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記得是小學還是初中,學過《庖丁解牛》這篇課文,但今天才知道原來這個故事是莊子說的。
庖丁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嚮然,奏刀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經首之會。
庖丁是給皇帝管廚房的,庖是職務;丁就是這個男人,所以叫庖丁。古代把男人叫丁,女人叫口。文惠君是梁惠王。
以上幾句話既有文學之美,又濃縮了解牛的過程,一看就知道作者肯定是觀察過很久。
“手之所觸,肩之所倚“;
把牛拉來,殺牛人把繩子轉到牛鼻子旁邊,手在牛背上一拍,繩子一拉牛,那個牛鼻子給他拉歪了,然後他那個肩膀這麼一靠,有點像柔道摔跤,這個牛就被他靠到地上去了,牛就跪下來了。
“足之所履,膝之所踦”
然後這個右腳一擡,就壓到牛身上。膝蓋頭頂到一個讓牛發麻的穴道。
“砉然嚮然,奏刀然,莫不中音”
用刀在牛的頸項上面輕輕一拉,就倒下來了。這幾句話描寫殺牛的技術,幹脆利落了。
“合于桑林之舞”,看起來他不是在殺牛,簡直在跳舞一樣,換個人殺頭牛搞不好得幾個鐘頭。而庖丁卻快得很,幾分鐘就殺完了。
“乃中經首之會”
他那個刀一下去,牛身上的這個十二經脈分離了,頭上輕輕拉一下,整個的皮都脫開了。他對于解牛技術之熟啊,高明到這個程度!殺生簡直已經到達了藝術境界了。
文惠君曰:善哉!技蓋至此乎?
梁惠王站在那裡看他殺牛,看完了,驚歎你這個殺牛的技巧怎麼這麼高超啊!
你說莊子在書中正在講怎麼養生得長壽,可是為什麼突然講一段殺牛的故事呢?下面幾集我會接着給大家說。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