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史記》的誕生,是中國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
魯迅先生在他的《漢文學史綱要》一書中稱贊《史記》是“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今日佳句倉廪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
——司馬遷《史記. 管晏列傳》
寫作指導
“倉廪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出自春秋時期輔佐齊桓公成為第一霸主的管仲之口,在《管子—牧民》的原文裡是“倉廪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
西漢史學家司馬遷在《史記. 管晏列傳》的引文中改動了一個字:“則”改成了“而”,就有了為後世津津樂道的“倉廪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
現一般認為,“倉廪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出自《史記.管晏列傳》:“倉廪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上服度則六親固。四維不張,國乃滅亡。
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順民心。”釋義為:糧倉充實就知道禮節;衣食飽暖就懂得榮辱;君王的享用有一定制度,六親就緊緊依附;禮、義、廉、恥的倫理不大加宣揚,國家就會滅亡。頒布政令就好像流水的源頭,要能順乎民心。
知句論事
管仲(約前723或前716—前645):姬姓,管氏,名夷吾,谥曰“敬仲”,漢族,中國春秋時期齊國颍上(今安徽颍上)人,史稱管子。春秋時期齊國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
周穆王的後代,管仲少時喪父,老母在堂,生活貧苦,不得不過早地挑起家庭重擔,為維持生計,與鮑叔牙合夥經商後從軍,到齊國,幾經曲折,經鮑叔牙力薦,為齊國上卿(即丞相),被稱為“春秋第一相”,輔佐齊桓公成為春秋時期的第一霸主,所以又說“管夷吾舉于士”。
管仲的言論見于《國語·齊語》,另有《管子》一書傳世。
知識寶盒
春秋争霸形勢圖司馬遷在《史記.管晏列傳》中描述戰國時期,管仲擔任齊相主持政務後,與百姓同好惡,流通貨物,積累資财,使得齊國很快走上國富兵強的道路。
管仲所說的“倉廪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也成為齊國自強求富的指導思想。人民生活富裕,府庫财富充盈,禮儀就能得到發揚,政令才能暢通無阻。管仲抓住了治國的根本,經過多年的治理,齊國很快強盛起來,成為春秋第一霸,曆史上也有了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的記載。
由于管仲指導思想的正确及齊桓公的成功,“倉廪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曆來為後世傳頌,用現代眼光看這句話完全符合唯物主義有關“物質決定意識”、“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物質文明決定精神文明”等相關觀點,在當時那個王室式微、諸侯欲動的年代,國家統治者能有這種意識是很難能可貴的。
後世孔子感歎說:“微管仲,吾披發左衽已!”,孟子在與齊宣王的對話中這樣說:“是故明君制民之産,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飽,兇年免于死亡。然後驅而之善,故民之從之也輕。今也制民之産,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苦,兇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贍,奚暇治禮義哉?”從正反兩方面向君王充分論證了經濟基礎對上層建築的決定作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