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個黑洞
洞口絢麗多彩
探頭一看
深不見底
在洞裡
我看不到
四季的變幻
感受不到
陽光的溫暖
直到有一天
我倒下了
失去了知覺
我也不知道我想找什麼樣的,看緣分吧。
我和他過了幾年,才知道他是這樣的人。
我們玩遊戲的時候配合特别默契,就在一起了,誰知道,除了玩他什麼事都不會,現在腸子都悔青了。
在情感咨詢過程中,這樣的話是來訪者口中出現頻率最高的。
你是否正處在或曾經也有過這種情況?
每個人都在追求幸福,追求美滿的關系、愉快的生活,可往往求而不得。
我們經常會無意識地毀掉自己的幸福,毀掉自己的親密關系,我們會對着親密的人大喊:
這全都是你的錯!
也會一股腦的将問題和責任都推到對方身上,将自己包裝成一個十足的“受害者”。
越來越多的患者抱怨自己正在痛苦地忍受戀人‘情感吸血鬼’‘自戀狂’一樣過分的行為。
在情侶之間,偏執地對待對方的現象變得很常見。
這些人,盡管意識到這種關系故障的存在,卻都認為問題出在對方身上。
盡管我們也可以找到情感侵犯在工作場所發生的案例,但是這種侵犯卻更多地出現于私生活領域,而且經常通過疾病、意外、争吵表現出來。
來咨詢的患者往往陷在欲求不滿的愛的痛苦之中。
心理創傷和缺乏愛,成為個人人生經曆的主色調。
電影《當男人愛上女人》,影片中包含社會的婚姻、家庭和愛情等社會問題。
性格要強的女主,又不希望别人包括丈夫看到自己的軟弱和不堪,變得歇斯底裡和無理取鬧。
她遷怒于丈夫,冷漠地拒碰觸和靠近。
并且強烈地抱怨和指責,正是因為邁克爾不信任她的能力和總搶在她前面解決問題,才讓她感覺到自己沒有存在感,愚蠢、無能和不被需要。
她嘲諷邁克爾總是在她的面前扮演一個完美者,似乎能夠解決所有的問題,而這讓她顯得完全像一個失敗者。
憤怒和滿腹委屈的邁克爾失控地掀翻了餐桌,表達了自己壓抑了很久的不滿和無奈。
邁克爾再也無法與艾麗絲繼續一起生活下去,他傷心地離開她搬到别處居住,但仍然表達自己願意為家庭和老婆承擔責任。
無論如何努力和付出,邁克爾似乎都無法解開艾麗絲的心結,所有的溝通及努力均告失敗。
耐心的看下去才看到,女主一直不斷的吸取對方的能量。
“情感吸血鬼”這個名詞得到精神衛生專業領域認證,也才25年左右。
美國臨床心理學專家克裡斯蒂娜·諾爾斯特魯普稱之為:從她人身上吸取生命原漿的人。
簡單來說就是,在一段感情中,你的伴侶就像一個黑洞,像電影裡的吸血鬼那樣,慢慢吸走你的能量,使你倍感疲憊。
人特别容易對别人失望,對關系失望,經常表達對别人的失望。
當你對别人失望的時候,你又把自己置于一個高處了,什麼人才會對别人失望啊?
自己覺得處于高位的人。
一個總是對别人失望的人話裡行間都流露着壓低和對别人的不滿,這樣的人,誰願意靠近?
總是自己不舒服,還要把這種不舒服投射或傳遞給别人。
這類人最核心理念是:我的生命,你要負責。
别人都要為我負責,唯獨我自己不為自己負責,這種托付心态隻能讓自己越來越不喜歡自己。
還有誰的生命才會要别人負責?巨嬰!
在水蛭般的吸血鬼伴侶心中,對方不僅僅是伴侶,而是一個可供養自己生命能量的補給站。
一個人心中有什麼,就可以看到别人什麼。自我價值感低的人,他們從自己身上看不到價值,終其一生找不到生而為人的意義。
無意義感會讓他們感覺如飄蕩在水中的浮萍,頭空根淺。而此時,伴侶便是他們能抓住的最後一根稻草,他們需要為伴侶過度付出來完善自己的價值。過度的付出,是一種越界行為,這種行為的動力需求不是伴侶,而是自己。
是自己需要自己的付出感。
而這種付出感一方面壓榨伴侶的資源,一方面為自己積攢了道德資本。
壓榨了伴侶的人生,便給自己制造了一個可以指責的漏洞;
積攢了道德資本,便可以肆無忌憚地指責而不用擔心伴侶反擊。
家庭治療師海靈格說:
我們付出的時候,就會覺得有權利;我們接受的時候,就會感到有義務。
隻付出不接受的人,會有一種清白感,會覺得自己在這個關系中絕對問心無愧。
這是一種很舒服的感覺,有這種感覺的人,會覺得自己在關系中永遠正确。
關系的另一方就會覺得很不舒服,會頻頻感到内疚,會經常覺得問心有愧。
即便他不明白付出者為什麼那麼喜歡付出,他最終一定會産生逃離的沖動。
一旦他真做出了逃離的舉動,那個一直認為自己清白無辜的付出者就會覺得受到了莫大傷害,并且會激烈地指責逃離者的背叛舉動。
殊不知,付出者才是破壞關系的始作俑者。
如果關系裡面的兩個人,沒辦法照顧好自己的需求,照顧好自己的傷痛,我們會無意識地去向對方索愛:
如果你愛我,你就要給我應該給我的······
一旦得不到滿足,就會委屈、生氣、抱怨、指責、失去耐心······
從而讓關系繃緊、有壓力和負擔,讓自己傷上加傷,也失掉了自己的力量,讓關系陷入到一種惡性循環裡。
當我們年紀小的時候,我們需要從父母那裡得到關心、照顧、認同、連接,這是我們感受到愛的方式。
當我們長大,我們還是想從他人那裡得到父母對待嬰兒的連接的感受,愛的感受,我們或許就需要明白,自己其實還沒有長大。
日常生活中,如果你看到一些看起來不太般配的夫妻(伴侶),如一個非常有魅力的男人和一個肥胖、臃腫、看上去疲憊的女人,或者是相反的搭配,有人不禁會想:
他看上她什麼了?
事實上,這很有可能就是一個情感吸血鬼關系。
看上去金燦燦的人是情感吸血鬼,精疲力竭的人是一個高共情者。
她是情感吸血鬼的自戀供給,是他生命能量的源泉。
從字面上理解,這就像一次輸血,情感吸血鬼吸空了共情者。
這種情感吸血與供給來源的關系類似于寄生關系,如槲寄生生長在一棵樹的血管系統中,并從中提取養分和水分以求生存,這顯然不利于樹的健康。
親密關系中的模式,往往和原生家庭中的體驗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系。
根據心理學精神分析中的投射原理:
當兩個人處于親密關系中時,彼此都會對這段關系有一個主觀的定義,而這個定義就會造成雙方将内心對另一半的理想狀态投射到對方身上。
如在童年早期,父母忽視孩子的正常親密需求,對孩子的情緒冷漠以對,長大後有可能成為“情感吸血鬼”,在童年時缺失的溫暖,經年後往往會在心中留下巨大的遺憾。
在家庭中孩子曾目睹過父母關系的崩塌,可能在潛意識深處對男女之愛抱持深刻的不信任,也同樣可能用這樣的方法來一遍遍确認,伴侶對自己的愛,用隻索取不回報的方式,來斬斷自己可能在感情中受傷的可能。
當我們認為伴侶有問題,需要我幫他療愈,那麼我們就不自覺地将對方放在一個更低的位置:
我高你低,我是給你提供更多幫助的人,當然我有更多的優越感,我的良知也更加清白。這不是平衡的關系,而是助人者與求助者的關系,或是父親和孩子,母親和孩子的關系。
而這段關系的背後也帶出這樣的信息:
你需要療愈好,我們才可以親密,你沒有療愈,我們就無法親密。
真的愛會令人放松、積極,反之,則是焦慮、抑郁。
因此,任何時候,發現自己狀态不對,不要硬扛,而是第一時間停下來确認壓力源。
知道自己在受苦,明确痛苦來源,才有可能避開傷害。
一個不自愛的人,也根本不可能真正地愛任何人,而隻是打着愛的名義和旗号,去索取、依賴、控制或者滿足自己的自戀罷了。
有獨處的能力,才有愛的能力。
隻有那些有能力獨處的人,才有能力去愛、去分享、去走入另一人内心的最深處。
而不會出現急着占有對方、不會變成依賴對方、不會将對方限制成一個靜物、也不會像着魔般地需要對方。
兩人允許彼此絕對的自由,因為知道即使對方離開了,自己還是可以一樣的快樂。
自己的快樂不會被對方剝奪,因為快樂不是對方給予才有的。
作者簡介:賢弘老師
心理咨詢師、塔羅牌占蔔師、行星能量頌缽療愈師,自由碼字人,培訓師。
陋室傾聽人冷暖,情卷情舒皆是緣。
紅塵來去散無痕,烹煮文字療人心。
我遇見你,然後遇見我自己,命運如刀,讓我和你一起領教。
如需心理咨詢、塔羅牌占蔔、商務合作,請私信。
轉載請注明作者,商業轉載及紙媒用稿,請私信留言聯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