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中的返工潮,各地乘地鐵似乎有了一條不成文的規定:進站必須測體溫,不戴口罩者将被勸返。
不戴口罩還要強行闖關的,不好意思,派出所裡走一趟吧。
2月7日,上海某中年男子未佩戴口罩,經勸阻無效後強行進站,甚至還暴力發動鎖喉功,攻擊安檢人員。最終,該男子喜提鐵軌交警方行政拘留的處罰。
△微博截圖
圍觀了這“誰讓我坐地鐵戴口罩我就與誰為敵”的奇葩場面,老藝術家不免産生一個大膽的聯想:
如果他們去了日本的車站,會是一番怎樣的場景?
走進日本車站
我就是莫得感情的AI
要知道,中國地鐵論嚴格程度,那還遠不及日本的十分之一。
這麼說吧,在日本乘坐電車或者地鐵需要遵守的不成文禁令,一雙手加兩隻腳都數不過來。
為了圈出重點,日本民營鐵道協會不惜發布官方榜單為大衆指路:不要在作死的邊緣瘋狂試探。
△2019年度日本車站和電車内迷惑行為排行榜 / 日本民鐵協會
這份名為《車站及車廂内最垃圾行為排行榜》來源于民意調查結果,每年年底定期更新。上榜行為咋看都是犯不着的小事,細品起來卻又構成了實實在在的困擾。
比如2018年,進入垃圾行為榜單前三位的分别是行李擺放不當、車廂内大聲說話和座位的不當坐法。
連進食和喝水都被明令禁止的日本車廂,交談時請務必控制音量算是地球人都知道的常識;
坐姿不雅也不難理解:小憩時頭靠在陌生人肩膀,對于強調邊界感的日本人來說的确是“叔能忍而嬸不能忍”;
△旁若無人的坐姿去到哪裡都會造成困擾 / 西武鐵道宣傳圖
更别提歪身斜躺雙腿大開、一個人占兩到三個位置的奇葩坐姿了,早高峰時期遇上這樣的人,試問誰不想替天行道?
考慮到日本電車地鐵長期擁擠如沙丁魚罐頭,因此管住自己的腳也很重要,一米八的長腿自由伸展固然舒服,可絆倒了來往的花花草草老老小小是不是也不太好。
△擁擠的日本地鐵 / 圖蟲
随着解放雙手的擠地鐵神器——雙肩包在日本社畜中逐漸流行,“行李擺放不當”能以黑馬之姿榮登榜首就更不奇怪了。
早前日本上班族習慣攜帶公文包出行,可在幾乎無立足之地的車廂裡,一手拎着公文包,一手玩手機實在讓人難以保持平衡。
為了更好地騰出手來進行其他操作,越來越多日本青年向碼農看齊,紛紛改背雙肩包乘坐地鐵。
△越來越多的日本青年背雙肩包出行 / 圖蟲
可雙肩包的存在除了為車廂的擁擠程度加碼,還很容易造成意外傷害,比如轉身時常給旁人以重擊,幅度太大甚至還能把人甩出門外。
為此,西日本鐵道公司不得不為背包族私人定制了一套雙肩包禮儀,明确要求雙肩包可以背着胸前、放在腳邊、或者擱行李架上。
背在背上?不行,我們以及站在你前後左右的人都不允許。
△日本雙肩包的正确背法(右下角)
興許是雙肩包禮儀起到了效果,2019年這一行為退步至第三位。不當的座位坐法躍居第一,這一常年在前三徘徊的行為,像極了日本人矛盾的内心。
對個人空間的強烈意識,迫使他們一上車就往人少的空位上鑽。
人與人之間留有餘地,電車車廂被坐出了高考考場的感覺,可在這允許發揮的自由空間裡,如果有人膽敢翹二郎腿侵占旁邊的空位,那也是要遭受白眼的。
△日本大阪地鐵上的乘客 / 圖蟲
為了挽救這甯願站着也要讓座位空着的精神潔癖,鐵路公司可謂腦汁絞盡。
用明顯的顔色劃分座位區域,設計凹陷型座椅以盡量避免鄰座間的肢體接觸,甚至在座位與座位之間加設隔闆…...
可惜,都沒能改變“坐”車帶給日本人的困擾。
除了自己為難自己的迷惑行為,還有不同性别之間的互相為難。
東京急行電鐵公司曾推出過一部名為《東急線通學日記》的公益短片,片中正在乘坐電車的女主,看到對面突然有人掏出睫毛刷旁若無人地化起妝來,怒不可竭地沖上前尬舞,口中嚷嚷着“大都市的女性很美,可在車廂裡化妝也太不像樣了吧!”
△日本大阪地鐵上的乘客 / bilibili
大有勸人放下屠刀立地素顔之意。
而廣大日本男性也覺得女性在車廂裡化妝讓人無語,除了害怕被誤傷弄髒行頭外,更多的是擔心自己在見識到了有亞洲四大邪術之稱的日本化妝術後,再也不敢相信愛情了。
不過好在日本各大線路都開設有女性專用車廂讓愛美女性有喘息之機,相比之下,男人就要更難一些。
對電車癡漢高度敏感的環境之下,為擺脫性騷擾的嫌疑,男士在乘車時呼吸必須盡量輕微,盡量遠離女性,最好雙手要放在周圍人能一眼看到的位置。
△乘坐日本地鐵的男士 / 圖蟲
比如雙手交叉收攏于胸前或者抓住吊環,不然一個趔趄碰撞到周圍的女性,都可能會背上變态的罪名。
有些行為嚴格得讓人摸不着頭腦,有些卻是不遵守就會引發命案。
比如為老弱病殘專設的優先席附近禁止接打電話,原因就是手機信号會幹擾心髒起搏器的正常功能,會給攜帶此設備的優先席乘客造成難以估量的安全隐患。
△日本人乘坐地鐵已習慣設置為靜音 / JR東日本旅客株式會社
而有些不便明說的乘車禮儀,對于初到日本的遊人來說,實用性可謂滿分。
比如來自微博網友的一則恐怖故事分享:
“不要坐優先席,不要選擇座套顔色較深的座位,如果身邊坐下一個味道不對的人請立馬站起來離開,這樣才能保證不坐到别人的尿裡。”
他們的個性
都藏着地鐵禮儀裡
然而規矩很多的地鐵,并不隻在日本通行。
和日本最短距離不過50公裡的韓國,車站内雖然沒有太多明示的“乘車N要N不要”,但實際也是一個極度講究規矩的地方。
在韓國地鐵裡有将近30%的交通弱者(こうつうじゃくしゃ,指行動不便人群)和孕婦專座,類似于日本的優先席。
通常這些座位會用不同于普通座位的顔色區分開來,比如對應區域粉刷為黃色的老弱病殘專座,以及貼有粉紅色簡筆畫貼紙的孕婦專座。
△韓國地鐵 / 圖蟲
這些位置即便留有空位,年輕人最好也别把屁股挪上去,收割白眼事小,被當衆教做人事大。
除此之外,韓國地鐵裡仍有很多誘人犯罪的陷阱。
車站裡的自動販賣機目不暇接,車廂内也沒有明顯的禁止飲食的标識(公交車除外),但車廂裡進食仍舊被大多數乘客嫌棄;在沒有安檢的地鐵車站内,流動商販紮堆,工作人員不會驅趕他們,卻會勸誡你不要光顧。
△韓國地鐵的自動販賣機 / Youtube截圖
看似充滿秩序,實則夾雜混亂。因為不愛和陌生人說話,所以韓國地鐵裡被陌生人推搡的概率要比其他城市高得多。
這麼看來,地鐵禮儀其實也挺反映民族個性的。
比如美國,大概是怕乘客們在乘坐地鐵時“放飛自我”過了頭,曾在宣傳片裡呼籲大家不要不雅占座以及别再拿手扶杆當道具,原地起跳鋼管舞;
△美國地鐵上的标語“兄弟這是不禮貌的,請不要占座” / Twitter
“禁欲系”老幹部人設不倒的德國,地鐵車廂禁令完全就是“高階版克己”:禁煙禁酒保平安,冰激淩和漢堡之類的食物最好也别帶上車。
因為冰淇淋化開了不僅流了一手,還可能蹭到别人身上造成不必要的困擾;漢堡同理,大口一咬夾在中間的醬汁也是極容易“側漏”的;
△德國地鐵 / 圖蟲
和德國類似,新加坡地鐵對某些食物也沒辦法敞開懷抱。
新加坡地鐵有一套明碼标價的罰款禁令:車廂内吸煙罰款1000新币,飲食罰500,攜帶易燃易爆物品罰款5000,。針對攜帶榴蓮的,我們不罰款,但你最好别帶上車。
禁止攜帶榴蓮這條,怎麼看怎麼透露出一種物産豐富的蜜汁自豪感?
△新加坡地鐵 / 圖蟲
而最讓人服氣的地鐵乘車規範還得看巴黎。
巴黎交通管理局曾在2014年發布了一則“現代旅客禮貌手冊”,除了“為身後的乘客留出過道,别錯過生命中任何一個迷人目光交彙的機會”、“及時地鐵站牆上也貼着瓷磚,但它終究不是自家衛生間”等常規禁令的文藝化表達外,還獨創了兩條戒律:
1.不要長時間盯着美女,即使她有一雙迷倒衆生的明眸;
2.在汗流浃背的三伏天,也要像企鵝一般将雙臂放在身體兩側或是扶住下方的扶手。
△巴黎地鐵 / 圖蟲
不準盯着美女看,不要以腋窩示人,人多被踩腳也要保持優雅不能咋呼吵鬧…嗯,是渾身寫滿浪漫優雅的法國沒錯了。
每一次乘車
都是人類迷惑行為大賞
可回過頭來細想,上述地鐵禁令真的奇葩嗎?
恐怕再奇葩,也奇葩不過某些不文明的乘車行為吧。
每天出門坐地鐵,總免不了要遇上一些人類迷惑行為:滿車廂瘋跑在人堆裡亂爬的熊孩子;抱緊手扶杆不撒手、專業承包欄杆五百年的倚杆俠;占據車門有利位置、不管别人上上下下我自巋然不動的鐵門神…
△巴黎地鐵 / 圖蟲
當然,老藝術家最害怕的,還是沒錢買耳機的手機公放族。
這些人單靠勸是沒有用的,勸得了一個勸得住一群嗎?勸得了一時勸得了一世嗎?
比如2016年在上海地鐵上,車廂裡吃鳳爪把骨頭吐一地還和好心勸導者幹架的鳳爪女,翻過輿論譴責的巨浪依舊邋遢本性不改。
時隔三年後,在北京地鐵13号線上,她再次一吐成名:風輕雲淡地在車廂裡吃着沙琪瑪,繼續留下一地的殘渣…
△微博截圖
所謂沒有懲罰,就一定會有再犯。
好在交通運輸部去年10月發布了《城市軌道交通客運組織與服務管理辦法》,除了危害地鐵運行安全的10大禁止行為外,還新增了7類約束性行為,其中包括:
推銷産品或從事營銷活動,乞讨、賣藝及歌舞表演,大聲喧嘩、吵鬧,使用電子設備時外放聲音;在列車内進食(嬰兒、病人除外);随地吐痰、便溺、亂吐口香糖,亂扔果皮、紙屑等廢棄物,躺卧或踩踏座席等。
△地鐵/圖蟲
諸多禁令下,乘車看似失去自由,可對于習慣獨善其身的人來說,這才是真正的自由。
【今日話題歡迎留言讨論】
你坐過最嚴苛的地鐵是怎樣的?
網紅這麼淺薄的稱号,配不上貴州
你對内蒙古的誤解,比蒙古包還大
看完外國街頭的中文标語,我無地自容
編輯 | 二叔公
排版 | Gloria
封面圖來自于圖蟲創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