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第一八七五期;歡迎關注。
編者按:右軍所書《黃庭經》,楷法嚴謹,其氣亦逸,有秀美開朗之意态,有諸多名家臨本傳世,他們皆從中探究王書路數,汲取營養。而虞世南被公認其書,氣韻高古不下晉。所書《破邪論序》氣息高古。本文旨在通過簡單對比分析,研究其異同,學習晉唐古法的雅緻。
王羲之《黃庭經》左,虞世南《破邪論序》右
分析晉唐風韻,應從羲之為始,其精研體勢,心摹手追,擺脫了漢魏書風,自成一家。
楷書師法鐘繇,去其隸意變鐘繇古樸自然為妩媚遒勁,完善楷法,形成“今體”的楷書面貌。根據唐人編撰的《晉書》中記載,王羲之擅長的書體為楷書,傳世楷書皆為小楷,南朝人稱為“正書”“細楷”。
《黃庭經》作為其中翹楚,用筆圓厚古茂,結體寬博穩健,一點一橫都有很強的勢,被譽為小楷中的《瘗鶴銘》。對後世造成深遠影響,後世書論中亦備受推崇。
王羲之《黃庭經》(越州石氏本,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此本書法高古神妙。清人包世臣《藝舟雙楫》稱《黃庭經》“筆力驚絕,能使點畫蕩漾空際,回互成趣”。又稱“小字如大字,必也《黃庭》:曠蕩處,直任萬馬奔騰而藩籬完固,有率然之勢”。
而虞世南之書,偏工真、行,與王羲之七世孫智永和尚友善。智永精王羲之書法,虞世南在智永的精心傳授下,妙得其體,圓融遒麗,外柔内剛,氣息高古,是一位純粹的羲之“今體”繼承人。《書斷》有“歐(陽詢)若猛将深入,時或不利,虞若行人妙選,罕有失辭。虞則内含剛柔,歐則外露筋骨,君子藏器,以虞為優”。
虞世南《破邪論序》(局部)
《黃庭經》作為書法史與道教史上極為重要的名作,是研究晉韻書法和道教思想理論不可繞過的經典。除卻王羲之寫過外,後世書家臨本與翻刻版本浩如煙海。一方面可以從諸多版本的臨寫中感受不同時代對于經典的不同诠釋,從而感受時代氣息對于理解經典的影響。另一方面可以回避對《黃庭經》真僞版本的追溯。諸多版本的存在,既加強了《黃庭》的傳播,也成為書法史上的奇觀。而《破邪》雖無《黃庭》那般傳奇曲折的經曆,但虞世南也曾參與過《黃庭》的臨寫和翻拓,因氣質接近,被認為是最接近真迹的臨本。因而本文将二帖并而論之。
01/
點畫對比
書法的載體是漢字,而漢字是由筆畫組成,筆畫的變化引導了風格的變化。通過對比二帖筆畫間的細微差别,可以分析出其風格特征的變化。點畫在《黃庭》中表現的比較豐富,主要通過入鋒與出鋒方向上變化較多,變化多以位置來取勢,力量内含,勢緩而沉。而《破邪》點畫上更顯活潑,長短參差更大,點畫更顯修長,筆勢内斂的同時,多了一分方硬。
王羲之《黃庭經》單字
虞世南《破邪論序》局部
《黃庭》的長橫不凸不凹,是直線從左端到中間到右端有明顯的粗細變化,形如人的骨骼,外顯其骨,力蘊其中。《黃庭》的短橫較短,飽滿厚重。《破邪》中長橫與黃庭中幾無二緻,前後略重,中段飽滿,剛柔并濟。短橫略顯硬直,俯仰之勢略遜于《黃庭》。
王羲之《黃庭經》單字
虞世南《破邪論序》局部
書論中曾提到“豎如林中喬木”,即是豎要有挺拔之意。《黃庭》多用垂露豎,力也發于起筆處,由上而下有運動感,但至垂露處戛然而止,力蓄其中,更顯勁挺,且時有隸法,作豎勾狀。《破邪論序》中豎畫更顯渾厚,雖以懸針豎為主,然筆力送到筆畫末端,出鋒更顯飽滿,中段直挺,線條剛性強于前者。
撇捺方面,《黃庭》之撇偏短促,呈三角形,似短豎,有一股沖勁,幹脆挺拔。而《破邪》中撇畫力量剛健,線直而挺,提按較之黃庭更少,出鋒更顯謹慎。
王羲之《黃庭經》單字
古人謂之捺畫要“一波三折”。《黃庭》中捺畫的第一與第二折形成一個向上弧的拱形,接着由上下滑到捺腳處,前後線條幅度變化較大,有一股澀勁,捺腳厚重,出鋒短而飽滿有力。
王羲之《黃庭經》單字
《破邪》中捺畫幅度較小,前二折弱化成起筆,中段長而直,末段捺腳如刀砍斧劈,形成一個三角形,然共同點是出鋒飽滿,并未因方而使得線過于尖細。
虞世南《破邪論序》局部
在折筆方面,《黃庭》的橫折處理的非常精彩,首先大部分是橫細豎粗,細處頓挫果斷,勁健爽利。短折中的豎畫呈三角形,顯方勁;長折中橫線變化豐富,中段瘦勁,折鈎處飽滿厚重,如人筋骨,似有萬鈞之力。《破邪》折筆在吸收王書的同時,摻魏碑筆法,外角方硬,内角略大,折後豎畫垂直,如屋梁撐起整字。
王羲之《黃庭經》單字
最後從鈎和提來看,《黃庭》與《破邪》的勾畫皆呈三角形,《黃庭》的鈎畫左側用筆軌迹清楚,出鈎短促飽滿,如鐵釘焊豎,沉穩而強健。此外,與鈎相連的豎畫,略微向左傾斜,加上線粗細的變化,更加顯的張力無窮。
虞世南《破邪論序》局部
《破邪》中鈎畫交代清晰,棱角分明,鈎底略方,出鈎方向較為統一,與鈎相連豎畫直挺,在張力上略遜于前者。《黃庭》提筆中,起筆厚實,提筆迅速,筆短意長,如内家高手出腿,雖未及身然勢已到。《破邪》的提畫與前者比,略顯瘦硬,線程略長,在與上下的筆畫連接中接筆較實,而無前者意到筆不到的韻味。
02/
字形和整體分析
上文簡述了兩本帖筆畫的特點與異同,不同的線條組成的空間疏密也不盡相同。筆畫生結構,接下來簡單講述下結字取勢的異同:
(1)橫縱有别
《黃庭》整體字形以扁方形為主,多取橫勢,而黃的結構是主右次左,字重心從中向右側偏移,造成一種險勢。因此其字形雖為扁方,取端正,但在端正之中點畫骨力内含和結體上的側面取勢,使其在端莊中有一股俊逸之氣。而《破邪》字形偏長,取縱勢。重心偏高,重心線正,整體比較整齊,行氣貫通,顯得雍容大度。
王羲之《黃庭經》上,虞世南《破邪論序》下
(2)松緊有度
《黃庭》中點畫短促,時常有筆短意長的情況,點畫直接通過筆勢連接,看似接筆處少,但氣息飽滿,筆勢連貫,在點畫處理上做一收一放,一長一短,一縱一橫的搭配,在每個字内部形成了巨大的張力。《破邪》中點畫更長,搭接穩定,字内空間封閉,在點畫處理上做相同的收放長短的處理,字形更顯穩固,這種處理字形比 較舒展,字外空間開闊,上下氣息連貫。
王羲之《黃庭經》上,虞世南《破邪論序》下
(3)整體章法的變化
通過分析字形的形成,可以推出章法的形成原因。《黃庭》字 勢扁方,氣息内斂,因此字距和行距不會太遠,在加上偶爾的補字, 表現的比較醇厚。而《破邪論》字勢修長,氣息外放,因此章法與行 書相似,字距略小,行距略大,形成連通的行氣,表現的更加秀逸。
綜上所述,雖然虞世南《破邪》是比較接近羲之小楷的作品,但細品後,還是受到時代局限,與《黃庭》相比各有特色。《破邪》字勢更穩,用筆更方,整體章法平和。更加适合初學者學習。而《黃庭》字勢偏右,字内空間開闊,點畫厚而靈活,更适合深入學習挖掘,可以收獲更多。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