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愛情的本質,其實就是利益互換。
這句話我并不認同,因為愛情和婚姻不同。
愛情就是愛情,純粹的愛情與任何物質無關,隻是兩顆心的交融,兩個靈魂的共鳴,最終産生了同樣且距離的情感,被稱之為愛情。
而婚姻包括愛情,但愛情卻不完全是婚姻。
明白了這個邏輯關系,自然能夠明白婚姻與愛情的區别。
如果說:婚姻的本質,是利益互換。
這句話有一定的道理,但真正的愛情卻與物質無關。
所以說,那些帶有強烈“目的性”投入愛情的人,往往不會擁有長久的愛情。
畢竟,當達不到目的,當物質得不到滿足,當需求不被在意時,這個人對待感情的态度也會随之變化。
-01什麼樣的愛,是帶有“目的性”的愛?
第一:為了物質跟你在一起
比如:
一個男生條件很好,他身邊從來都不缺少異性朋友;對于這個男生來說,他的确想要找一個愛他并且理解他的人。
可是,那些接近他的女生,想要跟他結婚的女生,都是目的性很強烈,往往為了得到他足夠的物質。
錢能夠買來物質,同樣也能買來所謂的“感情”。
反過來講,如果一個女生條件特别好,家庭背景也很好,那麼接近她的男生,往往也帶着各種各樣的目的。
當一個人物質足夠多,條件足夠好的時候,選擇愛情也會變得困難,因為他不确定眼前的人為什麼跟他在一起。
這樣的愛,并不會長久,至少短時間内是沒有想象中那麼幸福的。
第二:為了某種需求跟你在一起
跟某個人在一起,不僅僅包括“物質需求”,還包括其餘的需求。
比如:情緒滿足需求,情感替代需求。
舉個例子:
對方跟你在一起,并不是真的愛你,而是享受你對他的好。
你對他好啊,反正他跟你在一起也不喜歡你,可以随便對待你,也不管你是否生氣,是否開心,他隻顧着自己。
因此,他對你的感情是:“我愛的是你愛我”。
這句話翻譯過來就是:我隻愛我自己,至于跟你在一起,僅僅是你對我好而已。
如果他遇到了真愛的人,也會選擇第一時間離開你,你對于他,可有可無罷了。
-02純粹的愛,是什麼樣的?
第一:柏拉圖式愛情
在哲學家柏拉圖的眼中,他認為:真正的愛,不僅是精神上的依戀,更是身體與精神上的統一,追求更極緻的美好與幸福。
在愛情開始的階段,是兩顆心的互相理解,而随着了解程度的加深,就變成了兩個人精神上的依戀。
隻有個體獨立,精神強大的人才能夠做到這一點。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僅有着十足的默契,還有着一緻的追求與同步。
第二:亞裡士多德的愛
在哲學家亞裡士多德眼中,愛情也可以理解為“友愛”的一種。
什麼是友愛?
在他看來,友愛就是一個人主動的,出于意願的對某個人或者物品表現出的關愛,呵護與理解。
這樣的愛,首先是一種德行,隻有德行高,人品佳的人才能夠做到這些,兩個人在一起,是因為彼此的善良而相互吸引。
在善良的基礎上,産生的自然而然的聯系。
對于生活的追求,對生命的探索,對物質的愛與包容,讓兩顆心越來越近,親密關系也越來越穩固。
第三:列維納斯眼中的愛
在哲學家列維納斯眼中,愛情就是“一種無法被磨滅的,本質的饑餓。”
愛情就像一日三餐,不可缺少。
如果說,吃東西是對我們個體的供養,支撐着我們走下去,那麼愛情就是我們生命、人生的供養。
愛情就像吃飯睡覺,不需要你考慮什麼,是一種下意識的行為。
就像你走在路上,看到了一隻流浪貓,對于真正愛貓的人來說,他會下意識地想要撫摸貓,給貓咪一些食物。
而對于帶有目的性的人來說,他會作秀,會跟流浪貓一起拍照,用來當作素材發朋友圈。
這兩者之間,有着本質的區别。
愛情又包含4種要素:
第一:愛情首先是一份情感。
喜歡一個人就是喜歡,愛就是愛,這份情感不能被任何事情所阻止,也無法被任何人勉強。
第二:愛情是一種身份認同。
當你愛上一個人的時候,你潛意識中已經認可了這個人;你願意跟他保持足夠親密的距離,那些心理上的“安全距離”,你根本就不在意。
哪怕對方已經過度幹涉到了你的思維和生活,你也毫不在意,這是一種完全的認同和接納。
第三:愛情是對一個人價值的認可。
“我愛你,無論你有錢還是沒錢,無論你是什麼身份,無論你做什麼,我都不在意。”
第四:愛情又是發自内心的接近和付出。
當你真正愛上一個人的時候,你會不受控制地想要對這個人好,為這個人付出;哪怕前路有再多的阻礙,你也想要接近他,了解他。
真正的愛,是純粹的,發自内心的,不帶有目的性的。
今日話題:
你覺得,愛情應該是純粹的嗎?
(文章配圖來源網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