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先生在文集《熱風》中有這樣一段話:
生他的人,不負教他的責任。小的時候,不把他當人,大了以後,也做不了人。
這段話原本是在抨擊封建社會下的兒童教育,但用來描述今天部分父母的教育方式,依然适用。
對于孩子來說,“生而不養,養而不教”是最殘忍的。
(電影《何以為家》片段)
一個優秀的家庭,不僅僅是給予孩子物質上的滿足,更多的是建立他健康的心靈和正确的價值觀。這樣孩子将來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獨立的人。
下面這幾句話,家長們有空的時候就多跟孩子聊一聊,尤其是小學階段的孩子,正是自我價值觀建立的初始,同時父母也可以自勉。
有些家長總是把教育孩子的重任,交給學校和老師,但實際上,影響孩子成績的主要因素不是學校,而是家庭。
有調查顯示,在學校是“問題學生”的孩子,他的家庭教育也一定存在某些問題,比如暴力、貶低、溺愛或縱容。
如果父母抱着“給孩子最好的生活條件和物質水平”就夠了,那你多半會收獲一個“隻知享受不思進取”的孩子。
因為“富裕”是另一種更高級的教育資源,如果隻有資源卻沒有更高級的教育方法,富裕的家庭反而會給孩子帶來災難。
最好的教育,是用心地陪伴。如果你實在不知道陪孩子做什麼,那就試試這四件事:
和孩子一起吃飯,但不要玩手機;
和孩子一起修理玩具、做家務;
偶爾邀請孩子幫你解決工作中的困難;
和孩子一起看書,并讓他給你講故事。
讓更多需要的家長看到,與所有父母共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