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楊家将中楊宗保的後代是誰

楊家将中楊宗保的後代是誰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2 06:55:27

宋史趣問100題·28·楊家将故事裡的楊宗保是虛構人物,楊文廣是楊六郎之子?

楊家将中楊宗保的後代是誰(楊家将故事裡的楊宗保是虛構人物)1

楊宗保(戲曲人物)

楊宗保是楊家将故事裡的重要人物,楊家将裡的很多故事都圍繞他展開,如“穆柯寨”、“楊六郎轅門斬子”、“穆桂英大破天門陣”等。然而,在《宋史》、《東都事略》等重要史料中,卻沒有楊宗保其人,史家一般都把他看做虛構人物。

那麼,曆史上到底有沒有楊宗保其人,史料又是怎樣記載楊家将世系的?

一、史料中的楊家将世系

楊家将自楊業開始,世代忠于宋朝,為宋朝戍守北部邊疆,是宋朝前期的重要武将世家之一,史料對楊家及其事迹多有記載,其中最早的,是歐陽修寫于宋仁宗皇祐三年(1051)年十月的《供備庫副使楊君墓志銘》。《墓志銘》的寫作時間皇祐三年上距楊業殉國65年、楊延昭去世37年。《墓志銘》記:

君諱琪,字寶臣,姓楊氏,麟州新秦人也。新秦近胡,以戰射為俗,而楊氏世以武力雄其一方。其曾祖諱弘信,為州刺史。祖諱重勳,又為防禦使。太祖時,為置建甯軍于麟州,以重勳為留後。後召以為宿州刺史、保靜軍節度使,卒贈侍中。父諱光扆,以西頭供奉官,監麟州兵馬,卒于官。君其長子也。君之伯祖繼業,太宗時為雲州觀察使,與契丹戰殁,贈太師中書令。繼業有子延昭,真宗時為莫州防禦使。父子皆為名将。其智勇号稱“無敵”,至今天下之士,至于裡兒野豎,皆能道之。

《楊琪墓志銘》是目前所見記載楊家将世系的最早史料,文中的“麟州”,治今陝西神木,“新秦”,為唐開元二年(714)在今神木縣北設的縣。其後,北宋筆記《楊文公談苑》記,“楊業,麟州人,少倜傥任俠,以射獵為事”。楊文公即北宋前期著名文人楊億,生于宋太祖開寶七年(974),卒于宋真宗天禧四年(1020),其生活時代與楊業之子楊延昭同時,宋真宗時修《太宗實錄》,他是主要執筆人,全書80卷,他獨立完成65卷,今有殘本20卷傳世。《楊文公談苑》是楊億的同鄉、學生黃鑒記錄的楊億談說,本名《南陽談薮》,丞相宋庠删其重複,改名《談苑》,書中所記楊億之語均出自楊億之口,代表楊億的觀點。《太宗實錄》除按年記載帝王将相的事迹之外,在他們去世之日條下,都附載小傳,所載楊業事迹和小傳,不論是否楊億所作,他作為《太宗實錄》的主要執筆人,必然能見到有關楊業的第一手資料,熟悉其事迹,他說“楊業,麟州人”,決非無根之談。對此,兩宋之際晁公武《郡齋讀書志》、南宋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宋元之際馬端臨《文獻通考》均無異詞。

北宋司馬光《資治通鑒·卷二百九十一》亦記:“廣順二年十二月,初,麟州土豪楊信自為剌史……”曾鞏《隆平集·卷七十》亦記:“楊邺,或曰繼邺,麟州人。”

南宋王稱《東都事略·卷三十四·楊業傳》、元末《宋史·楊業傳》則記:“楊業,并州太原人。”二書所說的太原,當不是指楊業的原籍,而是指他的“今籍”。楊業自“幼事北漢世祖”,長期在太原生活,以“今籍”而言,自然可以稱為“楊業,并州太原人。”宋代也确有将人“著籍”的習慣,如大将王全斌是太原人,其曾孫王凱遷居“京兆”即今陝西西安,便稱“京兆人”,王凱的孫子王诜娶宋英宗女“蜀國大長公主”當“驸馬都尉”,徙居開封,《宣和畫譜·卷十二·王诜傳》便稱“王诜,字晉卿,本太原人,今為開封人”。以上證明,按通常所說的籍貫(父親的籍貫和本人的出生地),楊業是麟州新秦(今神木縣)人,按其後來遷居太原而言,其“今籍”可以說是“并州太原”。

對于楊家将世系,《東都事略·楊業傳》、《宋史·楊業傳》所記最全,《東都事略·楊業傳》記楊業“父信,仕劉氏為漢麟州刺史”,《宋史·楊業傳》記為“父信,為漢麟州刺史”。

對于楊業的兒子,《東都事略·楊業傳》記為:“子延昭。(原名)延朗,下一字犯聖祖(趙玄朗)名,改為延昭。”延昭“官至英州(治今廣東英德)防禦使卒,年五十七”,“守邊二十餘年,虜人畏之,呼為‘六郎’”;《宋史·楊業傳》記,“業既沒,朝廷錄其子供奉官延朗為崇儀副使,次子殿直延浦、延訓并為供奉官,延瑰、延貴、延彬并為殿直。”

《宋史·楊業傳》後有《楊延昭附傳》,附傳記:“延昭本名延朗,後改焉。”“大中祥符七年,卒,年五十七。”附傳最後記,楊延昭“子文廣。”

《宋史·楊業傳》後《楊延昭附傳》又有《楊文廣附傳》。《楊文廣附傳》記:“文廣字仲容。以班行讨賊張海有功,授殿直。範仲淹宣撫陝西,與語奇之,置麾下。從狄青南征,知德順軍,為廣西钤轄,知宜、邕二州,累遷左藏庫使、帶禦器械。治平中,議宿衛将,英宗曰:‘文廣,名将後,且有功。’乃擢成州團練使、龍神衛四廂都指揮使,遷興州防禦使。秦鳳副都總管韓琦使築筚篥城,文廣聲言城噴珠,率衆急趣筚篥,比暮至其所,部分已定。遲明,敵騎大至,知不可犯而去,遺書曰:‘當白國主,以數萬精騎逐汝。’文廣遣将襲之,斬獲甚衆。或問其故,文廣曰:‘先人有奪人之氣。此必争之地,彼若知而據之,則未可圖也。’诏書褒谕,賜襲衣、帶、馬。知泾州、鎮戎軍,為定州路副都總管,遷步軍都虞候。遼人争代州地界,文廣獻陣圖并取幽燕策,未報而卒,贈同州觀察使。”

楊家将中楊宗保的後代是誰(楊家将故事裡的楊宗保是虛構人物)2

楊文廣(石雕)

《東都事略》、《宋史》記載了楊信、楊業、楊延昭、延浦、延訓、延瑰、延貴、延彬、楊文廣等四代,卻沒有楊宗保其人,把楊文廣記為楊延昭之子,而非楊宗保之子。我們或可以之推知,楊宗保是後來講故事的人虛構的人物,把楊文廣說成楊宗保之子,更是虛構。

二、楊宗保在楊家将故事中的出現

楊宗保這一人物,最早出現在南宋末年徐大焯撰《燼餘錄·卷上》中,記為:“(宋太宗太平)興國五年,太宗莫州之敗,賴楊業護駕得脫險難。業,太原人,世稱楊令公,任北漢建雄軍節度使,随劉繼元降,授右衛大将軍、代州刺史。先是,帝出長垣關,敗契丹于關南,旋移軍大名,進戰莫州,遂為契丹所困。楊業及諸子奮死護駕,始得脫歸大名,密封褒谕,敗赍骈番。七年,業敗契丹于雁門豐州,獲其節度蕭太。八年,收降契丹三千餘帳,遷雲州觀察,兼判鄭州、代州。諸将大忌之。雍熙三年,業副潘美北伐,破寰、朔、應、雲四州。會蕭太後領衆十萬犯寰,業請潘美軍出雁門,不應。業分死出戰,士卒盡喪,慨然曰:‘不幸為權奸所陷!’遂死之。贈太尉節度使。長子淵平随殉。次子延浦、三子延訓官供奉。四子延環(初名延朗)、五子延貴并官殿直。六子延昭從征朔州,功加保州刺史,真宗時與七子延彬(初名延嗣者)屢有功,并受團練使。延昭子宗保,官同州觀察。世稱楊家将。”

這是楊業之長子楊淵平、四子延環(初名延朗)、孫子楊宗保初次出現,且把《東都事略》、《宋史》所記諸兄弟中排在最前的楊延昭記為楊業之“六子”,把楊延昭的“初名延朗”記在了“四子延環”之下,把楊宗保記為“延昭子”,“官同州觀察”,即《宋史》所記楊文廣去世後朝廷贈予的榮譽職銜“同州(治今陝西大荔)觀察使”

其後,元曲《楊六郎調兵破天陣》中,也把楊宗保寫作楊延昭之子。至明代嘉靖、萬曆年間熊大木編著、刊行的通俗小說《楊家将傳》,已有楊宗保娶妻穆桂英故事,但在其中,楊宗保和楊文廣都是楊六郎之子,楊文廣是柴郡主在破天門陣時所生,而破天門陣時,楊宗保已經“弱冠”,即20歲,楊宗保、楊文廣“兄弟”幾乎是兩代人,在以後演變中,二人逐漸成為了父子。至萬曆三十四年(1606)刊刻、秦淮墨客校閱、煙波釣叟參訂、長篇小說《楊家府世代忠勇通俗演義》(簡稱《楊家府演義》),則已已經徹底完成了楊宗保、楊文廣由“兄弟”到“父子”的演變,同時把《宋史·楊文廣傳》所記楊文廣跟随狄青征讨侬智高叛亂寫在了楊宗保名下,且寫狄青不服楊宗保挂帥,引起楊、狄失和,在之後的演義、小說中,更把楊、狄失和提前到了源自元曲《狄青複奪衣襖車》的“狄青失征衣” 故事上,從此,楊宗保是楊文廣父親的“父子組合”,在楊家将故事中成為“固定版本”。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楊宗保确實是虛構人物,而楊文廣,則是楊延昭之子,而不是楊家将故事所說,是楊宗保的兒子。

楊家将中楊宗保的後代是誰(楊家将故事裡的楊宗保是虛構人物)3

《楊家府演義》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