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雕塑藝術文化内涵

雕塑藝術文化内涵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25 01:16:49

淺談傳統雕塑文化對藝術創作的影響

王春林  河北美術學院

[摘  要]伴随着人類文明的發展,雕塑這門古老的藝術不斷被發掘,其是一個龐大的藝術寶庫,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古往今來,雕塑藝術中有許多優秀的作品值得參考,為當代雕塑創作者提供了源源不斷的靈感,豐富的資料成為當代雕塑創作學習、借鑒的寶庫。

[關鍵詞]雕塑藝術;藝術創作;借鑒;發展

[中圖分類号]J304 [文獻标識碼] A [文章編号] 2095-7556(2022)13-0049-03

本文文獻著錄格式:王春林 . 淺談傳統雕塑文化對藝術創作的影響[J]. 天工,2022(13):49-51.

雕塑是一門古老的藝術,它的發展幾乎與人類文明同步。從本質上說,雕塑是人類認識世界并表達思想的一種工具,其來自現實生活,是将主觀感受轉化為藝術化的表達。

雕塑藝術最大的特征是社會性,産生于社會實踐,反映着人類物質世界、精神世界的發展演變,滿足了人類精神、審美需求,具有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蘊。作為傳承人,有必要總結、學習雕塑發展史,從中汲取創作經驗,豐富設計素材,從而讓自己的作品更有美感、更有深度,經得起時代檢驗。

一、雕塑藝術的文化内涵

在人類文明史上,雕塑曆史悠久,體現着時代的發展和人類社會文明的演進,是文化的重要承載物。雕塑藝術打開了一個迷人的領域,展現了人類文明曆程中藝術家的審美意識和感情,也反映出審美的發展,是可視、可觸的一種造型藝術。

藝術是一種特殊的社會意識形态,它來自生産實踐活動,呈現着人類的社會生活,創造美并滿足了人們的精神、審美需求。因此,雕塑在本質上是政治、曆史、哲學、科學、技術等學科文化符号的藝術表達,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從哲學的角度來看,雕塑的發展無法脫離時代的發展,是一個國家、一座城市的文明标志,是人類創造的精神财富。文學、藝術、教育、科學等都會對雕塑産生影響,雕塑是人類思想和文化綜合作用的結果。

從藝術評論的角度來看,雕塑藝術是藝術家反映社會生活的産物。人類文明不斷發展進步,雕塑藝術與時俱進,反映不同階段的社會生活現象,是藝術家思想性、創造性的一種表達。

從社會發展的角度來看,雕塑藝術的發展史是對社會形态的不斷跟進、呈現,由與之相适應的經濟形态決定,滲透着個人對社會經濟發展的感受。人類社會進入階級社會後,雕塑藝術和經濟基礎的關系也越來越複雜了。

雕塑是一種造型藝術,其利用三維立體表現形式,綜合雕、刻、塑等工藝,具體形式随着時代發展而變化。在現代藝術中,進一步出現了四次元和五次元雕塑、動态雕塑、柔軟雕塑等,表現形式不斷豐富,運用更多的材料進行設計創作,表現出更加多樣的藝術風格。但究其本質,雕塑依然是反映社會、反映生活,表現藝術家的審美思維、理想追求、情感态度。可以說,雕塑藝術起源于人類對現實的認識,是人類文明的象征。

二、雕塑藝術的曆史性

伴随着曆史的發展,雕塑藝術也經曆了農業文明、工業文明、信息文明等不同的曆史階段。伴随着社會的變化,雕塑在藝術表現力上也呈現出多樣化的差異,記錄着不同時期的藝術家的感受。因此,雕塑也是曆史的記錄者、反映者,記錄了千百年的曆史。

中華民族的先民就創造了大量精美的雕塑藝術作品,成為中華文明的直接反映。從廣義上說,原始石器是雕塑藝術的雛形,石器是最早的雕塑作品。一是因為石器是當時人類社會生活的反映;二是因為當時落後的生産力、簡單的社會關系決定了這一藝術表現形式。原始社會的雕塑以較為粗糙的石雕為主。随着生産力水平的提高,在夏商周時期青銅器成為雕塑的主要形式,青銅藝術發展到鼎盛時期。商代的青銅雕塑(如圖1)和希臘的雕塑藝術一樣,都體現了貴族階層對神靈的崇拜,也反映着神話、傳說、巫術等。

雕塑藝術文化内涵(淺談傳統雕塑文化對藝術創作的影響)1

圖1商代青銅羊尊

伴随着經濟的發展,雕塑的種類、表現力也不斷豐富。春秋戰國時代,青銅雕塑沒有随着商周的滅亡而滅亡,而是開始變得更加精巧、複雜,技法有很多新的發展變化,紋飾也越來越生動。在戰國後期,封建制度開始形成,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政治環境影響了雕塑藝術的風格,也推動更多雕塑形式出現。伴随着秦始皇陵等巨型陵墓的建設,對雕塑作品的規模、規格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秦始皇陵兵馬俑便是當時雕塑藝術的最高成就(如圖 2)。這一時期的雕塑藝術,規模更大,更加重視配置,也更能反映社會生活。例如,秦始皇陵模仿秦都鹹陽修建,分為内外兩城,以兵馬俑為代表的地宮雕塑藝術反映了當時秦國的經濟繁榮與軍事力量的強大。這些曆史雕塑對幫助當代學者更好地了解當時的時代背景、發掘曆史信息具有深遠的意義。

雕塑藝術文化内涵(淺談傳統雕塑文化對藝術創作的影響)2

圖2氣勢宏大的秦始皇陵兵馬俑

到了漢代,雕塑迎來一個發展高峰,漢朝的石雕、磚雕等在考古中不斷被發現,記錄着當時的經濟發展情況和社會風貌。 漢代以後,古代雕塑藝術逐漸成熟。 以四川東北米倉山南麓的巴中石窟為例(如圖3),巴中是古代南北交通要沖,唐宋時期經濟繁榮,許多商人、官員和學者住在巴中,從巴中一路向北,不僅可以到達關中、中原地區,而且可以從漢中經過河西到達西域,向南則可以到達川東的廣大地區以及江南。作為南來北往的交通要道,這裡留下了從南到北各種風格的人物石窟造像,擁有形形色色的匾額、題詞,内容多樣而豐富,為後人留下了許多精美的石像藝術珍品。水甯寺石窟位于巴中市東部的水甯寺鎮,是巴蜀通往漢中的“米倉路”的必經之處,因為這裡是南北交通的主要路線,所以也成為石窟藝術的集大成者。這是中華文明融合、交流的成果,是由當時這個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決定的,極具研究價值。

雕塑藝術文化内涵(淺談傳統雕塑文化對藝術創作的影響)3

圖3巴中石窟

雕塑創作者在設計作品的同時,也不自覺地體現出時代背景、時代局限。雕塑藝術與人類文明的發展過程緊密相連,每一位藝術家都在生活中不斷地提煉創作靈感,結合着實際進行實踐創作。在文明傳承的過程中,生活方式、思考方式和審美觀念不斷變化,物質基礎不斷豐富,雕塑的形式與内容也在不斷進步。從雕塑藝術中可以看到人類認識世界、改造社會過程中逐漸形成的思想觀念,以及不斷進化的人類對曆史文化本質的探索。

綜上所述,雕塑藝術受到特定曆史環境的影響,同時也是曆史文化的直接表現,記錄着不同時代的社會風貌、文化特征、社會意識、審美風格。雕塑藝術與曆史發展互相影響、相互作用,共同成為文明的組成部分。随着人類文明的不斷進步和發展,雕塑藝術也在不斷發展,藝術性不斷提高,反映、記錄着不同時代的曆史風貌。

三、雕塑藝術的社會性

雕塑藝術創作主體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受到社會存在、意識形态等的影響,體現在表現手法中,這就是雕塑藝術的社會性。雕塑藝術最突出的屬性是社會性,其不僅反映了社會生活,而且表現了個人感情與審美。 具體而言,雕塑既反映了社會中人們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體現了社會整體的審美感受、審美評價、審美意識,也會受到一個時代的政治、法律和道德等方面的影響。此外,雕塑也具有很強的階級性,往往通過創作主體有意識地表現出來。

受以上因素影響,傳統雕塑發展至今出現了許多新趨勢、新變化。社會存在對雕塑的影響是由内而外的,不僅影響其表現形式,還會影響其創作内容、價值取向。雕塑作品的價值取向,與社會上存在的思潮及社會發展趨勢密切相關。例如,中國現代雕塑本質上說是傳統造型藝術與現代社會存在不斷融合的産物,在視覺上具備現代審美特征,是一種創造性活動。20世紀 60 年代以後,裝置藝術、波普藝術、概念藝術、行為藝術等當代藝術形式興起,滲透到雕塑領域,這是一種發展,當然也與西方為主導的文化輸出存在一定的關系。

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藝術屬于上層建築中的特殊意識形态。藝術和其他不同形式的社會意識,本質上都屬于上層建築的範疇。它們既相互作用又相互影響。上層建築是由經濟基礎決定的,并最終與經濟基礎相互影響。

藝術發展是由經濟基礎決定的,并會對經濟産生影響。不同的意識形态有着各自的特殊性和表現性。首先,雕塑藝術與社會經濟基礎之間有着或遠或近、或簡單或複雜的關系,并不是一種簡單的對應,它們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程度都是不一樣的。具體到雕塑,無論程度上還是方式上都有不同的意識形态和經濟基礎發生關聯,兩者之間的關系非常密切,與雕塑相關的意識形态,包括政治、法律和道德等都來自一定的經濟基礎,彼此之間也存在着千絲萬縷的聯系。

因此,隻有國家經濟基礎穩定,藝術創作才能健康發展,對于雕塑藝術而言也是如此。回顧曆史,我們不難發現,但凡雕塑藝術繁榮的時期,必定是經濟狀況良好、社會穩定的時期。

四、現代雕塑對雕塑文化的借鑒

梳理曆史發展脈絡,是為了給當今的雕塑藝術設計提供更多的思路與參考。作為雕塑傳承人,應當以史為鑒,結合時代精神,創作更有文化内涵的雕塑作品。

雕塑藝術是藝術家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方式,随着人類文明的不斷發展進步而反映出不同的社會生活現象。因此,作為雕塑家,應該具備敏銳的時代眼光,更好、更多地關注社會生活,反映社會生活,體現當代藝術創作活動的精神成果。

在人類曆史長河中,雕塑藝術常常與社會思想發生千絲萬縷的關聯,受到不同時代哲學、宗教、價值觀等社會意識形态的制約和影響。因此,雕塑藝術不僅要表現出當代社會的生活風貌,同時還應該凝聚藝術家主觀的審美思想和情感,用雕塑藝術反映當今時代的主流價值觀,讓雕塑成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雕塑創作中,要大力弘揚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一切有利于社會主義建設的思想和精神,體現民族團結、社會進步、人民幸福等積極元素,讓雕塑成為時代精神的寫照。

當今社會,東西方文化的交流日益密切,碰撞也日益激烈,雕塑家在創作中要大力弘揚民族文化,建立文化自信,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從精神文明層面傳遞更多正能量,提高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為當今社會發展和諧做出貢獻,同時也在對外交流中體現出更多的中國元素、中國聲音。

随着社會的進步,科技對藝術的影響也越來越廣泛和深入。因此,作為當代雕塑家,還應該學會用科學的思維方式探索雕塑藝術與人類文明的關系,探索雕塑藝術的更多表現方式,促進雕塑技法的創新發展。雕塑藝術能反映客觀社會生活,表達特定的思想情感,而技術的進步會讓這些變得更加便利、直接。

當今時代賦予雕塑人更加崇高的使命,我們要從自身出發,促進雕塑藝術創作觀念、創作方法與時俱進,探索更多的藝術表達方式,讓雕塑在人類文明進步中發揮積極的作用。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