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知識

 > 儒林外史中考真題30道

儒林外史中考真題30道

知識 更新时间:2024-06-26 12:48:50

名著導讀《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中考真題30道(2022年中考語文一輪複習)1

1.學校開展《儒林外史》名著閱讀成果交流活動,請你完成下列任務。

(1)任務一:品人物形象,賞諷刺筆法

《儒林外史》沒有貫穿全書的中心人物和主要情節,而是由衆多的故事連綴而成。作品中既有不慕功名富貴,成為全書的理想人物典型的_____;也有迂腐愚昧、恪守禮教、支持女兒為死去的丈夫殉節的_____和因中舉而瘋的_____等深受科舉毒害的反面人物形象。

要求:在橫線處填寫相關人物名字。

(2)任務二:理故事情節,悟批判精神

魯迅這樣評價《儒林外史》“戚而能諧,婉而多諷”。《儒林外史》将諷刺的鋒芒隐藏在含而不露、耐人尋味地叙述中,針砭時弊,揭露某種社會現象背後的荒謬本質。請你從下列人物中選擇一個,結合具體情節分析。

A.嚴監生 B.周進

2.在A、B兩處橫線上寫出你的旁批;并将事例三中的C空格填充完整。

人物描寫手法

事例

旁批

采用漫畫式的誇張,有意誇大其詞,以顯現人物,揭露醜态。

事例一:胡屠戶一個巴掌把範進打得昏倒在地,“衆鄰居一齊上前,替他抹胸口、捶背心,了半日,漸漸喘息過來。”

批注示例:這個“舞”字帶有明顯的誇張意味:手舞足蹈,漫無章法,根本不是正經救人。作者分明是在有意渲染他們的谄媚逢迎,殷勤作态。

事例二:馬二先生遊西湖,見三間大樓,“樓上供的是仁宗皇帝的禦書,馬二先生吓了一跳,慌忙整一整頭巾,理一理寶藍直綴,在靴桶内拿出一把扇子來當了笏闆,恭恭敬敬,朝着樓上揚塵舞蹈,拜了五拜。”

A我的旁批:___________________

在客觀冷靜的描寫裡,刻畫人物性格,表現作者愛憎。

事例三:範進為C_____________(人物)送行,“學道轎子,一擁而去。範進立着,直望見門槍影子抹過前山,看不見了,方才回到下處。”

批注示例:隻是如實拍下範進送行站了很久這一鏡頭,便充分刻畫出兩個人物的關系及範進恭謹的神态和感恩戴德的心情。

事例四:匡超人在船上遇見牛布衣和馮琢庵,閑聊中,馮琢庵問其對馬二先生選本的看法。匡超人道:“這也是弟的好友。這馬純兄理法有餘,才氣不足;所以他的選本也不甚行。選本總以行為主,若是不行,書店就要賠本;惟有小弟的選本,外國都有的!”

B我的旁批:______________

3.閱讀《儒林外史》選段,完成題目。

【選文一】

話說周進在省城要看貢院,金有餘見他真切,隻得用幾個小錢同他去看。不想才到“天”字号,就撞死在地下。衆人都慌了,隻道一時中了邪。行主人道:“想是這貢院裡久沒有人到,陰氣重了。故此周客人中了邪。”金有餘道:“賢東!我扶著他,你且到做工的那裡借口開水灌他一灌。”行主人應諾,取了水來,三四個客人一齊扶著,灌了下去。喉嚨裡咯咯的響了一聲,吐出一口稠涎來。衆人道:“好了。”扶著立了起來。周進看看号闆,又是一頭撞了去;這回不死了,放聲大哭起來。

【選文二】

範進不看便罷,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兩手拍了一下,笑了一聲,道:“噫!好了!我中了!”說着,往後一交跌倒,牙關咬緊,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幾口開水灌了過去。他爬将起來,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說,就往門外飛跑,把報錄人和鄰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門不多路,一腳踹在塘裡,掙起來,頭發都跌散了,兩手黃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衆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

(1)請簡述周進與範進兩人之間的關系。

(2)周進一到貢院就撞死在地下後,衆人都慌了,隻道一時中了邪。你贊同衆人的判斷嗎?請說出理由。

(3)請各用一個字概括周進與範進二人相反的行為表現,不同行為表現的背後有着怎樣相同的社會根源呢?

4.《儒林外史》中塑造了哪四位市井奇人?他們的共同特點是什麼?

5.閱讀《儒林外史》片段,回答問題。

自此,嚴監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再不回頭。諸親六眷都來問候。五個侄子穿梭的過來陪郎中弄藥。到中秋以後,醫生都不下藥了。把管莊的家人都從鄉裡叫了上來。病重得一連三天不能說話。晚間擠了一屋的人,桌上點着一盞燈。嚴監生喉嚨裡痰響得一進一出,一聲不倒一聲的,總不得斷氣,還把手從被單裡拿出來,伸着兩個指頭。大侄子上前來問道:“二叔,你莫不是還有兩個親人不曾見面?”他就把頭搖了兩三搖。二侄子走上前來問道:“二叔,莫不是還有兩筆銀子在那裡,不曾吩咐明白?”他把兩眼睜的溜圓,把頭又狠狠搖了幾搖,越發指得緊了。奶媽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爺想是因兩位舅爺不在跟前,故此記念。”他聽了這話,把眼閉着搖頭。那手隻是指着不動。趙氏慌忙揩揩眼淚,走近上前道:“爺,别人都說的不相幹,隻有我曉得你的意思!”

嚴監生臨死前“還把手從被單裡拿出來,伸着兩個指頭”,是想表達什麼意思?從此可以看出他的什麼性格特點?

名著閱讀

【甲】

話說周進在省城要看貢院,金有餘見他真切,隻得用幾個小錢同他去看,不想才到“天”字号,就撞死在地下。衆人多慌了,隻道一時中了惡。行主人道:“想是這貢院裡久沒有人到,陰氣重了,故此周客人中了惡。”金有餘道:“賢東,我扶着他。你且去到做工的那裡借口開水來灌他一灌。”行主人應諾,取了水來,三四個客人一齊扶着,灌了下去。喉嚨裡咯咯的響了一聲,吐出一口稠涎來。衆人道:“好了!”扶着立了起來。周進看着号闆,又是一頭撞将去。這回不死了,放聲大哭起來。

【乙】

範進不看便罷,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兩手拍了一下,笑了一聲,道:“噫!好了!我中了!”說着,往後一交跌倒,牙關咬緊,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幾口開水灌了過來。他爬将起來,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說,就往門外飛跑,把報錄人和鄰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門不多路,一腳踹在塘裡,掙紮起來,頭發都跌散了,兩手黃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衆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

6.這兩段文字均選自清代小說家___________的諷刺小說《儒林外史》,這部小說通過描繪士林的“群醜圖”,展示_____________________對讀書人靈魂的毒害。

7.甲文中周進一到貢院就撞死在地下後,衆人都慌了,隻道一時中了惡。你贊同衆人的判斷嗎?請說出你的理由。

8.請各用一個字概括周進與範進二人相反的行為表現,不同行為表現的背後有着怎樣相同的社會根源呢?

9.結合整部小說,請簡述周進和範進兩人之間的關系。

10.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問題。

到家,娘子說道:自你去的第二日,巡撫一個差官,同天長縣的一個門鬥,拿了一角文書來尋,我回他不在家。他住在飯店裡 ,日日來問,不知為甚事。杜少卿道:這又奇了!正疑惑間,小厮來說道:那差官和門鬥在河房裡要見。杜少卿走出去,同那差官見禮坐。差官道了恭喜,門鬥送上一角文書來……

杜少卿看了道:我怎麼敢當?大人如此厚意,我即刻料理起身,到轅門去謝……在家收拾,沒有盤纏,把一隻金杯當了三十兩銀子,帶一個小厮,上船往安慶去了。到了安慶,不想李大人因事公出,過了幾日才回來。杜少卿投了手本。那裡開門請進去,請到書房裡。李大人出來,杜少卿拜見,請過大人的安,李大人請他坐下。……杜少卿道:大人垂愛,小侄豈不知?但小侄麋鹿之性,草野慣了,近又多病,還求大人另訪。……

(選自《儒林外史》第32回)

(1)文中“文書”的主要内容是什麼?

(2)文中劃線句表現了杜少卿怎樣的性格特點。

11.閱讀書評,完成後面的題目。

其書以功名富貴為一篇之骨:有心豔功名富貴而媚人下人者;有倚仗功名富貴而驕人傲人者;有假托無意功名富貴,自以為高,被人看破恥笑者;終乃以辭卻功名富貴,品地最上一層,為中流砥柱。

(《儒林外史》卧閑草堂本閑齋老人序)

以“功名富貴”為鏡,照出儒林各種人物的靈魂。從王冕、牛浦郎中任選一位,指出他屬于書評所列的哪種人,并結合小說情節加以闡述。

12.《儒林外史》是我國文學史上一部傑出的現實主義長篇諷刺小說,作者以高妙的藝術手法塑造了衆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表現了深刻的思想内容。請結合小說中的情節以範進這個典型人物為例略作分析。

13.《儒林外史》中塑造了許多讀書人的形象。同為讀書人,王冕與範進卻是完全不同的兩種人。請你結合作品的具體内容,談談兩個人的不同點。

14.關于名著《儒林外史》,請完成相關習題。

(1)“說楔子敷陳大義,借名流隐括全文”,《儒林外史》中作者在第一回塑造的人物是誰?書中主要刻畫了他怎樣的性格特點?舉例加以說明。

(2)閱讀文字後答題

知縣安了席坐下,用的都是銀鑲杯箸。(甲)退前縮後的不舉杯箸,知縣不解其故。靜齋笑道:“世先生因遵制,想是不用這個杯箸。”知縣忙叫換去,換了一個瓷杯、一雙象牙箸來。(甲)又不肯舉。靜齋道:“這個箸也不用。”随即換了一雙白顔色竹子的來,方才罷了。知縣疑惑他居喪如此盡禮,倘或不用葷酒,卻是不曾備辦。落後看見他在燕窩碗裡揀了一個大蝦元子送在嘴裡,方才放心。

甲指的是_______,畫線句屬于_______描寫,暴露了他_______的性格特點。

15.如圖呈現了《____________》中的一個經典情節, 圖中卧床的人是( ),請概括圖中情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甲】

A想,别的都不打緊,忙進房去搶了一床被在手内,從床上把太公扶起,背在身上。把兩隻手摟得緊緊的,且不顧母親,把太公背在門外空處坐着。又飛跑進來,一把拉了嫂子,指他門外走。又把母親扶了,背在身上。才得出門,那時火已到門口,幾乎沒有出路,A道:“好了!父母都救出來了!”

【乙】

娘子再三再四不肯下鄉,他終日來逼,逼的急了,哭喊吵鬧了幾次。他不管娘子肯與不肯,竟托書店裡人把房子轉了,拿了銀子回來,娘子到底不肯去,他請了丈人、丈母來勸。也不肯。那丈人鄭老爹見女婿就要做官,責備女兒不知好歹,着實教訓了一頓。女兒拗不過,方才允了。

【丙】

A道:“潘三哥是個豪傑,他不曾遇事時,會着我們,到酒店裡坐坐,鴨子是一定兩隻,還有許多羊肉、豬肉、雞、魚,像這店裡錢數一賣的菜,他都是不吃的。可惜而今受了累。本該竟到監裡去看他一看,隻是小弟而今比不得做諸生的時候,既替朝廷辦事,就要照依着朝廷的賞罰,若到這樣地方去看人,便是賞罰不明了。”

16.選文中的人物A是____

17.有人說,“好好的一個人物A,一腳踏進儒林便成了畜生”。請結合選文說說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18.蔣刑房等他說完了,慢慢提起來,說:“潘三哥在監裡,前日再三和我說,聽見尊駕回來了,意思要會一會,叙叙苦情。不知先生你意下何如?”(他)道:“潘三哥是個豪傑。他不曾遇事時,會着我們,到酒店裡坐坐,鴨子是一定兩隻;還有許多羊肉、豬肉、雞、魚。像這店裡錢數一賣的菜,他都是不吃的。可惜而今受了累!本該竟到監裡去看他一看,隻是小弟而今比不得做諸生的時候。既替朝廷辦事,就要照依着朝廷的賞罰。若到這樣地方去看人,便是賞罰不明了。”蔣刑房道:“這本城的官,并不是你先生做着。你隻算去看看朋友,有甚麼賞罰不明?”(他)道:“二位先生,這話我不該說,因是知己面前不妨。潘三哥所做的這些事,便是我做地方官,我也是要訪拿他的。如今倒反走進監去看他,難道說朝廷處分的他不是?這就不是做臣子的道理了。況且我在這裡取結,院裡、司裡都知道的。如今設若走一走,傳的上邊知道,就是小弟一生官場之玷。這個如何行得!可好費你蔣先生的心,多拜上潘三哥,凡事心照。若小弟僥幸,這回去就得個肥美地方,到任一年半載,那時帶幾百銀子來幫襯他,倒不值甚麼。”兩人見(他)說得如此,大約沒得辯他,吃完酒,各自散訖。蔣刑房自到監裡回複潘三去了。

(1)語段選自名著《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姓名),其中“潘三哥所做的這些事”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每空概述一件事)。

(2)上述語段中“(他)”是指誰?你認為 “(他)”最主要的一個性格特點是什麼?結合選段中的相關内容分析。

19.閱讀《儒林外史》中的相關語段,完成後面的題目。

A道:“我的文名也夠了……弟選的文章,每一回出,書店定要賣掉一萬部,都争着買,隻愁買不到手,而今已經翻刻過三副闆。不瞞二位先生說,此五省讀書的人,都在書案上,香火蠟燭,你此言誤矣!所謂‘先儒’者,乃已經去世之儒者,何得如此稱呼?”A紅着臉道:“不然!所謂‘先儒’者,乃先生之謂也!”B見他如此說,選手何如?”A道:“這也是弟的好友。這馬純兄理法有餘,才氣不足,若是不行,書店就要賠本,外國都有的!”

(1)語段中的A是______,B是______。

(2)簡述人物A發迹前後的行為變化。

(3)魯迅先生評價《儒林外史》“婉而多諷”,達到我國古典小說諷刺藝術的高峰。請從小貼士中選擇一項,結合選文内容結合作品具體内,賞析《儒林外史》的諷刺藝術:

(小貼士)

作家常用的諷刺手法有以下幾項:

A.運用細節刻畫進行諷刺

B.運用對比進行諷刺

C.設置矛盾沖突進行諷刺

【甲】

來到集上,見範進正在一個廟門口站着,散着頭發,滿臉污泥,鞋都跑掉了一隻,兀自拍着掌,口裡叫道:“中了!中了!”胡屠戶兇神似的走到跟前,說道:“該死的畜生!你中了甚麼?”一個嘴巴打将去。衆人和鄰居見這模樣,忍不住的笑。不想胡屠戶雖然大着膽子打了一下,心裡到底還是怕的,那手早顫起來,不敢打到第二下。

……

胡屠戶上前道:“賢婿老爺,方才不是我敢大膽,是你老太太的主意,央我來勸你的。”鄰居内一個人道:“胡老爹方才這個嘴巴打的親切,少頃範老爺洗臉,還要洗下半盆豬油來!”……胡屠戶道:“我那裡還殺豬,有我這賢婿,還怕後半世靠不着也怎的?我每常說,我的這個賢婿,才學又高,品貌又好,就是城裡頭那張府、周府這些老爺,也沒有我女婿這樣一個體面的相貌……”

(《儒林外史》第三回)

【乙】

一個蓬頭赤足的小使,走了進來,望着他道:“老爺,家裡請你回去。”A:“回去做甚麼?”小厮道:“早上關的那口豬,那人來讨了,在家裡吵哩。”A道:“他要豬,拿錢來。”小厮道:“他說豬是他的。”A道:“我知道了。你先去罷,我就來。”那小厮又不肯去。張、範二位道:“既然府上有事,老先生還是請回罷。”A道:“二位老先生有所不知,這口豬原是舍下的!”才說得一句,聽見鑼響,一齊立起身來說道:“回衙了。”

(《儒林外史》第四回)

20.閱讀【甲】文,并結合全文,說說範進中舉後,胡屠戶發生了怎樣的改變。

21.【乙】文中的A指的是誰?他是一個怎樣的人?

22.《範進中舉》和《孔乙己》是兩篇異曲同工的傳世傑作,他們寫的是兩個不同的時代,卻有着相同的話題--科舉制度。請你從人物形象和主題思想兩個方面,分别談談這兩篇文章的不同之處。

23.吳敬梓在《儒林外史》中塑造了一個著名的吝啬鬼形象,他是( )

A.範進 B.嚴監生 C.周進

24.閱讀《儒林外史》選段,完成問題。

①馬二先生看了帖子,說道:“尊名向在詩上見過,久仰久仰!”公孫道:“先生來躁選政,乃文章山鬥,小弟仰慕,晉谒已遲。”店裡捧出茶來吃了,公孫又道:“先生便是處州學,想是高補過的。”馬二先生道:“小弟補禀二十四年,蒙曆任宗師的青目,共考過六七個案首,隻是科場不利,不勝慚愧!”公孫道:“遇合有時,下科一定是掄元無疑的了。”說了一會,公孫告别。馬二先生問明了住處,明日就來回拜。公孫回家向魯小姐說:“馬二先生明日來拜,他是個舉業當行,要備個飯留他。”小姐欣然備下。

②次早,馬二先生換了大衣服,寫了回帖,來到蘧府,公孫迎接進來,說道:“我兩人神交已久,不比泛常,今蒙賜顧,寬坐一坐,小弟備個家常飯,休嫌輕慢。”馬二先生聽罷欣然。公孫問道:“尊選程墨,是那一種文章為主?”馬二先生道:“文章總以理法為主,任他風氣變,理法總是不變,所以本朝洪、永是一變,成、弘又是一變,細看來,理法總是一般。大約文章既不可帶注疏氣,尤不可帶詞賦氣。帶注疏氣不過失之于少文采,帶詞賦氣便有礙于聖賢口氣,所以詞賦氣尤在所忌。”公孫道:“這是做文章了,請問批文章是怎樣個道理?”馬二先生道:“也是全不可帶詞賦氣。小弟每常見前輩批語,有些風花雪月的字樣,被那些後生們看見,便要想到詩詞歌賦那條路上去,便要壞了心術。所以小弟批文章,總是采取《語類》《或間》上的精語。時常一個批語要做半夜,不肯苟且下筆,要那讀文章的讀了這一篇,就悟想出十幾篇的道理,才為有益。将來拙選選成,送來細細請教。”說着,裡面捧出飯來,果是家常肴撰:一碗燉鴨,一碗煮雞,一尾魚,一大碗的稀爛的豬肉。馬二先生食量頗高,舉起箸來向公孫道:“你我知己相逢,不做客套,這魚且不必動,倒是肉好。”當下吃了四碗飯,将一大碗爛肉吃得幹幹淨淨,裡面聽見,又添出一碗來,連湯都吃完了。擡開桌子,啜茗清談。

③馬二先生問道:“先生名門,又這般大才,久已該高發了,因甚困守在此?”公孫道:“小弟因先君見背的早,在先祖膝下料理些家務,所以不曾緻力于舉業。”馬二先生道:“你這就差了。舉業二字是從古及今人人必要做的。就如孔子生在春秋時候,那時用‘言揚行舉’做官,故孔子隻講得個‘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這便是孔子的舉業。講到戰國時,以遊說做官,所以孟子曆說齊梁,這便是孟子的舉業。到漢朝用‘賢良方正’開科,所以公孫弘、董仲舒舉賢良方正,這便是漢人的舉業。到唐朝用詩賦取士,他們若講孔孟的話,就沒有官做了,所以唐人都會做幾句詩,這便是唐人的舉業,到宋朝又好了,都用的是些理學的人做官,所以程、朱就講理學,這便是宋人的舉業。到本朝用文章取上,這是極好的法則,就是夫子在而今,也要念文章、做舉業,斷不講那‘言寡尤,行寡悔’的話。何也?就日日講究‘言寡尤,行寡悔’,那個給你官做?孔子的道也就不行了。”一席話說得蘧公孫如夢方醒。

(1)魯小姐為什麼會欣然答應丈夫并用豐盛的飯菜來招待馬二先生?

(2)馬二先生與蘧公孫談及孔子、孟子、公孫弘、董仲舒等人之事的用意是什麼?

(3)魯迅認為馬二既是位迂腐的儒生,又是君子。請結合選段分析魯迅這樣評價馬二的原因。

(4)馬二沒有中舉卻精通選文,請簡要分析作者這樣構思的用意。

閱讀《儒林外史》選段,完成題目。

【甲】酒席将闌,又談到前日這一場官事:“湯父母着實動怒,多虧令弟看的破,息下來了。”嚴貢生道:“這是亡弟不濟。若是我在家,和湯父母說了,把王小二、黃夢統這兩個奴才,腿也砍折了!一個鄉紳人家,由得百姓如此放肆?”王仁道:“凡事隻是厚道些好。”嚴貢生把臉紅了一陣,又彼此勸了幾杯酒。

【乙】族長嚴振先,乃城中十二都的鄉約,平日最怕的是嚴大老官;今雖坐在這裡,隻說道:“我雖是族長,但這事以親房為主;老爺批處,我也隻好拿這話回老爺。”那兩位舅爺王德、王仁,坐著就像泥塑木雕的一般,總不置一個可否;那開米店的趙老二、扯銀爐的趙老漢,本來見不得場面,才要開口說話,被嚴貢生睜眼睛瞪了一眼,又不敢言語了。兩個人自心裡也裁劃道:“姑奶奶平日隻敬重的王家哥兒兩個,把我們不理不睬;我們沒理由,今日為他得罪嚴老大,‘老虎頭上撲蒼蠅’怎的?落得做好好先生。”把個趙氏在屏風後急得像熱鍋上螞蟻一般;見衆人都不說話,自己隔着屏風請教大爺,數說這些從前已往的話。數了又哭,哭了又數;捶胸趺腳,号做一片。嚴貢生聽著,不耐煩道:“像這潑婦,真是小家子出身!我們鄉紳人家,那有這樣規矩!不要惱犯了我的性子,揪著頭發,臭打一頓,立刻叫媒人來領出發嫁!”趙氏越發哭喊起來,喊的半天雲裡都聽見,要奔出來揪他,撕他,是幾個家人媳婦勸住了。衆人見不是事,也把嚴貢生扯了回去。當下各自散了。

【丙】牛浦也謝了衆人回家。才走得幾步,隻見家門口一個鄰居迎着來道:“牛相公,你到這裡說話。”當下拉到一個僻淨巷内,告訴他道:“你家娘子在家同人吵哩!”牛浦道:“同誰吵?”鄰居道:“你剛才出門,随即二乘轎子,一擔行李,一個堂客來到,你家娘子接了進去。這堂客說他就是你的前妻,要你見面,在那裡同你家黃氏娘子吵的狠。娘子托我帶信,叫你快些家去,”牛浦聽了這話,就像提在冷水盆裡一般。

25.【甲】文中“多虧令弟看的破,息下來了”指的是什麼事情?【乙】文趙氏此時為何如此傷心?

26.【乙】文運用多神手法刻畫了嚴貢生的形象特征,請簡要加以分析。

27.簡要概述與【丙】文相關聯的前後事件。

參考答案:

1.(1) 王冕 (杜少卿) 王玉輝(王秀才) 範進

(2)示例1:選A:嚴監生彌留之際,伸着兩個指頭就是不肯斷氣,直到趙氏挑掉一根燈草,他方才咽了氣。這些細節用誇張手法諷刺了嚴監生吝啬到極緻的性格特點,對那些悭吝鄉紳的揭露諷刺可謂入木三分,揭示出了當時人性泯滅的黑暗的社會現實。

示例2:選B:周進中舉前撞号闆,悲傷得要尋死,這一細節諷刺了周進受封建科舉制度毒害之深。作者通過周進發迹前後士人群體對他的态度變化,從而揭露和諷刺了科舉制度的腐朽和整個封建道德的虛僞。

2. “吓了一跳”“慌忙”“恭恭敬敬”等神态,整理頭巾衣服、在靴桶内拿出一把扇子來當了笏闆、揚塵舞蹈、拜了五拜等動作,誇張地表現了馬二先生的迂腐。對所見還隻是前朝皇帝的禦書,便已如此誠惶誠恐,可見科舉制度對其影響之深。 周進 作者不動聲色寫下匡超人言論,不僅寫出了匡超人自我吹噓的狂妄自大;匡超人曾受馬二先生熱情幫助鼓勵,此時卻對他極盡奚落,忘恩負義的嘴臉表露無遺。

3.(1)周進擔任廣東學道在主考院試時,遇範進考秀才,周進以第一名的成績錄取了範進,因此周進對範進有知遇之恩。

(2)不贊同。理由:周進是想到自己苦讀了幾十年的書,參加科舉連秀才都沒有考中,看到與科舉有關的貢院後,觸景生情,因悲傷難抑而暈死過去。

(3)周進:哭 範進:笑 封建科舉制度對讀書人的摧殘與毒害。

4.寺院安身的季遐年,賣火紙筒的王太,開當鋪的蓋寬,當裁縫的荊元。他們分别精通琴棋書畫,經濟上自食其力,精神上任性自由、高雅脫俗,過着“又不貪人富貴,又不伺候人顔色,天不收,地不管”的日子。

5.表達的意思:那燈盞裡點的是兩莖燈草,不放心,恐費了油。性格特點:吝啬(愛财如命)

6. 吳敬梓 功名利祿(封建科舉制度)

7.不贊同。理由:周進是想到自己苦讀了幾十年的書,參加科舉連秀才都沒有考中,看到與科舉有關的貢院後,觸景生情,因悲傷難抑而暈死過去。

8.周進是“哭”,範進是“笑”,一哭一笑背後的根源都是封建科舉制度對讀書人的摧殘與毒害。

9.示例:周進擔任廣東學道在主考院試時,遇範進考秀才,周進以第一名成績将範進錄取,因此周進對範進有知遇之恩,二人是師生關系。

10.(1)李大人推薦杜少卿到朝廷做官。

(2)淡泊名利,鄙視功名利祿。

11.示例一:我選王冕,他是辭卻功名富貴而成中流砥柱者。他蔑視權貴,以賣畫為生,為了不與危素等權貴結交,多次推辭見面,甚至遠走他鄉;他不慕名利,朱元璋征如他做官,他為躲避入仕而歸隐會稽山。可見他是一個恪守道德、張揚個性的賢者。(意近即可)

示例二:我選牛浦郎,是心豔功名富貴而媚人下人者。他為結交董瑛,責怪蔔家弟兄;為巴結牛現圃,甘願做牛玉圃的孫子,媚态畢現。可見牛浦郎是一個追名逐利、自甘下流的小人。(意近即可)

12.如範進中舉,以生動的語言,通過對話和細節描寫,運用誇張、諷刺手法,刻畫了一個深受科舉制度毒害的儒生範進的形象,對封建科舉制度進行無情的揭露和有力的批判。

13.王冕拒絕結交危素和時知縣;畫牛諷刺俗财主;躲避朝廷征聘,隐居會稽。範進不顧老母、妻子挨餓去參加科舉考試;中舉後,結交張鄉紳和湯知縣;受老師周進之托,在科考中照顧荀玫。雖然都是讀書人,但是王冕不慕功名利祿,能獨立思考,敢于挑戰封建權威,沒有成為封建科舉制度的犧牲品。而範進是迂腐的讀書人,一心借讀書博取功名,在科舉的制度下扭曲堕落,失去了自我。

14.(1)王冕性情孤傲,蔑視權貴。輕視功名利祿,遠離富貴功名。(意思對即可)他擅長畫荷花,且學貫古今,知縣來請,王勉不赴約。朝廷征聘他做官,他連夜逃到會稽山,隐居終老。

(2) 範進 細節描寫 虛僞做作

15. 儒林外史 嚴監生 情節:因為家裡人多點了一根燈草,嚴監生覺得浪費,臨死都不肯咽氣。

16.匡超人

17.匡超人由一個對父母孝順的善良的人,變成對妻子冷漠蠻橫對朋友虛僞圓滑的市儈小人。而這種變化主要是因為封建科舉制度對讀書人的毒害。

18.(1) 儒林外史 吳敬梓 “私自動用朱筆,私自用印文” “假雕印信”、“私和人命”、“拐帶人口”、“買槍手代考”等任選兩件事

(2)匡超人 虛僞狡猾(或冷漠無情,寡情薄義) 原來的好友潘三入獄不僅不探望,還找出許多冠冕堂皇的理由搪塞。

19.(1) 匡超人 牛布衣

(2)示例:匡超人原本是一個勤勞、忠厚的農家子弟,極盡孝心,他學會了吹牛撒謊;最終他變成了一個醉心名利,為了自己的榮華富貴,隐瞞實情。小說通過匡超人逐步堕落變質的過程,抨擊了腐朽的社會制度和惡劣的社會風氣。

(3)【示例1】A 第五回有這麼一個故事,嚴監生臨死前總不得斷氣,伸着兩個手指頭。故事通過細節描寫,活靈活現。

【示例2】A 小說第二回對夏總甲的形象進行了描寫:“兩隻紅眼邊,一副鐵鍋臉,歪戴着瓦楞帽;手裡拿著一根趕驢的鞭子,一屁股就坐在上席”,動作細節,在含蓄的筆鋒中流露出諷刺。

【示例3】B 如胡屠戶對範進中舉前後截然不同的兩種态度的對比。中舉前稱他為“現世寶”“癞蛤蟆”;對他外貌的描述也不同,不三不四”,品貌好”。

【示例4】B 小說中向鼎與鮑文卿的友情是作者贊美的一種人間真情,與匡超人。

【示例5】C 作者寫範進因“先母見背,尊制丁憂”,表面看起來十分盡禮,他卻毫無孝子情狀。這前後矛盾的舉止,具有強烈的諷刺意味。

20.胡屠戶态度的變化可用“前倨後恭”四字概括。範進中舉前,被他視為“現世寶”、“爛忠厚沒用的人”,連中了秀才也是他“帶挈”的;對範進希圖中舉,又極盡諷刺嘲弄之能事,什麼“癞蝦蟆想吃天鵝肉”啦,什麼“尖嘴猴腮,也該撒抛尿自己照照”啦,一派粗鄙的話,不堪入耳。範進中了舉,他稱範進為“賢婿老爺”,當衆誇範進“才學又高,品貌又好”,把範進真的捧上了天--說他是“天上的星宿”。

21.嚴貢生 嚴貢生是封建知識分子倚仗功名橫行不法的代表,他倚仗自己貢生的身份,對上百般巴結,對下百般欺詐,是當地出名的惡霸。嚴貢生悭吝、揮霍。他好吃懶做,吃光了家産,就賒魚賒肉,欠下廚子的錢和屠戶肉案上的錢也賴着不還。至親要請他喝酒吃飯,他卻從來不回請。他出貢豎旗杆,竟拉人出賀禮。嚴貢生六親不認,心裡根本不存在兄弟之情,他看重的隻是錢。嚴貢生在弟弟嚴監生死後才從省城科舉了回來,一回來又不直奔過去吊喪。弟弟死後,他觊觎起了弟弟的家産,想盡辦法達到了侵占弟弟家産的目的。

22.孔乙己清高,喜歡孤芳自賞。範進卻懦弱猥瑣,甘受屈辱,自卑自賤。他懼怕胡屠夫,無端遭受辱罵,卻連連說道:“嶽父見教的是。”在向胡屠夫借盤纏時,被胡屠夫一口淬在臉上,罵了一個狗血噴頭。卻隻能忍氣吞聲、卑怯畏縮。孔乙己迂腐,範進圓滑,範進的這一性格特點主要表現在與張鄉紳的交往中。孔乙己性格有善良的一面。從他給孩子們分茴香豆和教小夥計寫字的情節可以看出來。而範進卻看不起鄉鄰,很少接近他們。範進虛僞,他在胡屠夫受銀假作謙讓時,明知從此再不會要他接濟,卻說了這麼一句話:“眼見得我這裡還有這幾兩銀子,若用完了,再來問老爹讨來用。”這就充分說明範進是虛僞的、狡詐的。孔乙己的一生是可悲的而又可憐的,他沒有正确地認識自己,隻能退回到心靈深處的自我安慰中去,并在盲目的自命不凡和别人的取笑聲中自我解嘲,釋放心靈深處的壓力。範進神經脆弱。在科舉考試中屢考屢敗,心靈已經承受了巨大的壓力。一旦解脫,就會出現那種瘋癫的狀态。

範進和孔乙己都是受封建文化、科舉制度毒害頗深的下層封建知識分子的典型,盡管他們的遭遇不同,卻都是科舉制度下讀書人的兩種必然結果。這兩篇文章從不同角度揭露了封建科舉制度對讀書人的毒害:摧殘他們的精神、摧殘他們的肉體。

23.B

24.(1)①馬二先生“舉業當行”,精通選文;②魯小姐精通八股,癡迷舉業;③魯小姐望夫成龍,希望丈夫能事舉業,掙取功名。

(2)①表明“舉業二字是從古及今人人必要做的”,是做官的唯一途徑;②勸說蘧公孫研讀八股,走科舉之路。

(3)①馬二癡迷科舉,熱衷八股:連續考過六七個第一,沒有中舉後卻依然宣揚八股取士,緻力于從理法角度選文,極力勸說蘧公孫參加科舉,所以是迂腐的。②馬二為人坦誠,憨直實在:覺得豬肉好吃就吃得幹淨,不虛套;待人誠摯,古道熱腸:耐心地講解做八股文和選文章,熱情地勸說蘧公孫走科舉之路,體現出了君子之風。

(4)①突出馬二對科舉功名的癡迷,體現科舉制度對人的異化;②馬二堅持理法卻沒有中舉,但卻成為選文大家,增強小說諷刺性;③馬二以成為選文大家而自傲,将生命耗費在科舉八股上,揭示了封建知識分子在八股科舉制度下的必然命運和無可奈何的悲劇,寄托着作者理性思考和人文關懷。

25.嚴貢生因為欺壓王小二、黃夢統而被告到了縣衙,縣衙要捉拿嚴貢生,嚴貢生害怕跑到了省城,官府找他弟弟嚴監生,嚴監生給了王小二豬錢,廢了黃夢統借約,把事情處理停妥。嚴監生死後,趙氏希望過繼嚴貢生第五個兒子給自己,可是嚴貢生卻将自己剛剛娶妻的二兒子給趙氏,并想霸占了她的家産。

26.語言動作等描寫,通過語言“揪著頭發,臭打一頓”可以看出他的殘暴和忘恩負義;側面烘托,族長嚴振先平日最怕的是嚴大老官,還有兩位舅爺坐著就像泥塑木雕的一般,可見他平時橫行霸道,無人敢惹;比喻手法,用老虎頭上撲蒼蠅,将嚴貢生比作老虎,形象寫出了其殘暴的特點。

27.前:牛浦郎從甘露庵的老和尚處偷得牛布衣的詩稿,冒用牛布衣的名号。牛布衣妻子得知丈夫在蕪湖,又得了馮主事送的盤纏,就一路打探着找到安東牛浦家。後:到縣衙指控牛浦謀殺牛布衣,向知縣覺得可能是兩個人同名同姓,于是讓牛浦回去,并讓兩個衙役将牛奶奶解回紹興。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知識资讯推荐

热门知識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