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州在線訊(本網記者 劉楓 李麗)4月2日,記者來到甘州區佳瑞蟲子雞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下屬的一個養殖基地——山丹鴻遠黃粉蟲養殖基地一股怪味撲鼻而來,約50平米的小倉庫内擺滿了層層疊起的木盒,靠近一看,木盒裡竟是一條條蠕動的小黃蟲,基地主人高劍正在給黃粉蟲木盒裡面添加蔬菜和水果,而這些黃粉蟲的真正主人就是甘州區佳瑞蟲子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社長謝雲。
“這些黃粉蟲經過烘幹和其他7種原料做成配料來喂養我的蟲子雞,既環保營養價值又高,成了消費者眼中的香饽饽。”謝雲的臉上笑開了花,這些都是他的心血,唯有他才能體會出這喜悅背後的艱辛。跟着謝雲的介紹,記者來到了位于甘州區三閘鎮楊家寨的養雞場。标準化雞舍内,此起彼伏的雞叫聲嘈雜有力,工人們熟練地将蛋籃裡不時滾出的粉白殼雞蛋收裝出舍。“出舍後,我們還要噴碼,确保雞蛋不被魚龍混雜。”謝雲補充說。
“80後”的謝雲曾是父親眼中的壞學生,因為貪玩連高中都沒畢業就走向了社會,為此,父親和他6年沒說過一句話。他修過家電、擺過地攤、開過麻辣粉店,到商場賣過家電,因為年輕缺乏經驗和耐心,每一份工作都沒有持續多長時間就宣告失敗。
2003年,謝雲結婚了,婚後他和妻子在河西大廈租了一個攤位開始自己創業,因為沒有大品牌,生意一直沒有大的起色,直到2006年,一次偶然的機會,謝雲看到中央電視台7頻道緻富經欄目介紹黃粉蟲的養殖,想想自己在家鄉沒見過黃粉蟲養殖戶,感覺有很大的市場前景,一個轉行業的念頭在謝雲的腦海中燃起。
2007年5月份,謝雲先後到山東、河北等地考察黃粉蟲養殖項目,考察回來的謝雲就開始籌備自己的黃粉蟲養殖廠。2008年謝雲投資60萬元建立起了自己的黃粉蟲養殖基地,并注冊成立了甘州區佳瑞黃粉蟲養殖專業合作社。
萬事開頭難,黃粉蟲隻有在溫度和濕地都合适的時候才會生長,因為剛剛建立起來的養殖基地條件有限,夏天還能控制溫度,寒冷的冬天保暖成了一個大難題,為了解決這一難題,謝雲在養殖房内加了幾個火爐,三小時加一次煤以保持恒溫。2008年一個冬天下來謝雲幾乎晚上沒睡過覺,那個時候的他就一邊看着爐子一邊上網學習黃粉蟲的養殖技術,摸爬滾打一年下來,淨賺了40多萬元,并很快發展了蘭州、山丹、大滿、梁家墩等地20多戶的養殖戶。
好景不長,因為缺乏統一的管理,一些養殖大戶并沒有按養殖要求去做,造成很多農戶家的黃粉蟲死亡,很快,大家對黃粉蟲養殖産生了懷疑,為了兌現當初的承諾,謝雲自己掏腰包賠償了養殖戶的損失。
2009年,謝雲有幸認識了加拿大的一位專家,通過專家的介紹謝雲了解到了世界上一些黃粉蟲産業鍊的成功案列,在加拿大專家的技術支持下,2009年謝雲夫婦開始了蟲子雞的養殖。
建廠之初,為了節省成本,謝雲夫婦親自幹活,從早上7點出去到天黑回家,累的連飯都吃不下,起初他們先養了2000隻蟲子雞,并喂養黃粉蟲,很快謝雲發現,采取活蟲喂養的蟲子雞蛋質量不穩定,經過研究發現,籠子裡的三隻雞看到活蟲都要搶着吃,可是隻有兩隻雞能吃到,其他一隻搶不到,造成蟲子雞蛋不穩定,為了克服這一困難,謝雲夫婦将7種配料和烘幹的黃粉蟲粉碎混合再去喂養雞,最終将蟲子雞蛋的質量穩定了下來。
蟲子雞蛋是生産出來了,可是銷路卻成了大問題,因為蟲子雞蛋成本比普通雞蛋的成本要高很多,好多消費者并不能接受蟲子雞蛋的價格。謝雲夫婦為了能賣出雞蛋,開着面包車在市區各大幼兒園門口讓家長免費品嘗并發放宣傳單,好長一段時間隻要看到謝雲夫婦的免費蟲子雞蛋,好多家長都是蜂擁而上去品嘗,然而買的人卻很少。更糟糕的是因為成本高,雞蛋又滞銷,導緻沒錢去買原料喂養雞,為此,謝雲夫婦不得不開着面包車到各鄉鎮叫賣雞蛋,為了盡快将雞蛋賣掉,他們将蟲子雞蛋當普通雞蛋去買,“10元錢3斤雞蛋,新鮮的蟲子雞蛋.....”寒冷的冬日,謝雲夫婦的叫賣聲響遍了大街小巷。“經常是賣掉一車雞蛋我就和媳婦開着車直奔農戶家去買玉米和其他原料給雞配料。”謝雲說。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自己的堅持和努力,好多家長和消費者慢慢接受了蟲子雞蛋,還有一些家長建議謝雲應該注冊自己的商标,好産品應該到大型綜超才能體現真正的價值。
經過一年的摸索,謝雲發現自己的蟲子雞蛋成本依然很高,為了解決這一問題,謝雲專門請來了天津正大的飼養專家對配料進行分析,研究發現因為原料比例不科學,造成了産蛋性能不高,經過專家的研究調試,新配料喂養出的雞蛋由原來的84%提高到97%。2010年,因為市場的供不應求,謝雲開始擴大規模到12000隻,并開始向嘉峪關、酒泉和張掖各大縣區配送。因為蟲子雞蛋具有蛋白高、腥味小、口感好等特點,并且蛋黃酥軟,蛋清有嚼頭深受廣大消費者的青睐,一口齋蟲子雞蛋一時成了周邊城市綜超的搶手貨。2013年,謝雲再将養雞規模擴大到45000隻,并向青海、蘭州市場進軍,截至2015年3月,在蘭州和西甯的各大超市已經能看到一口齋蟲子雞蛋。
如今,面對供不應求的市場局面,謝雲準備再大幹一場。在原廠附近建設現代化全智能養殖基地,占地19.5畝,可容納蛋雞14000隻,從國外引進全智能化設備,使雞飼養的全流程實現微電腦操控。目前,基地正在加緊施工,主體構架已完成。“還打算延長産業鍊,利用雞糞開發有機肥,開專賣店、開蟲子雞主題餐廳,将蟲子雞和雞蛋進行多形式銷售......”面對未來,這個剛剛35歲的80後,渾身是幹勁,滿眼是憧憬,一如他的堅持“養雞的人很多,但我始終知道我該走什麼樣的路,因為事業要創的起,也要守得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