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史和世界史,是兩本不同的書籍,記載着不同的曆史人物和事件。然而,當我們選擇在某一個年份,同時切入中國史和世界史,會發現一些有趣的、千絲萬縷的聯系。
比如,1748年。
一
1748年,在中國,乾隆皇帝正在大動肝火。
為什麼呢?因為在這一年的春天,他最心愛的女人——富察皇後意外去世。别人的親屬去世,是“化悲痛為力量”;乾隆皇帝的女人去世,他是“化悲痛為憤怒”,還要将這憤怒發洩在大臣們身上,前前後後殺掉了兩個總督,下獄了一批官員,革職了一批官員。最輕松的懲罰,如張廷玉、阿克敦等朝廷重臣,也罰掉了一年俸祿。等于這一年幫他乾隆皇帝白幹了。
皇帝殺人,自然也是需要理由的。乾隆皇帝殺掉兩個總督的理由是:他們違反祖制,在皇後去世百日内剃頭。問題是,祖制是有這麼一條,可一直以來都沒有認真實施過,許多滿漢大臣直接就給忘記了。就連雍正皇帝駕崩,大臣們該剃頭就剃頭,也沒見誰來追究責任。現在乾隆皇帝突然唱這一出戲,不是擺明要吹毛求疵、故意整人嗎?
然而,故意整你又如何?“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整個國家的臣民,都在至高無上的皇權下面瑟瑟發抖。
二
1748年,在歐洲,一個叫孟德斯鸠的法國人出版了一本書《論法的精神》。
全書共6卷31章,是孟德斯鸠花了20年心血寫成的。孟德斯鸠在書中極力褒揚共和政體,無情抨擊專制政體。他指出:“一切有權力的人都容易濫用權力,這是萬古不易的一條經驗。有權力的人們使用權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最重要的是,《論法的精神》在曆史上第一次提出“三權分立”學說,要按照立法、行政、司法三權分立的原則組成國家。三種權力相互制約、相互協調。
《論法的精神》出版後,立即“洛陽紙貴”,受到讀者的熱烈歡迎。僅僅在兩年内,這本書就連續印行了22版,并被翻譯成多種文字,在歐洲、美洲等地發行,産生了巨大的影響。美國、法國、英國等均把“三權分立”學說付諸實施,逐步演變成憲政國家。
三
有意思的是,盡管孟德斯鸠一生沒有到達過中國,《論法的精神》中卻有不少地方提到了中國。
孟德斯鸠毫不客氣地批評了中國,并在西方思想家中第一個将中國劃入“專制政體”,他說:“中國是一個專制國家,它的原則是恐怖。在最初的那些朝代,疆域沒有那麼遼闊,政府的專制的精神也許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況卻正相反。”
在《論法的精神》中,孟德斯鸠繼續說:“中國的專制主義,在禍患無窮的壓力之下,雖然曾經願意給自己戴上鎖鍊,但都徒勞無益;它用自己的鎖鍊武裝了自己,而變得更為兇暴。”“中國的法律規定,任何人對皇帝不敬就要處死刑。因為法律沒有明确規定什麼叫不敬,所以如何事情都可拿來做借口去剝奪任何人的生命,去滅絕如何家族。”
上述這些評論,可以一針見血地道出乾隆皇帝因為區區剃發問題就嚴厲懲處了一批官員的深刻根源。
四
不受約束的權力是可怕的。乾隆皇帝本人當然不會體會到這種可怕。相反,他甘之如饴。他曾經不無自豪地宣稱:“乾綱獨斷,乃本朝家法。自……皇考(雍正)以來,一切用人聽言,大權從未旁假。”
事實上也正是如此。當西方國家接受《論法的精神》的熏陶,逐漸走向民主共和,将“權力關進籠子裡”,提高普通人的公民權利保障時,乾隆皇帝正在拼命地為專制統治添磚加瓦。這個情商和智商都極其高超的皇帝,通過60年孜孜不倦的努力,完成了中國曆史上最缜密、最完善、最牢固的專制統治,把民衆關進了更嚴密的籠子裡。乾隆皇帝為所謂的“康乾盛世”劃上了一個圓滿的句号。
所以,1797年,美國總統華盛頓在完成兩屆任其後,會自願放棄權力,隐居在自己的農莊;而乾隆皇帝卻在禅位給嘉慶皇帝後,依然大言不慚地說:“朕雖然歸政于皇帝,大事還是我辦。”
這一切,都與1748年的兩件事情有關。
【參考資料:《清史稿》《清實錄》《論法的精神》《乾隆年号下的世界史流水賬》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