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手工藝品天壇硯

手工藝品天壇硯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10 11:33:30

硯是一種久負盛名的中國傳統手工藝品。中國四大名硯是指甘肅洮州的洮河硯、廣東肇慶市的端硯、安徽歙縣的歙硯、山西新绛縣的澄泥硯,它們是中國傳統的四大優質名硯,也有人主張,以天然優等紫翠石雕制的易水硯代替澄泥硯,以及山東青州的紅絲硯合稱四大名硯。 硯是中國書法的必備用具。硯台不僅是文房用具,由于其性質堅固,傳百世而不朽,又被曆代文人作為珍玩藏品之選。

硯台簡介

硯台的材料豐富多樣,除易水硯紫翠石、玉黛石、洮河石、端石、歙石、澄泥石、紅絲石、砣矶石、菊花石外,還有玉硯、玉雜石硯、瓦硯、漆沙硯、鐵硯、瓷硯等,共幾十種。

唐代起,甘肅南部的洮硯、廣東端溪的端硯、安徽歙縣的歙硯和山西新绛縣的澄泥硯,被并稱為“四大名硯”,

手工藝品天壇硯(傳統工藝品-硯)1

石硯(26張)

中國的許多地方都産石硯,山東青州的紅絲硯、紫金石硯和龜石硯,大汶口一帶的燕子石硯,即墨的田橫石硯和溫石硯,蓬萊的砣矶石硯,臨沂的薛南山石硯和徐公石硯,曲阜的尼山石硯,泗水的魯柘澄泥硯,河南濟源的天壇(盤古)硯,安徽宿縣的樂石硯,江西修水的赭硯,吉林松花江下遊的松花石硯,合川的嘉嶺峽石硯,甘肅嘉峪關的嘉峪石硯,甯夏,青海的賀蘭石硯,浙江江山的西硯,湖南湘西的水沖硯等等。但自唐代起,端硯、歙硯、洮硯、澄泥硯和紅絲硯便特具聲名。澄泥硯屬陶,其餘三硯皆為石硯。

發墨對比

以下做分析的前提條件是:1、均為老坑石料。2、以評鑒硯台下墨、發墨。3、以下硬度均以摩氏為單位。

硯台的實用功能是磨墨,其中下墨、發墨是衡量硯材好壞的重要指标之一,簡單說,下墨,是通過研磨,墨從墨塊到水中“硯台上”的速度。發墨,是指墨中的碳分子和水分子融合的速度、細膩程度。發墨好的墨如油,在硯中生光發豔,随筆旋轉流暢,所以畫畫的用硯比書法的用硯要求更高。下墨講求快慢,發墨講求粗細,但往往下墨快的發墨粗,發墨好的下墨慢。所以,下墨發墨均佳的硯極其珍貴。

以下為端、歙、洮硯石的對比:

石材

平均硬度

下墨

發墨

端硯

2.9

弱于洮、歙

強于洮、歙

洮硯

3.1

強于端,弱于歙

強于歙,弱于端

歙硯

4

強于端、洮

弱于端、洮

注:墨條的硬度是(2.2—2.4),刻刀的硬度是(鎢鋼刀:約7白鋼刀:約6碳鋼刀:約5)

從以上可以看出,石材硬度較軟則硯石顯空隙率小,硯石的礦物細、粒間間隙小,從而達到很好的發墨效果;而反之石材硬度較硬則顯示礦物較軟者稍粗、粒間間隙稍大,從而可以達到很好的下墨,下墨與發墨本身是矛盾體,好的硯質要恰好能夠調和矛盾,就是要細而不滑,澀而不粗。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三大石質名硯中,端硯硬度較軟,所以發墨更好,而歙硯硬度較硬,所以下墨更好,大文學家歐陽修在《硯譜》中評價:“歙萬出于龍尾溪,其石堅勁,大抵多發墨,故前世多用之。以金星為貴,其石理微粗,以其手摩之,索索有鋒芒者尤佳”。而洮硯硬度較于端歙之間,下墨優于端硯而發墨優于歙硯,所以從下發墨上來講是将矛盾體調節到恰到好處。

洮硯信息

手工藝品天壇硯(傳統工藝品-硯)2

老坑洮硯

自唐代成名以來,老坑洮硯一直是皇室文豪、富商巨賈才能擁有的。

如宋代趙希鹄曰:“除端、歙二石外,唯洮河綠石,北方最貴重。綠如藍,潤如玉,發墨不減端溪下岩。然石在大河深水之底,非人力所緻,得之為無價之寶”。

晁無咎《硯林集》中有詩并銘:洮之崖,端之谷,匪山石,唯水玉。不可得兼,一可足溫。然可愛,目鸲鹆,何以易之,鴨頭綠。

金代元好問曰:王将軍為國開臨洮(今卓尼),有司歲饋,可會者,六百钜萬,其于中國得用者,此硯材也。

近代“老坑洮硯”作品屢次作為國禮贈與國外元首,敦煌菩薩硯以甘肅省政府名義贈與新加坡總理李光耀、反彈琵琶硯贈與日本前首相竹下登。

洮硯老坑石在四大名硯中儲量最少、最難采集,特級老坑石早在宋末(1175年)就已斷采,現在每得一塊洮硯特級老坑石都相當于是得到千年的古董。

宋初,王陬(zōu)收複洮硯石材産地洮州(今屬甘肅省卓尼縣),被封為趙土司管理礦區,洮硯被選為皇宮貢品,隻有皇朝高官、文豪富商能夠擁有,百姓隻是聽聞甚至難得一見。

趙希鹄《洞天清祿集》:“除端、歙二石外,唯洮河綠石,北方最貴重。綠如藍,潤如玉,發墨不減端溪下岩。然石在大河深水之底,非人力所緻,得之為無價之寶。”可見洮硯老坑發墨不弱于端硯老坑(即下岩),但采集難度更大、石料稀有、更難獲取。

郭培元《論洮硯》:“世人知洮硯之妙,至有勝端歙之處。自宋以後名隐而不顯者,因地處邊陲,得之不易,兼無專書著錄之故,非才不良也,誠為憾事”。已道出洮硯雖有勝端、歙,但自宋之後老坑石逐漸絕迹,得之不易。

洮硯老坑石的稀缺在市場上尤為明顯。

《甘肅洮硯志》記載:“凡物産于舟車交經之區,則其名易彰,而播易遠(諸如端、歙)。産于梯航難及之鄉,則其名不彰,而播不速,物因有幸有不幸欤!隴上鄙處西北(諸如洮硯),關山險阻,而彼洮石之綠沉澤膩天然胎孕者,實不幸産于斯土,則其名不若端與歙之彰,其播之不若端與歙之遠且速,自不待論,此洮石之一厄也。雖然,龍泉之劍,不能長埋于豐城,卞和之璞,不能久委于荊山,天之生材,必有其用,而況洮石之綠沉澤膩天然胎孕者,足為文房之至寶,足供秘閣之清玩者哉。用是雖産于隴上,前賢頗已歌詠,惟斷章遺句,終不敵端與歙之專書記載,故雖有耽嗜硯石者,言及洮石之音聲色澤,終屬茫然。遂使市者以赝冒真,而洮之實不見,購者以赝為真,而洮之名不振,職此之故,雖有超類轶倫之質,竟不能與端、歙之石争短長于文房。

書中詳細介紹了洮硯從來都不弱于端硯、歙硯,隻因地處偏遠地區傳播力不足,地勢險要開采難度大,曆代戰亂破壞較大,導緻石材幾近枯竭。市場流通劣質石材,以次充好,以赝冒真,喜好洮硯的人常因此失望,聽聞洮硯的人也更是茫然。

升值空間

手工藝品天壇硯(傳統工藝品-硯)3

老坑洮硯(花雲中的伎樂飛天)

1、稀少。老坑石形成于古生代的泥盆系,大約為四億萬年至三億五千萬年前。屬泥盆系中水成岩變質的細泥闆頁岩石,礦帶運動複雜,很難形成岩石層,儲量極少。礦藏量經千年開采,幾近枯竭,加之開鑿之地崇山峻嶺、懸崖大壑、氣候多變,采集難度極大,比端硯、歙硯更為難得。

趙希鹄《洞天清祿集》:“除端、歙二石外,唯洮河綠石,北方最貴重。綠如藍,潤如玉,發墨不減端溪下岩。然石在大河深水之底,非人力所緻,得之為無價之寶。”

2、随着文化回歸,硯作為文房四寶之首,使用、送禮、收藏的需求都在擴大,洮硯作為中國四大名硯之一,市場也在逐漸擴大。

3、市場供應緊缺。市場上98%以上都不是老坑石,多以假亂真,使得很多喜歡洮硯的人誤解,收藏數百方作品而無一方老坑洮硯的人也是有的。随着洮硯老坑石的開采越發艱難,石料越來越少,今後一方真正的老坑洮硯更會一硯難求。

端硯

端硯

手工藝品天壇硯(傳統工藝品-硯)4

禅台端硯(王耀作品)

端硯産于廣東肇慶東郊的端溪,世稱端硯為“群硯之首”。其材料取于廣東肇慶高要縣東南端溪之爛河山(又稱斧柯山)。不但具有“體重而輕,質剛而柔,摸之寂寞無纖響,按之如小兒肌膚,溫軟嫩而不滑”之特點,更具有“秀面多姿,呵氣研墨,發墨不損筆毫”的長處。自唐代問世以來,便頗受文人學士青睐。加上紋理绮麗,各具名目,加工技藝亦愈紛繁,地位越來越高,以緻升到我國石硯之首,長盛不衰。并且與湖筆、徽墨、宣紙并稱為中國文房至寶。

歙硯

歙硯

手工藝品天壇硯(傳統工藝品-硯)5

歙硯

歙(shè)硯又稱“龍尾硯”、“婺源硯”,硯石産于江西婺源龍尾山,婺源古屬歙州,故名。其特點是色如碧雲,聲如金石,濕潤如玉,墨巒浮豔。其石堅潤,撫之如肌,磨之有鋒,澀水留筆,滑不拒墨,墨小易幹,滌之立淨。自唐以來,一直保持其名硯地位。

澄泥硯

澄泥硯始于前漢,盛于唐宋,與後起之端硯、歙硯、洮硯并稱為中國四大名硯。

新安縣是澄泥硯原産地之一,隸屬于古虢州澄泥硯系列,制硯曆史悠久,據傳與漢代名将新安人楊樸築建“漢函谷關”同一時期,迄今已有2200多年的曆史。 [1]

手工藝品天壇硯(傳統工藝品-硯)6

澄泥硯

澄泥硯最早産于山西绛州,其孕于漢,興于唐,盛于宋,明代達到爐火純青,跻身中國四大名硯台。自中唐起,曆代皆為貢品,在中國硯台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以鳝魚黃、蟹殼青、豆砂綠、玫瑰紫、蝦頭紅、朱砂紅等顔色為珍品。文人墨客視為珍寶,多為題銘珍藏。它不是石塊硯,是用沙泥燒煉制成的硯,質地類瓦,屬陶瓷硯的一種,非石硯材。

其制作方法是:以過濾的細泥為材料,摻進黃丹團後用力揉搓,再放入模具成型,用竹刀雕琢,待其幹燥後放進窯内燒,最後裹上黑臘燒制而成。澄泥硯的制作始于晉唐時期,興盛于宋朝。其特點是質地堅硬耐磨,易發墨,且不耗墨,可與石硯媲美。唐時,虢州(今河南靈寶縣南)已成為制澄泥硯的著名産地,在現代,澄泥硯的産地有河南洛陽、河北钜鹿、山東青州、山東泗水、山西新绛縣、湖北鄂州、四川通州和江蘇寶山等地。

其他硯台

除石硯以外,我國還生産過一些用其他原料制作的墨硯。漢代有瓦硯、陶硯、玉硯、鐵硯和漆硯,晉代有木硯、瓷硯和銅硯,唐代有泥硯,宋代有水晶硯、石泥硯、磚硯和天然硯,明代有化石硯,清代有紙硯,而今有橡皮硯。

我國的墨硯除了使用價值以外還有很高的藝術觀賞價值。漢代的硯,其側就刻有鳥獸圖案。随時間的推移,雕刻工藝越來越精湛常是一個墨硯,就是一個絕妙的工藝品。以緻有些硯台,專為觀賞而做。 從唐代起,廣東端溪的端硯、安徽歙縣的歙硯、甘肅南部的洮硯和山東的魯柘澄泥硯被并稱為“四大名硯”,其中尤以端硯和歙硯為佳

硯石選購

随着時代的發展,硯的實用性慢慢的淡化,而它的文物價值和藝術價值,也随之得到升華,一個好的高檔次的硯,不但可以作為珍貴的禮品贈送朋友,而且還是拍賣和收藏的寵兒,如果是材質佳、流傳有序的古硯,那麼它的價值則更高。所以要鑒别硯的優劣是十分重要的,具體來說,我們可以從品、工、質、銘、飾等五個方面來鑒别:

品:指明的是硯的品相和外形,硯的造型品相一般以長方形,正方形,圓形,橢圓形為上品。

工:指明的是硯的雕琢,硯雕琢的優劣決定了其藝術價值的高低。

質:指明的硯的質量,硯的标準質量應是:溫潤如玉、堅實細膩、易發墨、不吸水、不損傷筆鋒、夏天儲水不易腐、冬天儲水不易冰。

銘:指硯的雕刻者在硯的某個部位題詩或作句,像這樣的硯一般能提高其藝術價值。

飾:指明硯的裝飾,如:錦套、硯匣之類,雖說然這些東西隻作美護和裝飾作用,但對硯的優劣也起襯托作用。

平時儲水

硯也需要滋潤,平時需要每日換清水貯之,硯池不宜缺水,以前的人叫做「養研」。

換清水

可别偷懶直接以養硯研水磨墨,也别以為用茶、糖水磨出來的墨會「别有特色」,這些東西和墨相混會使墨色大減,也不能發墨。熱水傷潤損墨,切記避免。

用後刷洗

硯石使用之後,必須将餘墨滌去,不可使之凝于硯上。不然殘墨幹則結成渣塊,第一妨礙研磨,第二傷筆亳,且會損害硯面。若與新墨相混,則無下墨或發墨之利。

清洗注意

洗的時候可以用絲瓜穰等物助之,但不可以堅硬之物用力擦拭,以免傷害光滑美麗可愛大方的硯面。如果須要帶出去的話,最好陰幹,不要用紙類擦拭,以免殘屑留存,與墨相混。

新墨輕磨

新墨棱角分明,若用力磨易損傷硯面,使用時輕輕磨就可以了。

将墨取出

研墨之後,即須将墨取出,不要一直放着,否則墨與硯膠黏難脫,易損硯面。若不小心黏住了,可别用力拔,可先用清水潤之,将墨在原處旋轉,待其松脫後再取出。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