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
新華社南京11月19日電(記者朱筱、邱冰清)本月19日,一場月偏食在夜空上演,本次月偏食食分較大,達到0.978,非常接近月全食(俗稱“紅月亮”)。除了“紅月亮”,公衆在日常觀測時常看到“白月亮”“黃月亮”,還能聽到“藍月亮”這一說法,那麼,月亮這一常見天體為何能變化出各種顔色?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科普主管王科超介紹,月亮本身并不發光,它通過反射太陽光而被公衆看到,它的顔色是根據自身反射光的顔色決定的。“平常看到的月亮之所以有不同的顔色,是因為月光穿過地球大氣層時,會受到散射和折射。”
月亮在不同高度時會呈現不同的顔色,當它剛從地平線上升起時,顔色會偏黃、偏紅,而明月當空時,則可看到一輪白色的月亮。當天空上演月全食的時候,公衆通常可以看到“紅月亮”,這是月光經過地球大氣層多次“加工”後呈現的。
“具體來講,當太陽光經過地球大氣層被折射到地球影子中時,陽光中波長較短的光大多被大氣層分子散射和吸收,但由于紅光波長較長,受散射的影響不大,可以通過大氣層穿透出去,折射到‘藏’在地球影子裡的月亮上,所以在月全食時,月亮是暗紅色的。”王科超說。
當月球隻有部分進入地球的本影時,就會出現月偏食。本次偏食食分較大,也就是月面進入地球本影的程度較大,接近月全食。“公衆在觀測的時候,會看到一輪紅彤彤的月亮,腳踩白色‘筋鬥雲’從地面升起。”王科超說。
關于“藍月亮”的報道也時常見諸報端。王科超說,所謂“藍月亮”并不是指人們用肉眼可以看到藍色調的月亮,而是指天文曆法中的一種特殊現象。通常情況下,一個公曆月裡隻有一次滿月,但有時也會例外。因為兩次滿月間大約相隔29.53天,而公曆曆法中每個大月31天、小月30天(2月例外),因此一個公曆月可能出現兩次滿月。當一個月份中出現兩次月圓之夜時,第二個滿月就被稱為“藍月亮”。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