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等,為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日,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
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日元宵節的形成有一個較長的過程,民間也流傳着不少關千元宵節的故事,相傳劉邦死後,劉盈登基為漢惠帝。但劉盈生性懦弱,大權漸漸落在呂後手中。劉盈病死後,呂後獨攬朝政,劉氏宗室因懼怕呂後的殘暴,敢怒不敢言。呂後病死後,諸呂密謀奪取劉氏江山。此事被劉氏宗室齊王劉襄知道後,劉襄決定起兵讨伐諸呂。平亂之後,劉邦的第二個兒子劉恒登基,下令把平息“諸呂之亂”的正月十五,定為與民同樂日。從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個普天同慶的民間節日--“鬧元宵”。
元宵節開燈祈福通常在正月十四夜便開始“試燈”,十五日夜為“正燈,民間要點燈盞,又稱“送燈盞”,以進行祭神祈福活動。貴州有地方也把正月十四到十五稱為“大年”,老人說“除夕的火,元宵的燈”,所以正月十四的晚上,家家戶戶的燈都是一直亮着,同時也要給去世的親人(墓地)點燈放炮。
如今,随着時代發展,今天的元宵節正從家庭走向社會。不論元宵彩燈、煙花如何變化出新,這些元宵節延續的古老傳統風俗依然沒變。這些傳統文化的元素,它始終是人們心中割舍不斷的情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