖。選一些長勢好的香蔥,開花後收種子,播種後長成苗子,一方面成本低,另一方面恢複種性,保證蔥的品質和産量。還要注意輪作,減少病害。”

“有專家指導太好了!”何耀學說,這片蔥地是脫貧地、小康地。鎮裡引進公司流轉了這片地,流轉土地的村民每年領取土地租金,還可以到基地務工,一天有幾十上百元收入,“每年公司還要給村集體分紅,村集體再分紅給貧困戶。”

“這太好了,我們還會來!老百姓能通過我們的服務增收,我心裡就高興!”李桂蓮說。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