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孩子不會講很多好的詞語

孩子不會講很多好的詞語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7 00:12:50

有這樣一個家庭教育現場:

孩子對媽媽說:“媽媽,我喜歡和林姐姐玩,不喜歡和崔姐姐玩。”

媽媽問:“為什麼不喜歡和崔姐姐玩呢?不是應該和大家都做好朋友嗎?”

孩子說:“我就是不喜歡啊。”

這是一個很普通的場景,但是不知道你有沒有注意到,也許你也和這個媽媽一樣,會習慣性地去注意孩子說的那個“不喜歡”。他很清楚地告訴我們,他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但我們卻單單選擇詢問那個負面的“不喜歡”,而且還用“和大家都做好朋友”來試圖說服他,不喜歡某個人是不對的。

孩子不會講很多好的詞語(你是不是經常對孩子說)1

從心理學角度來看,人們總是對負面的事情有更深刻的印象,這便是“負面偏好”。

其實不僅是對聽到的事情選擇負面的,說話的内容我們也多采用負面表達。

比如,孩子端着一杯水,我們一定會說“别灑了”,但往往這句話的話音剛落,孩子手裡的一杯水接着就灑了。

這就是因為我們采用了負面表達,孩子在接收語言内容時,對否定詞之後的那個行為場景往往印象更為深刻。這種負面場景在他腦子裡蔓延開來,很容易就會受潛意識的控制來影響他接下來的行為。

孩子不會講很多好的詞語(你是不是經常對孩子說)2

而且,負面表達因為是用否定詞開頭的,“不要做”“不能那樣”“不行”……這樣的否定式開頭本身就會讓孩子産生一種抗拒心理,同時也會激起他的好奇心。這便是我們通常遇到的,“越是不讓做什麼,孩子越做什麼”。顯然這都會很容易激發我們的怒氣,引發吼叫。

懂得了這個道理,我們就要調整我們的說話方式,多采取正面溝通,用正向的語言來引導孩子。

孩子不會講很多好的詞語(你是不是經常對孩子說)3

首先,意識到哪些語言屬于正面語言。

具體來說,正面語言就是那些讓孩子一聽就知道應該怎麼做的内容,而負面語言就是總在給孩子的行為加“禁令”、“枷鎖”、“限制”。

正面語言 負面語言

看清楚腳底下的路,慢慢走 不許亂跑,别踩石頭

把碗裡的飯菜吃幹淨 不許剩飯,浪費可恥

好好打招呼,你是個懂禮貌的孩子 不禮貌的孩子沒人喜歡

認真寫作業,之後就能出去玩了 寫不完作業你哪兒也去不了

收起你桌子上的書 你的書不想要了嗎

對比一下,就算是從成年人的角度來感受,都會覺得正面語言更讓人感覺舒服吧?孩子的感覺會更明顯。

孩子不會講很多好的詞語(你是不是經常對孩子說)4

其次,意識到負面語言對孩子的影響。

正如前面提到的,負面偏好會讓我們不自覺地就選擇負面的語言表達。而且,有的媽媽也并不覺得這樣說話有什麼不好,更有的媽媽認為,負面的語言更有沖擊力與威懾力。

但是,負面語言帶給孩子的感覺卻并不那麼好。負面本身就是一種否定,否定孩子現在正在做的事情,否定他的努力,這會讓他有些不知所措。而且負面語言隻是禁止了孩子當下的行為,卻沒有給他接下來的指示,就像給他按了一個暫停鍵,接下來應該怎麼做他并不知曉,孩子會變得很迷茫,可能接下來做的還是錯的,這便成了一個不斷否定的循環。

所以說正面語言的習慣盡管不好養成,但我們也要多加努力,要給孩子明确的引導與指示,會讓他更清楚自己應該怎麼走、怎麼做。

孩子不會講很多好的詞語(你是不是經常對孩子說)5

最後,用正面語言來引導孩子。

在生活中,如果我們總是偏向于負面的表達方式,孩子也會逐漸更習慣于負面表達。但長期接受負面語言内容的孩子,會讓他習慣性地有悲觀傾向,遇事總是會想到最壞的内容,遇到事情也總是滿滿擔憂與懼怕,這并不利于他的情商的發展。

而相反的,正面語言會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當下應該做什麼,而經曆過之後他又會積累新的經驗,尤其是他這種親身體驗,會讓他有很大的滿足感,這顯然會促使孩子不斷向前看。

在這種積極樂觀家庭氛圍中成長起來的孩子,都會具備積極樂觀的思維模式,遇事敢于前進,不會因為各種“禁令”而畏首畏尾,甚至面臨逆境時,他也能勇往直前、越挫越勇,抗挫折能力也比較強。

由此可見,正面語言的引導對孩子的成長是有非常大的影響的,懂得了這個道理,從今天開始,我們就要慎重對待我們每天說出去的每一句話了!

祝福我們的孩子都可以生活在積極正向的環境中,打造積極進取的自我!

孩子不會講很多好的詞語(你是不是經常對孩子說)6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