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中旬,徐家彙街道樂山六七村小區同時迎來5部電梯交付,開啟試運行。
對家住樂山新村的居民來說,過去兩年,家園内外喜事連連:率先完成片區治理,徹底告别昔日“違建積山、垃圾成山、矛盾如山”的社區環境;垃圾分類、加裝電梯、小區停車等治理難點逐一擊破,居民們對上海提出的“五個人人”有了最深切的感受。
位于徐彙區中心地帶的徐家彙街道,是上海繁華商圈與居民區深度融合的代表。這裡有璀璨的霓虹夜景,也有真實的人間煙火氣。在“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重要理念提出兩年來,徐家彙街道積極對标“具有世界級影響力的卓越徐彙”這一區域發展願景,用做深做實社區治理,實現了商圈背後居民生活品質的華麗轉變。
品質生活有溫度
“現在整個小區的35個門洞,有30台電梯已經成功簽約,其中14台竣工,還有16台正在施工。”說到小區的加梯進度,樂山六七村黨總支書記唐佩鳳難掩欣喜。在這位資深的居民區幹部心中,多年未曾下樓的老人能得償夙願、看病需要人背的居民能安心出行,比什麼都令她感到欣慰。
身處徐家彙商圈背街,樂山新村是上世紀80年代上海棚戶區改造的代表。然而,樓房建造了起來,居住空間卻依舊擁擠。多達8個小區的人均住房面積不足4平方米,使得進入21世紀後,樂山地區的居住難題、小區環境問題逐漸爆發,成了繁華商圈背後的“異次元”。
2018年,徐彙啟動片區化治理,樂山新村成為首個試點——隻要能啃下這根“硬骨頭”,片區治理就有了最紮實的基礎。
樂山八九村鄰裡彙
于是,徐家彙街道以“打破小區界限,合而治之”的一體化治理為牽引,在2020年基本完成了樂山新村的硬件更新,涉及街區環境、交通動線、小區綜合治理等多方面。同步開放的樂山二三村鄰裡彙,則成為徐家彙街道的鄰裡彙旗艦項目。
硬環境全面煥新,随之而來的是對軟環境的更高追求。如何讓居民們人人都能享有品質生活,徐家彙街道和樂山片區的幾個居民區黨總支做了一番調研,加裝電梯成為居民們呼聲最高的需求。
讓唐佩鳳印象最深的是加梯工作推進時,居民們對居民區黨總支從疑問到信任、對加梯從抵觸到主動加入的轉變。
“加梯,其實是架起一把通往群衆心裡的梯子。”徐家彙街道黨工委書記萬小岚說,看到十幾年未下樓的90歲老夫妻在加梯後首次“踏上地面”,看到居民在加梯成功後自發寫給居委會和一樓鄰居的感謝信,讓基層幹部們意識到民心工程最重要的突破口無他,就是讓群衆切切實實感受到生活在社區家園中的暖意和溫情。
徐家彙街道虹二小區花園
最好資源給人民
同樣身處徐家彙街道,王家堂居民區周邊就是商業發達、煙火氣富饒的南丹路、天鑰橋路。然而,這個看起來生活應該異常便捷的居民區,實際上卻有市中心社區最顯著的治理挑戰:外來租戶多,1850戶居民中占比接近1/3;老年居民多,占居民比重近4成,還有多名90歲以上長壽老人。
此前,居民們想要活動、鍛煉,大多選擇在小區周邊“蕩馬路”,或是步行到徐家彙公園。雖然需求基本能夠滿足,但始終沒有在家門口活動令人感到安心、貼心和舒心。
王家堂居民區鄰裡彙 舒抒 攝
改變發生在今年7月,位于南丹東路100弄的王家堂小區,一棟閑置多年的3層小樓經過街道的産權梳理,更新為王家堂居民區鄰裡彙,還有一個寬敞的室外庭院。在這個面積635平方米的鄰裡彙中,有“社區會客廳”、茶坊、親子活動室、助餐點、助浴點,更有低齡托育園和老年日間照護中心,滿足“一老一小”兩大人群的需求。
自2017年啟動鄰裡彙建設,這一“社區家門口客廳”對家住徐彙的居民來說早已不稀奇。但王家堂鄰裡彙卻另有不同,徐家彙街道結合商圈與社區深度融合的特點,為這個身處“黃金地段”的鄰裡彙确立了“小載體、大服務,老幼同樂”的定位,還引入徐彙國企新徐彙集團在養老、托育、老字号品牌方面的資源,吸引社會主體多方位參與,把最好的資源留給居民。
王家堂鄰裡彙托幼空間 舒抒 攝
于是,現在的王家堂小區内不僅有居民們人來人往,更有随處可見的和樂場景:居民們在百年老字号喬家栅的點心師指導下,學習制作海派點心;大學生志願者耐心教老人使用智能手機打車、挂号;托幼班的孩子在結對老人輔導下學唱上海童謠;“鄰裡音樂會”上居民們學吹薩克斯、彈奏尤克裡裡……人人都能切實感受城市溫度。
眼下,距離王家堂鄰裡彙不到400米,一處菜場、一座社區食堂、一個衛生服務點即将齊齊亮相。在上海打造社區“15分鐘生活圈”的當下,繁華的徐家彙不僅有流金淌銀的商業高地,更有受益群體全覆蓋、需求回應全方位、城市發展全參與的生活服務格局。
王家堂鄰裡彙夏季活動
發揮人民主體作用
最近,樂山新村還有一件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卻讓居民們津津樂道:樂山路上新設了一排晾衣架。這個晾曬點還有一個好聽的名字“樂來曬”,加之居民們經常一邊曬衣服,一邊議事,“樂來曬”還迅速增添了一個上海話昵稱“老來賽”,意為“很厲害”。
誰能想到,這個居民區裡的熱門晾曬點,此前隻是一個雜草叢生的空地,常被用來堆放建築垃圾。在樂山片區“全覆蓋、無死角”的治理中,空地被清理了出來,但接下來如何使用卻是街道和居委會真正面對的考題——階段性整治可以由政府牽頭推進,但後續的常态維護,則要發揮人民的作用,讓人人都能有序參與治理。
然而,老年人想要健身點,上班族想增加停車位,阿姨爺叔們則建議把空地用來跳廣場舞……大家各有各的需求。怎樣實現治理的最優解?徐家彙街道組織了樓組長、居民代表到地塊現場商議,對每一項提議仔細比較優劣。最終,考慮到居民家中空間有限,設置晾曬點的建議得到了大多數人的響應。
治理後的樂山八九村
晾曬點
于是,街道第一時間邀請了專業機構,在了解居民晾曬習慣和需求的基礎上,設計了三層合一的晾衣架,并首先制作了樣品邀請居民試用。施工階段,居民代表還被邀請為“現場監工”,對使用細節提出建議,認真打磨。當看到自己全過程參與的晾衣點最終呈現時,居民們發現自己的需求、建議都被政府部門認真聽取、采納,人人都對社區家園有了更深的歸屬認同。
加梯工作亦是如此。萬小岚細數了徐家彙街道今年的加梯“成績單”:征詢通過96台、簽約82台、開工26台、已竣工16台……而後續的長效維保,挑戰難度則不亞于加梯。
眼下,徐家彙街道已開始積極探索加梯建管一體化,聯動安排包括設計、施工、維保等一系列環節,同時統籌推進加梯、老舊小區綜合修繕、非機動車充電車棚改建、架空線入地、污水管線移位等一攬子項目,充分調動居民積極性在每一關鍵環節共議共建,既帶動電梯加裝和小區綜合治理雙雙駛進“快車道”,更讓居民人人都有出彩機會,展現智慧和潛能。
欄目主編:周楠 文字編輯:舒抒 題圖來源:徐彙區供圖
來源:作者:舒抒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