抹灰厚度
過薄:達不到預期的裝飾效果
過厚:抹灰層自重增大,灰漿易下墜脫離基體導緻出現空鼓,而且由于砂漿内外幹燥速度相差過大,表面易産生收縮裂縫。
外牆抹灰層的平均總厚度不得超過20 mm,勒腳及突出牆面部分不得超過25 mm。
頂棚抹灰層的平均總厚度對闆及現澆混凝土基體不得超過15 mm,對預制混凝土基體則不得超過18 mm。
嚴格控制抹灰厚度不僅可以取得較好的技術經濟效益,而且還能保證抹灰層的質量。
一般抹灰常用的工具
刮尺:
長杠長為250~350 mm,适用于沖筋;
中杠長為200~250 mm
短杠長為150 mm,用來刮平牆面和地面。
抹灰随抹灰等級的不同,其施工工序也有所不同:
普通抹灰隻要求分層塗抹、趕平、修整、表面壓光。
中級抹灰則要求陽角找方、設置标筋、分層塗抹、趕平、修整、表面壓光。
高級抹灰要求陰陽角找方、設置标筋、分層塗抹、趕平、修整、表面壓光等。
一般抹灰的施工工藝如下:
(一)設置标筋
為了有效地控制牆面抹灰層的厚度與垂直度,使抹灰面平整,抹灰層塗抹前應設置标筋(又稱沖筋),作為底、中層抹灰的依據。
設置标筋時,先用托線闆檢查牆面的平整垂直程度,據此确定抹灰厚度(最薄處不宜小于7 mm),再在牆兩邊上角離陰角邊100~200 mm處按抹灰厚度用砂漿做一個四方形(邊長約50 mm)标準塊,稱為“灰餅”。
然後根據這兩個灰餅,用托線闆或線錘吊挂垂直,做牆面下角的兩個灰餅(高低位置一般在踢腳線上口),随後以上角和下角左右兩灰餅面為準拉線,每隔1.2~1.5 m上下加做若幹灰餅。
待灰餅稍幹後在上下灰餅之間用砂漿抹上一條寬100 mm左右的垂直灰埂,此即為标筋,作為抹底層及中層的厚度控制和趕平的标準。
頂棚抹灰一般不做灰餅和标筋,而是在靠近頂棚四周的牆面上彈一條水平線以控制抹灰層厚度,并作為抹灰找平的依據。
(二)做護角
室外内牆面、柱面和門窗洞口的陽角抹灰要求線條清晰、挺直,并防止碰壞,故該處應該用1:2的水泥砂漿做護角,砂漿收水稍幹後,用捋角器抹成小圓角。
(三)抹灰層的塗抹
當标筋稍幹後,即可進行抹灰層的塗抹。
塗抹應分層進行,以免一次塗抹厚度較厚,漿内外收縮不一緻而導緻開裂。
一般塗抹水泥砂漿時,每遍厚度以5~7 mm為宜;
塗抹石灰砂漿和水泥混合砂漿時,每遍厚度以7~8 mm為宜。
分層塗抹時,應防止塗抹後一層砂漿時破壞已抹砂漿的内部結構而影響與前一層的黏結,應避免幾層濕砂漿合在一起造成收縮率過大,導緻抹灰層開裂、空鼓。
水泥砂漿和水泥混合砂漿應待前一層抹灰層凝結後,方可塗抹後一層;
石灰砂漿應待前一層發白(約七八成幹)後,方可塗抹後一層。
砂漿要求:
稠度:抹灰用的砂漿應具有良好的工作性(和易性),以便于操作。砂漿稠度一般宜控制為底層抹灰砂漿為100~120 mm;中層抹灰砂漿為70~80 mm。
配合比:底層砂漿與中層砂漿的配合比應基本相同。
強度:中層砂漿強度不能高于底層,底層砂漿強度不能高于基體,以免砂漿在凝結過程中産生較大的收縮應力,破壞強度較低的抹灰底層或基體,導緻抹灰層産生裂縫、空鼓或脫落。另外,底層砂漿強度與基體強度相差過大時,由于收縮變形性能相差懸殊也易産生開裂和脫離,故混凝土基體上不能直接抹石灰砂漿。
為使底層砂漿與基體黏結牢固,抹灰前基體一定要澆水濕潤,以防止基體過幹而吸去砂漿中的水分,使抹灰層産生空鼓或脫落。
磚基體一般宜澆水2遍,使磚面滲水深度達8~10 mm左右。
混凝土基體宜在抹灰前一天就澆水,使水滲入混凝土表面2~3 mm,如果各層抹灰相隔時間較長,已抹灰砂漿層較幹時,也應澆水濕潤,才可抹下一層砂漿。
抹灰層除用手工塗抹外,還可利用機械噴塗。機械噴塗抹灰将砂漿的拌制、運輸和噴塗三者有機地銜接起來了。
(四)罩面壓光
室内
常用的面層材料:有麻刀石灰、紙筋石灰、石膏灰等。
分層厚度:1~2 mm,
面層總厚度:
麻刀石灰不得大于3 mm;
紙筋石灰、石膏灰不得大于2 mm。
罩面時應待底子灰五六成幹後進行,如底子灰過幹應先澆水濕潤,分縱橫兩遍塗抹,最後用鋼抹子壓光,不得留抹紋。
室外
抹灰常用水泥砂漿罩面。
由于面積較大,為了不顯接茬,防止抹灰層收縮開裂,一般應設分格縫,留茬位置應留在分格縫處。
由于大面積抹灰罩面抹紋不易壓光,在陽光照射下極易顯露而影響牆面美觀,故水泥砂漿罩面宜用木抹子抹成毛面。
為防止色澤不勻,應用同一品種與規格的原材料,由專人配料,采用統一的配合比,底層澆水要均勻,幹燥程度應基本一緻。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