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場監管總局通報了2021年兒童學生用品産品質量國家監督抽查情況,知名母嬰品牌孩子王竟有7家子公司和門店上榜,涉及嬰童服裝、幼兒拼圖玩具、戲水玩具、套槍玩具等,部分産品涉嫌假冒。公司稱,已經第一時間将所有問題商品下架。
網絡平台上對孩子王産品質量的投訴較多,如嬰幼兒輔食變質、嬰兒米粉過期、孕婦保健品過期、隔離霜疑似假貨等。因産品不合格公司還多次被處罰,去年8月上海孩子王兒童運動鞋被抽查出不合格,遭到松江區市監部分處罰。今年1月,貴州省市監局公布了13批次不合格嬰幼兒服裝,就有2批次出自貴州孩子王。
據其官網自我介紹,孩子王(全稱孩子王兒童用品股份有限公司)創立于2009年,總部位于江蘇南京。
孩子王主要通過線下直營門店和線上渠道向客戶提供母嬰商品零售,同時還提供增值服務如兒童遊樂、親子互動活動、育兒服務等各類母嬰童服務。
産品屢屢曝出問題的孩子王業績也不佳,而且剛剛上市就大變臉。
在今年3月7日,孩子王突然暴漲20%,股價最高觸及27.18。
當投資者以為這隻股票進入牛市之際,卻被現實無情地潑了一盆冷水。
在3月8日至4月27日的短短35個交易日裡,跌幅超過50%。
此次被“腰斬”,核心原因毫無疑問是因為業績得不到市場認可。
有投資者對此吐槽道,“三十幾天就腰斬了,追高買的散戶虧慘了,這隻股票真的是熊霸天下,我佛了”。
孩子王的問題可以從兩個層面上分析:
宏觀角度上來看,我國的人口紅利在逐漸式微。我國新生兒出生率從2017年開始連續下滑,到2019年降至10.48‰,人口紅利逐漸減退。未來,如我國人口出生率仍維持下滑趨勢,勢必對母嬰零售行業産生一定的影響。
微觀角度上來講無非就是銷售品控方面以及疫情影響了。
過度依賴線下銷售,線上渠道發展緩慢
受市場環境變遷,孩子王曾引以為傲的線下優勢,也正在逐漸失去成長邏輯。
2021年,受新冠疫情的持續影響,全國多地出現疫情反複,孩子王就提到了這使得公司單店銷售收入較去年有所下滑。
據了解,孩子王的渠道主要包括線下連鎖門店和線上電商、社群分享,其中線下門店不單是公司業務的“頂梁柱”,也一直是孩子王收入的主要來源。
據東北證券研報報告顯示,公司商品銷售按渠道劃分門店銷售占比高達40.85%,緊跟其後的則是掃碼購。
掃碼購交易是孩子王自2017年推出的模式,消費者在門店内或門店外通過掃描商品條碼或通過孩子王APP、微信小程序選定門店後訂購商品完成在線支付,并通過自提或門店配送實現購物的一種方式。
不難看出,掃碼購與孩子王的門店銷售有着緊密的關聯。
“主打會員制,深耕單客經濟”
孩子王的會員入會沒有門檻,隻要在孩子王平台通過手機号注冊,用戶就可以自動激活成為會員。根據成長值的變化,對應升級為不同等級會員,享有不同權益。
但是,除了成長型會員體系,孩子王還推出了黑金plus付費會員,針對用戶群體不同,分為暢享卡199/年和輕享卡99/年兩種卡。兩種卡的權益内容是一緻的,區别在于權益的多少。
隻從應用市場的下載量我們可以看到,目前孩子王APP的下載量累計達到7000W,對一個垂直類的APP來說,是很難得的。
但回過神來,我們不禁也會思考。在電商時代,大力押注線下是否符合趨勢?此外,在疫情反複爆發的背景下,線下店鋪的運營壓力遠遠超過線上店鋪。
股價腰斬、業績低迷,孩子王後續的表現又會如何?
每氪——助力企業打造數字化辦公運營平台
專注于企業應用解決方案,為企業健康發展保駕護航并創造持續價值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