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義市明月村山石舍民宿。鞏義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供圖
中新網鄭州7月2日電 (李明明)“我不太往景區跑了,景區的發展已逐步成熟。我現在喜歡往鞏義的角角落落跑,看哪些地方适合做民宿,哪些地方适合開發項目,有些偏遠地區,很需要發展生态旅遊業,因為既可以科學保護環境,又能帶動老鄉們實現緻富目标。”近日,河南省鞏義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局長秦文坦十分忙碌。作為一名旅遊工作者,秦文坦親眼見證了文旅産業融合發展帶動當地群衆走向幸福小康生活的曆程。如今,鞏義已成為河南省旅遊業轉型發展的标杆。
力點:借文化資源優勢向旅遊産業轉型,推動文旅融合發展
鞏義市旅遊資源豐富,擁有五指嶺、長壽山、盤龍山、蝴蝶谷等山水景觀,還是河南省曆史文化名城,境内不乏文物古迹。但鞏義市确實一個靠工業進入發展快車道的城市,曾連續多年入圍全國工業百強縣市。在經濟社會發展轉型的過程中,鞏義需要找到一個突破口,走出圍繞工業轉型的制約。結合城市自身文化資源、山水資源優勢,充分發展旅遊産業成為該市經濟社會發展轉型的“力點”。
鞏義市明月村山石舍民宿内景。鞏義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供圖
孔子曰“智者樂水,仁者樂山。”2016年開始,鞏義市按照“以旅遊業為突破口帶動現代服務業提升”的戰略部署,堅持以推動旅遊業“從單打獨鬥向合作發展轉變,從建景區景點向産業化發展轉變,從依靠政府投入向市場化運作轉變”思路為引領,大力發展旅遊業,建立政府與市場協同創新的發展機制,因地制宜地探索具有鞏義特色的旅遊發展模式。如今,鞏義不僅實現了旅遊業的騰飛,而且帶動了整個城市的經濟社會發展轉型
“目前,鞏義引進的文旅産業項目,比如融創慈雲小鎮、絲路文化産業園、長壽山風情古鎮、偃月古城等,投資總額已達1680億元,這在河南乃至全國都是不多見的。”秦文坦介紹說。
亮點:将雙槐樹遺址打造為鞏義文旅名片,傳承發揚黃河文化
近期,河南文物考古部門經考古勘探發掘和科學測年确認,位于鞏義市的雙槐樹遺址性質為5300年前後古國時代的一處都邑遺址。因其位于河洛中心區域,專家建議命名為“河洛古國”。“旅遊是文化的載體,文化是旅遊的靈魂。”秦文坦介紹,鞏義是河洛文化的發源地,是伏羲演八卦的地方,從河洛文化的搖籃到黃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設發揚與傳承,鞏義要着力打造好黃河文化遺産廊道。
鞏義市“河洛古國”遺址(部分)。鞏義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供圖
“雙槐樹遺址發現後,首先要做好保護工作,現在整個遺址周邊已停止了一切項目建設,鞏義市旅遊局将邀請國内知名文物文化方面的專家來實地考察調研,盡快拿出妥善的保護和利用方案。”秦文坦說,利用好古迹遺址,推動文化旅遊融合發展是大勢所趨,将雙槐樹遺址保護和傳承好,讓它成為黃河沿線生态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一個地标性建築,今後也将成為鞏義文化旅遊發展的“亮點”。
燃點:鄉村民宿促農民增收創收讓老鄉走向小康生活
從景點到全域旅遊,從觀光到休閑,近年來,鞏義市在發展原有旅遊資源優勢的基礎之上,也在積極支持有條件的村落充分挖資源,發展鄉村民宿和鄉村遊,目的是為讓更多老鄉共同緻富。鞏義發展旅遊産業的“燃點”就是因地制宜發展鄉村旅遊業,培育生态遊、民俗遊、康養遊等新業态,建設一批鄉村旅遊特色村,滿足老百姓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據了解,在既不破壞山水資源、結合村莊實際的情況下,鞏義鄉村民宿實現了很好的發展。秦文坦介紹,剛剛過去的端午節,鞏義許多民宿都是一房難求,數量少且精品,很受遊客歡迎。
“這幾年鞏義市旅遊産業的發展,切實給老百姓帶來了真真正正的實惠。比如鞏義風情古鎮,有位賣水煎包的老鄉,旺季的時候一天賣過上萬個,一天收入就達數萬元。”秦文坦說,将旅遊資源向偏遠山區布局和延伸,讓遊客走進來,市場走進來,老鄉的農作物等産品也好賣了,也有工作收入了,整個生活都實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截至目前,鞏義市已打造河南省級旅遊特色村4個、省級生态特色旅遊鎮2個、省級休閑觀光園區2個,通過旅遊産業發展累計帶動就業安置585人,土地流轉294人等。
當下,鞏義正在以全域旅遊為統領,開拓“文化 旅遊 休閑”的融合發展理念,引導老鄉結合中原農耕文化和鄉土文化,建設一批融入農耕、人文民俗、地域風情等元素,具有農事活動體驗、三農知識教育活動的農業科普研學實踐基地。(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