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四十年齡,
我一直對自己說: 古人說,三十而立,四十不惑,這個看來是需要好好學習呢,
因為,這個不惑在我當時的理解是,不再有疑惑,凡事都能看明白看透,能迅速理解人事,
不再輕易糾結。
可是我還有這麼多的不惑還在身邊,如果不學習,我該如何自處?
如何面對孩子,面對我們的臨近古稀之年的父母,如何和兄弟姊妹好好相處呢?
也試着和昔日老同學讨論這個問題,
期望能知道,是否大家真的都是四十就不惑呢?
難道自認為二十四歲開竅的我,到今天仍然還是那樣落後于同齡人,還是那樣混沌不開嗎?
越是以此标準自省,越是覺得,需要弄明白,需要學習。
--- 現在的我也不再一自省就自卑了,悄悄以此欣喜,終于不再是一位自卑的少年 。
于是網絡查詢,查到此古文來源:
《論語·為政》篇有孔子的一段人生為學進德的自述:“吾十有五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百度的解釋還有,四十不惑的意思并非一個人到了四十歲,就什麼也不迷惑了。
四十不惑的真正意思應該是:一個人到了四十歲,經曆了許多,已經有自己的判斷力了(主要指價值判斷即判斷是非、善惡、好壞、美醜...)。
還有解釋說: 十五歲的時候,立志作學問, 這段時間是人生的黃金階段,
[1] 到了“三十而立”。身體狀況最好!
(立:高,一生中最佳時期,人過三十天過午,就是這個意思)
[1] “四十而不惑”,到了四十歲,不為外物所迷惑
[1] 五十而知天命,到了五十歲的時候,懂得自然的規律法則。
(命:規律、法則)
[1] “六十而耳順”,六十歲的時候自己可以聽得進不同意見。
[1] “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就是七十歲的時候可以從心所欲的幹任何事情,不會幹出出格的事。
到此時,我終于能松口氣,
如果按此标準和解釋,原來,我并不是落後于同年人的。
有思考,有疑問,有探索,有學習,然後才有了自知自如。這樣的四十歲,很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