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sunderstanding
對于攝影
一直以來都有一些
成俗的概念
很少有人去考究
是否正确
卻影響着很多學習攝影的人
今天我們就來說一下
攝影中我們一直
存在的誤區
誤區1
移軸效果=“小人國”
可能你見過這樣的照片,看起來像是微縮景觀一樣,會有人在你身邊說這就是所謂的“移軸攝影”,于是大家就會認為,動辄萬把塊的移軸鏡頭其實就是拿來拍這種畫面的。
其實,這隻是我們所認知的移軸鏡頭帶來的“副産品”,而它的主要作用首先是建築拍攝中,在控制畫面透視的同時盡可能地保留了分辨率。
其次,則是在微距攝影中,拍攝到從前到後都非常清晰的大景深畫面。
那麼我們先來普及一下幾個概念:
光軸:穿過透鏡系統的光學中心而不發生任何偏轉的那一根軸線,移軸移動的就是這根軸。
像場:又叫成像圈,跟我們熟知的“畫幅”概念息息相關。
畫幅通常指的是CMOS的大小,其實鏡頭中也有類似的一個說法。也就是鏡頭彙聚成的光線最終形成的畫面大小,可以叫做 “鏡頭的畫幅”。
通常鏡頭的像場能夠剛好覆蓋CMOS,而移軸鏡頭的像場,往往比同等級CMOS要更大,所以就有了上下移動的空間。
需要非常注意的一個點:
“鏡頭的視角”和“像場和畫幅的大小”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
移軸鏡頭:擁有比其對應畫幅的相機更大的像場,通過對光軸的平移傾斜等動作,實現透視矯正,焦平面控制等效果。
移軸鏡頭在英語裡叫Tilt-Shift Lens。 很生動地把移軸的兩個功能給形容出來。Tilt是傾斜的意思,常常稱之為“搖頭”。
“搖頭”是讓鏡頭焦平面和CMOS的平面産生偏移,這時候畫面中的虛化部分将不再按照常規鏡頭那樣,嚴格平行于鏡頭平面,按照離焦點的遠近進行分布,而可以在畫面中出現謎之虛化,也就是“小人國”效果産生的主要原理。
而Shift的意思是轉移,意味着鏡頭光軸的“平移”。這種平移的主要作用是保證鏡頭垂直地面,保證建築上下大小一緻,同時又能夠少拍一些地面,多拍一些建築。這才是移軸鏡頭的名字中"平移光軸"的真正應用。
誤區2
廣角鏡頭“畸變大”
畸變和形變,
這兩個概念,大部分人都混為一談~
廣角鏡頭近大遠小的效果很誇張,這叫做透視形變,是一種光學現象,任何鏡頭,包括人眼也會有。
上小下大、上小下大的效果都不是畸變,這是透視形變,因為鏡頭焦平面沒有平行于建築平面,你用眼睛看也是一樣。
而鏡頭畸變,是一種缺陷,由于鏡頭設計上沒有完全矯正好透鏡帶來的畫面扭曲,導緻畫面失真,直線彎曲(例如魚眼鏡頭)。
本來應該是直線的建築線條變成了曲線,這才是畸變。
所以透視形變,比如擡頭拍建築,底大頂小,這不是廣角的鍋,你自己擡頭看建築時也是一樣。近大遠小,這是自然規律;而鏡頭畸變,則是由每一種型号鏡頭的光學設計決定的;而廣角有廣角的畸變,長焦也有長焦的畸變,這并不是由焦段決定的。
因此,理解好這兩種光學現象,我們才可以針對性地應對它們。比如廣角的透視比較誇張,就要注意安排好,前景和鏡頭之間的距離,橫平豎直地拍攝。
橫平豎直地拍攝則沒有形變。
采用移軸鏡頭拍攝,或者使用後期矯正,也可以實現無透視形變的畫面。
誤區3
透視跟焦距有關
這也是攝影圈,尤其是愛好者發燒友們經常傳誦的謠言之一。
長焦有壓縮感,廣角的透視形變更強。
我們可以用任何鏡頭做這麼一個實驗。同樣的位置,使用廣角拍攝一張,再用長焦拍攝一張。之後把廣角的畫面裁剪到跟長焦一樣,你們就會發現,除了裁剪後廣角畫面的分辨率不足以外,兩張照片完全可以重合。
同樣的位置,長焦的畫面,就是廣角中央部分裁剪後的結果。
廣角因為能夠拍到非常寬闊的畫面,距離鏡頭很近的面前也能夠被裝進去,因此看起來好像廣角有着更強烈的近大遠小的效果;長焦因為視角窄,通常隻能看到較遠處的物體,所以看起來近大遠小的透視效果不明顯,然而這一切是由視角的寬窄、縮放的比例決定的,透視效果本身,并沒有随焦距發生任何變化。
誤區4
單反虛化強主要是光圈大
影響虛化的因素中,實際焦距和對焦距離的影響比光圈更大,比如我們都知道廣角鏡頭拍到的畫面,沒有長焦虛化得厲害。
當等效焦距一緻(畫面視角一樣時),實際焦距的長短,取決于CMOS的大小。
畫幅越大,獲得同樣視角的畫面,所使用的鏡頭實際焦距就越長。比如全畫幅的28mm視角,就真的是28mm焦距,而手機的28mm視角,由于CMOS畫幅很小,所以常常是4mm的實際焦距,于是虛化自然差了非常多。
搞清楚原理很重要,雖然看起來對我們拍照沒有什麼直接的幫助,但在不同的拍攝場景下,搞明白原理,才能夠真正高效及時地解決問題。
誤區5
色溫低,畫面冷;色溫高,畫面暖。
這也是一個典型的望文生義的問題。
然而并不是。
顔色冷暖的概念深入我們基因。看到早晨橙紅的太陽,看到篝火燃燒時産生的橙色火焰,我們的肉體會感受到溫暖
看到日落後深藍色的天空,看到冰雪透藍透藍的陰影,我們的肉體會感到寒冷。這是色彩冷暖最早的來源。
然而随着科學的發展,我們知道紅色火焰的溫度其實并不算高,藍色的氧焊有着幾千度的高溫;我們也知道紅色的陽光并容易傷害皮膚,反倒是看不見的紫外線,有着強大的能量。
實際上,色溫的定義是這樣來的:
把一塊絕對黑體給逐漸加熱到發光,随着這塊黑體的溫度逐漸上升,它發出的光線,顔色也會逐漸變化。剛剛開始發光時,溫度還不高,2000K左右,這時候是紅色橙色的光線,随着溫度持續上升,光線開始變得越來越藍,越來越紫。就像我們的陽光一樣,紅色橙色的光線能量并不高,而藍色紫色甚至紫外的光線,能量則更大。
所以色溫低,顔色暖,色溫高,顔色藍。
色溫的定義告訴我們,光線的冷暖,和顔色的冷暖,不是一回事兒。
當下流行的風光攝影中“冷暖對比”,指的是光線的冷暖,而并非物體本身顔色的冷暖。學了色溫的概念,這個道理你就能理解得更深刻。
學好攝影需要什麼?
首先攝影并不是非常難的學科
其中最核心的要素
是你的思維方式和感知能力
多問為什麼
多去找找照片背後的原理
攝影才會有質的提高
來源:網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