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各位讀者點進來,在下萬分榮幸 !
話說,林沖受高俅陷害,火燒草料場後,柴進寫了一封舉薦書舉薦林沖去梁山落草,也能避免官兵追殺。
林沖
後在梁山泊腳下酒館與朱貴結識,引領上山見了梁山頭領王倫,并把林沖被高俅陷害以及到火燒草料場的一系列事件一并說了。
王倫何許人也 ? 人稱“白衣秀士”,心胸狹隘,小肚雞腸,不能容忍比他能力大的人。當朱貴講解了林沖被陷害,最後不得已殺人之事,王倫作何想法 ?
原著寫到 :蓦地尋思道:“我卻是個不及第的秀才,因鳥氣合着杜遷來這裡落草,續後宋萬來,聚集這許多人馬伴當。我又沒十分本事,杜遷、宋萬武藝也隻平常。如今不争添了這個人,他是京師禁軍教頭,必然好武藝。倘若被他識破我們手段,他須占強,我們如何迎敵人。不若隻是一怪,推卻事故,發付他下山去便了,免緻後患。
從這裡看出,王倫心胸狹隘,毫無壯志理想,生怕别人奪取他的山寨,因為他既沒有宋江收籠人心的本事,又沒有晁蓋的勇武,隻想仗着梁山地勢環水,不曾與官府作對,也不會惹官府前來讨伐,日子也過得逍遙自在。
王倫
後因林沖實在無處可去,王倫便要求林沖在三天内取得投名狀,以表真心入夥。而投名狀正是下山殺一個人,取人首級上山,這分明就是刁難林沖,人家與他無冤無仇,這樣枉殺,真能下的去手 ?
但林沖都走投無路了,最後隻能應允。等了兩天未見一人,心中悲傷。第三天遇見一大漢,便提刀與那大漢鬥了十來個回合,不分勝負。
這邊來提一下,同是天涯淪落人,理應惺惺相惜才對,為何王倫處處刁難林沖 ?個人感覺有以下三點 :
1.林沖本就是京師八十萬禁軍教頭,武力值必定非凡,若起了歹心,強占他山寨,杜遷宋萬又沒本事拿下林沖,自己又不會武功,如之奈何 ?
2.林沖因被陷害到忍無可忍,犯了人命官司,如今官府已經下了通緝令,若是知道林沖身處梁山,引兵來攻,自己梁山這點小家當不就要拱手讓人了嗎 ?
3.就是王倫的品性,容不得比他厲害的人留下,心胸狹隘,這也是為何王倫刁難林沖離開的原因。
正鬥到分際,王倫喊道:“兩位好漢不要鬥啦”隻見王倫以及杜遷宋萬與一群小喽啰。王倫尋問那大漢姓名,後者應道 :“灑家是三代将門之後,五侯楊令公之孫,姓楊名志,流落在此關西。” 王倫驚呼道:“莫不是綽号青面獸的 ?” 後者應允;王倫邀請楊志上山飲酒續談。
楊志
這裡想到,為何王倫處處刁難林沖,卻邀請楊志上山飲酒 ,而後面讓我更加驚歎 !
山寨中,衆頭領坐罷,王倫尋問楊志往何處去,楊志把自己壓運花石綱不幸打翻到黃河裡,逃往他處避難,如今赦免他的罪,正要去東京樞密院讨一項公事。王倫見狀,便介紹起了林沖,并把林沖被高俅陷害之事一并說了出來,後又對楊志說到,原著寫到 :制使又是有罪的人,雖經赦宥,難複前職。亦且高俅那厮見掌軍權,他如何肯容你?不如隻就小寨歇馬,大秤分金銀,大碗吃酒肉,同做好漢。不知制使心下主意若何?
看到這裡,大吃一驚,王倫刁難林沖下山,卻誠心邀請楊志,意在何為 ?其實王倫心中早有想法,且看原著:話休絮繁。酒至數杯,王倫心裡想道:“若留林沖,實形容得我們不濟,不如我做個人情,并留了楊志,與他作敵。”
這裡可以看出王倫對林沖還是心生忌憚,所以才想留得楊志下來,因為楊志與林沖武藝相當,這樣也能夠遏止林沖,以防林沖起了歹心 山寨被他所奪。
再者,楊志乃是三代将門之後,王倫本就對楊志心裡仰慕,雖然犯了罪,但并不是人命,不至于引起官府的緝拿;而林沖不一樣,他得罪的是高俅,并且又犯了滔天的人命官司,而王倫隻想偏安一隅,并不想與朝廷作對,自然會打壓林沖,迫使林沖下山。
但楊志不肯落草為寇,次日離去;而梁山是受過柴進接濟的,又有書信舉薦,礙于柴進面子,如今投名狀也未曾提過,林沖便留了下來,整日受王倫這般氣,有氣不得出,真苦了八十萬禁軍教頭,被高俅陷害不得不落草為寇,上梁山又受這種鳥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