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蟄,民諺雲:“春雷響,萬物張”。從驚蟄這天開始,南方大部分進入春耕大忙時節,北方逐漸入春。春暖花開的季節,如果不是疫情,正是出遊的好季節。雖說随着疫情的控制,很多景區開始逐漸開放,但是還是想說,能不出去的還是盡量不要外出,待到疫情真正結束的時候再出去也不遲啊,在家雲旅遊才是王道,順便規劃下未來的出行。
武漢,在未來的規劃當中,想再去看看武漢的長江輪渡,想看看武大的櫻花,想再遊黃鶴樓。想去歸元寺,古德寺,晴川閣,想去漢口過早,想吃小龍蝦,熱幹面!
漢口古德寺,初識于無意間的看到的遊記,似乎已是網紅打卡地了。問起武漢的土著小夥伴,卻被告知并沒有去過。想想其實也是,很多地方當地人可能還沒有遊客知道的多,核心建築那麼獨特,去看看還是很值得的。
古德寺不像傳統的寺廟,沒有很醒目的山門,不要門票,但是需要請香,8塊錢3支香!古德寺始于清光緒三年,實際上的建築時間應該是從1921開始。
古德寺的獨特之處在于其建築風格,尤其是主建築圓通寶殿,融合古希臘羅馬,中世紀天主教,南亞東南亞佛教建築風格,又保持了一定的中國元素。很多人說圓通寶殿模仿的是印度阿難陀寺,但是很多建築學者則是不認同,畢竟,圓通寶殿的風格是雜糅的。
一進門,最先看到的是一尊四面佛,據說是泰國請回來的,在古德寺裡,倒不會感覺突兀,畢竟,本身就融合大乘,小乘和密宗三大佛教流派。
其後的天王殿則是白牆黑瓦的徽派建築風格,說實話,如果不是進去看到供奉的彌勒佛和四大天王,真的不會相信這是座天王殿,雖說風格揉雜,這個倒真的有點!!
圓通寶殿,猛一看會有有種西方教堂的感覺,但細細的看,就會發現各種不同的元素。
外圍廊柱呈現的是希臘的柱式風格,簡單來說就是很像古希臘的神廟。而尖形拱券又呈現的是典型的哥特式建築風格。
牆面的花卉等圖案呈現的又是南傳上部佛教的風格(比如西雙版納的總佛寺)
殿頂有大小九座佛塔,但是除非是俯瞰,不然隻能看到七座,這又暗含了“北鬥九星,七顯二隐”的中國道教之意。而佛塔的建築風格呢,猛一看像清真寺,但細看去卻又與清真寺的宣禮塔不同,這些塔是镂空的,風格上比較像中國傳統的庭台樓閣建築,但上面又有十字架,不同風格揉和在一起,獨特而又很和諧。
殿頂四沿的蓮花方墩,一共九十六個,寓意“國之四維,天圓地方”建築風格上則是中國傳統的望柱。而立于蓮花方墩的造像,則是佛教漢化之後創造的二十四諸天,細細的看,真的是很有意思的。
殿内供奉三位主尊:釋迦牟尼、藥師、彌陀,背面則是西方三聖:阿彌陀佛,和觀音菩薩、大勢至菩薩。與其他一般寺廟不同是的是,圓通寶殿裡供奉的不是羅漢而是25尊圓通菩薩。
這樣一座獨特的寺廟,其他地方真的很難見到,來武漢,這裡真的是蠻值得來的,慢慢的溜達,細細的看,才能感受這裡的獨特之韻味。如果有個懂點建築和佛教的小夥伴同行會更有意思。這裡也很适合拍照(人像),不同的角度就能拍出不同的風格,網紅打卡地倒是實至名歸!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